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0(2 / 2)

独断大明 官笙 6403 字 2019-04-16

“可。”汪乔年道。他在内阁与靖王关系走的近,毕竟两人都比较特殊。

“可。”孙传庭道。王从义,他在户部有过交集,是个可靠之人。

三定其二,还有最后一个人,轮到汪乔年说话了。

汪乔年调任大理寺卿,入阁,是火箭提拔,在官场人脉极少,根基浅薄,根本没什么人可推荐,想了很久,他开口道:“工部的徐尚书在尚书任上已经很久,是否可以外调”

毕自严等人对于大理寺是有些想法的,这个机构的权力完全来自于剥夺三司,品级高,权力大,地位特殊,将来若是党争再起,这个机构可能会是祸乱朝政的一个要害之地

是以,毕自严,孙承宗,孙传庭都有意无意的压制汪乔年以及大理寺,自然,还有靖王的督政院,这些都是传统政体之外的特殊机构,不能大意。

毕自严稍稍思索,便摇头道:“工部关乎重大,现在是节流的关键时刻,工部离不开徐大化。”

孙承宗也道:“六部尚书暂且都不能动。”与徐大化同样在任很久的还有兵部尚书申用懋,申用懋是眼下决不能离开的人。

汪乔年自然能感觉到毕,二孙对他与靖王的有意压制,嘴角动了动,没有再说。

孙传庭见此,道:“北方,辽东,河北,山西三省,交给周应秋,应该没有问题。西部是陕西,四川,贵州等六省,交给傅昌宗也无大碍。东部是山东,南直隶,浙江,这三省交给杨景辰。南部是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这个交给王从义,应该稳妥。剩下的就是河南,湖广,江西三省,身在腹地,需一个稳重之人,下官推荐余大成。”

第999章 朕坚定不移

众人还在听着孙传庭一连串的话,最后的“余大成”,几人都思索起来。

余大成,崇祯初的陕西巡抚,在剿匪的问题上,秉持“抚”为主,最后自然没好结果,被弹劾罢官,后来杨鹤复起,他被举荐在工部做了一任侍郎,因为工部内贪污案发,他“引咎辞官”,算是给徐大化背了锅。

这个人,没有什么军事能力与眼光,但是民政上很有作为,朝野时常有人举荐,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位置,是以,现在是皇家政院的副院长,在教书育人,培训各地的官吏。

毕自严若有所思,片刻道:“这个人可。”

孙承宗道:“可。”

已经三比二,靖王与汪乔年对视一眼,同时道:“可。”

毕自严见这件事已定,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气势,道:“那好,写好奏本,大议条陈再修改一番,晚上我们就一起去见皇上,大议马上开始,各地巡抚,总督要随时准备”

晌午,傅府。

朱栩与傅昌宗,傅涛等人围聚一圈,桌上是热气腾腾的酒菜,坐上桌的人也都带着笑容。

“皇上,尝尝我从陕西带来的酒,有六十年了。”傅昌宗给朱栩倒酒,笑着说道。

“哦,是吗那得尝尝。”朱栩拿起酒杯,喝了一小口。

顿时,他笑着道:“不错,香醇入肺,回味悠长,是好酒。”

傅昌宗,傅涛也都笑着,陪着朱栩。

朱栩刚放下酒杯,从门外,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家伙,探头探脑,想进又不敢进。

傅昌宗瞧见了,道:“进来吧。”

小家伙这才怯生生的进来,站在傅昌宗与傅涛中间,抬头眼巴巴的看着朱栩。

傅昌宗道:“皇上,这就是我的长孙,傅云璟。璟儿,来,见过皇上。”

小家伙虎头虎脑,只是看上去有些愣愣的,听着傅昌宗的话,退后一步,一本正经的行礼道:“傅云璟参见皇上,皇上万岁。”

这个性子倒是很像傅昌宗,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给璟儿摆个凳子,咱们一起吃,一家人,无需多礼。”

傅云璟抬头看向傅昌宗,傅昌宗稍一顿,便点头。

傅云璟不紧不慢的在傅涛边上坐下,坐在那,小家伙没什么表情,不是拘谨,不是装,感觉就是愣愣的。

朱栩伸手摸了摸小家伙的头,道:“朕那大儿子还小了些,等大一点,让璟儿没事就进宫去,小孩子在一起才能玩得开。”

傅昌宗眼神喜色一闪,面上不动。

傅涛也能明白朱栩的潜藏意思,拿起酒杯道:“是。皇上,臣敬您一杯。”

朱栩笑着与他碰了一杯,接着又说了些闲话,然后才转回正题。

“舅舅,你觉得,应该设东西南北中五大总理大臣吗”朱栩吃了一口菜,道。

傅昌宗闻言放下筷子,稍做思索,道:“辽东,陕甘六省是有其特殊性,设总理大臣没有问题。但其他三个,在臣看来,是内阁为了揽权,谋求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一个手段。设五位总理大臣确实能更进一步的推动新政发展,但是这个总理大臣权柄太大,在新政推进过程中,势必还会继续扩大,新政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若是持续时间过久,臣担心到时就不能那么容易的撤销。”

朱栩神色如常,轻轻点头,道:“这个朕也想过,还有其他的吗”

傅昌宗看着朱栩,沉吟一声,道:“臣还担心内阁,内阁虽然秉承了皇上的一贯想法与理念,但没有皇上的威信与手段,若是一味的不加节制,恐有大乱子。”

朱栩又夹了口菜,道:“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

傅昌宗听着朱栩的话,心里反而倍感压力,继而道:“皇上,地方上的情势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复杂十倍不止,如果单凭着皇上以及朝廷的强大压力,自上而下,臣担心会适得其反,还是需要软硬并重,水火相济,从容而行”

这些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朱栩一边嚼着菜,一边思索。

到了这个时候,情势不但没有清晰,反而越发复杂了。朱栩用了七年的时间才算稳定朝局,打造了支持“新政”的朝廷,地方更复杂,还要用多久

时间难不成总是要浪费在这些“人”的身上,事情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傅昌宗说的这些,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京外那些巡抚,只怕大半也是这般。

朱栩放下筷子,喝了口酒,淡淡道:“对于新政,朕坚定不移,泰山崩而不改”

傅昌宗听着朱栩平淡犹如惊雷的声音,眼神微凝。

他其实已经料到,这个时候还是微微倾身,他知道,朱栩这些话不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需要他传到外面去。

朱栩目光冷锐,声音隐有铿锵之音,道:“朕不管你或者他们到底怎么想的,这些事情在朝廷高层可以争论,讨论,但到了实际运行当中,京内京外必须与内阁保持一致不得有不一致的动作,言行出现”

“朝廷以及各级官吏,必须站在国家,历史的高度看待新政,要形成对新政统一,坚定的认识,但凡出现反朕,反内阁,反新政的人或事出现,朕绝不相容”

“去年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