分节阅读 271(2 / 2)

独断大明 官笙 6294 字 2019-04-16

那下人跪在地上,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浑身抖个不停,耳边大滴大滴的冷汗流入衣领之内。

樊一蘅身边的师爷忽然眼睛一转,在樊一蘅耳边低声道:“大人,按照朝廷新制,咱们衙门是没有断案之权的,即便是之前,这也不是顺天府的权职范围,还是让人押送去刑部吧。”

樊一蘅脸角动了动,刑部就有权吗刑部尚书现在还在辽东,谁敢主审吏部尚书的案子

同一时间,刑部大堂鸦雀无声。

周应秋的侄子跪在地上,手里举着一份书信,他之前说是“福建巡抚黄承元的亲笔手书”,是周应秋与黄承元勾结,结党营私的证据。

刑部主事廖昌永神色不停的变幻,以他多年查案的直觉,这件事非常不简单,不是他能淌的浑水,会淹死人,很多人

在大理寺的是周应秋的一个学生,声称周应秋收了他的贿赂,却没有做到答应的事情,所以来告发他。

督政院也有人在召集开议,讨论的主题是“遏制贪腐”,不少人都义愤填膺,出了许多主要,最重要的就是“不管官职大小,一律严惩”。

第501章 甚嚣尘上的京师

周应秋任吏部尚书近五年,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在大明那是举足轻重,甚至是最重的那几个人之一

他被人告发,纵然没有人敢审,可也不过半个时辰就传遍了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你们听说了吗吏部的周尚书被家丁告发,顺天府都不敢审,只是押着人等皇上回京”

“不止是家丁,还有他的一个学生,告他收了银子没做事,正在大理寺告状,大理寺也不敢审”

“嘿嘿,听说他侄子都出来了,告发他与封疆大吏勾结,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哎,皇上不在,谁敢查,听说人都被各个衙门扣着,等皇上回京”

“不过我听说督政院那边挺热闹的,正准备调查吏部”

“调查吏部督政院有这样的权力吗”

“我知道,我看了督政院门外权责一栏,上面写明了:督察政务,盖六部以下,应该可以查,只是,应该有旨意吧”

“至少也该要有文昭阁的诏令,只是现在皇上,王爷都不在京城,督政院也没办法进吏部吧”

“要我说啊,这些都不重要,这位周尚书怕是要倒霉了,这么大动静,就算不要命也得丢官”

“他要是一丢官,只怕朝野要大震,不知道要牵累多少人”

“是啊,我听说他的门生故吏可不少,好几个巡抚总督都是他举荐,要是他倒台,恐怕这些巡抚总督也得换人”

“崇祯朝以来,六部尚书一向稳定,这么一来,这还真是了不得的大事了”

茶馆内四处都在议论,也没有刻意避讳。随着朝报普及,京城百姓对朝局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关注的热情持续高涨。

二楼,被三人包下,他们听着下面的议论声,都得意的相视而笑。

熊文举回过侧着的头,看向对面的张溥快意地笑道:“张兄,这次周应秋不死也要脱层皮,咱们的机会来了”

孙承泽喝了口茶,同样满脸的笑容道:“还是张兄高明,也不知道明天的朝报,会不会登这件事,他们不是号称大事小事天下事无所不登的吗”

张溥冷笑一声,眼神冷炽的道:“朝廷昏聩远超天启,万历年间,官官相护,彼此包庇,我断言他们绝对不会登”

熊文举双眼有着热切,迫不及待之色,伸着头道:“他们不登,咱们登张兄,你让我做的都已经准备好了,人也都找齐了,随时都可以动”

张溥点头,沉色道:“先不要着急,让这帮昏官庸吏先得意着,当他们认为事情已经解决的时候,就是我们出手的最好时机”

孙承泽顿时就佩服的道:“还是张兄高明对了张兄,冯公什么时候进京”

冯公,也就是冯铨了。

张溥一笑,道:“冯公一直都在京城。”

熊文举稍微意外,旋即就道:“那太好了,有冯公撑腰,咱们入朝为官,肃清天下已经不远了”

孙承泽脸上也有激动之情,心神大振。

张溥笑着,心里也颇为意动。复社虽然解散了,可关系还在,只要他一朝登科,必然从者云集,重现东林时期的众正盈朝,已然不远

三人心里都很激动,周应秋一旦倒台,牵连必然很广,他们不止在京城,在大明各处都有奋起的机会

稍稍缓了缓,熊文举又突然道:“对了张兄,周应秋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为什么咱们不拿住把柄要挟他为我们做事,他可比周延儒重要多了”

孙承泽也一愣,旋即道:“是啊张兄,要是有周应秋在手,天下官吏还不是任我们安排,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张溥微微一笑,满脸的自信从容,道:“因为我已经有了更好的人选。”

熊文举与孙承泽都是一怔,还有比吏部尚书更重要的人

“是谁”熊文举问道。

张溥笑而不语,目光却向着右手方向瞥去,在茶馆的对面,赫然是一家惠通商行分行

周应秋乃是吏部尚书,帝党的二号头领,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更何况是被家人,学生四处告发。

不管民间是官方,都引起巨大的震动。

礼部侍郎,温体仁府邸。

原都察院副右都御史唐世济,原来的都察院御史张捷,史范等人都聚集在温体仁府上,他们现在都在督政院,官位俸禄虽然不同,可权力都一样,那就是朝廷没有差遣的时候就没有一丝权力

唐世济在天启二年就任兵部右侍郎,按理说现在也应该官居六部尚书,可偏偏被闲置在督政院,无所事事,因此内心倍感愤怒,眼见周应秋要倒台,他就迫不及待的来找老朋友商议。

“温大人。”唐世济看了眼史范,张捷两人,热切的道:“周应秋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