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吗”朱栩一边翻着,一边随口问道。
刘时敏上前一步,道:“内阁将南直隶的放置方略送上来,还有秦大都督上奏,北安南巡抚温体仁的奏本也到了。”
朱栩立即放下手里的奏本,将内阁的给找出来,翻开去看。
内阁还是延续了他们一贯的习惯,对于南直隶这件事,显然是顾忌他的态度,对一百多人拟斩立决,流放的高达三百多人,其他的也各有惩处,算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严厉处置。
朱栩看了一遍,摇了摇头,扔到一边留中不发。
他随手又拿起一本,道:“洪武号现在走到哪里了”
刘时敏回忆一番,道:“洪武号舰队庞大,速度相对较慢,前一次传来消息还是刚过锡兰,现在,怕是一半行程都没有过。”
朱栩有些心思不属的翻着奏本,默默点头。
现在东西两头想要走一趟,是以年计,一来一回,起码得要两三年。朱栩是希望神龙府的“万国商贸大会”能尽量的盛大,在千年的封建藩篱上打开一个缺口,同时给大明带回需要的东西,以应对灾情,使得大明在这段酷劣岁月下不至于太过艰难,虚弱。
朱栩胡思乱想一阵,道:“这个大会时间再推迟一些,给内阁传令,让他们支持神龙府的万国商贸大会,以我大明的名义,向周边各国,各部落发信,鼓励他们参与这次盛会,必要的路费,餐宿都可以垫付,这个大会要定期召开,银子不要在乎,尽管撒出去”
刘时敏身为朱栩近侍,知道朱栩对“商业”大力扶持的态度,只是碍于现在的天灾困难环境,有些束手束脚,他躬身道:“是,奴婢这就去内阁。”
如果是其他时候,内阁对这样的事情必然左推右挡,但有了“购买粮食,应对灾情”这样堂而皇之的大理由,内阁会倾力去办。
刘时敏刚要走,又回头道:“皇上,顾炎武那边还需要两天,是否要催促一下”
朱栩看着手里的奏本,摇头道:“他还太年轻,经历,研究的都还不够多,再给他五天时间,不要着急,对了,让他去参与今年的科举,然后去政院待一阵子,外放税务总局。”
历史上的顾炎武著作丰富,对大明军政方方面面都很有研究,现在的顾炎武还是年轻了一些,需要多磨练。
今年的科举定在九月,说起来也很快,这次的涵盖的面相当的大,注定又会是“热闹”的一场盛会。
刘时敏没有多想,道:“是。”说完便转身离去。
朱栩看着手里的奏本,不知道为何,心思有些不属,眉头皱了皱,旋即有些醒悟,将内阁的那道奏本又拿过来,按上一张白色纸条,抬笔在上面写道:江苏禁科举五年,巡抚衙门以下降三级留用,田亩多者行递进纳粮法,参与此事者三代禁止科举、入仕。
朱栩将这道御批夹在奏本里,依旧放到一边,留中不发。
他虽然将这件事的处置权交给内阁,但是他很清楚,此事必有反复,最终还是得他来裁决
第1072章 判决之日
内阁的飞鸽传书从京城出发,在一个个驿站中转,迅速的飞向陕西与江苏。
陕西还好说,傅昌宗,李邦华等收拾一番,便准备进京,没有多大障碍。
但方孔炤与杨景辰二人,却一时间脱不开身。
南直隶的铡刀已经高高举起,内阁的诏令也到了,需要他们做好处置,善后,才能安心离开。
应天府,巡抚衙门。
杨景辰看着内阁传来的飞鸽传书,神色就没有放松过,看着方孔炤道:“这是你给内阁的建议”
方孔炤对这位顶头上司表示尊重,稍微倾身,道:“下官是顾忌皇上,这一次皇上肯定震怒,若是不能让皇上满意,再派来钦差,南直隶就不由我们说了算了。”
杨景辰虽然离京很久,却也知道朱栩的手段,面上沉凝,道:“杀这么多人,影响还是太大了,只怕日后言路堵塞,万民静默,天下惶惶,于国不利”
方孔炤等人的立场自然是官员,所思所虑也都是这样。
方孔炤尝不担心这些,只是早已经由不得他们去思考这些了,道:“内阁命我们八月之前到京,这里的事情得尽快处置完。”
杨景辰看着内阁的命令,犹豫再三,道:“好,命刑狱司整理好卷宗,立即过审大理寺,明天一早集体处置,给此事收尾。”
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是应付这类事情的不二法门。
方孔炤神色一紧,道:“遵命”
杨景辰心里叹了口气,没有掩饰的道:“我大明从英宗之后便多灾多难,现在好不容易有所扭转,却还是阻碍重重,举步维艰。”
方孔炤看着杨景辰的脸色,想了想,道:“大人,现在新政已经日渐成熟,只要我等万众一心,成功就在眼前,切莫灰心。”
杨景辰失笑一声,道:“我倒不是灰心,只是觉得可惜,不管是东林亦或者现在这些人,学识,志向,能力皆都是不错,是我大明的人才,只是走错了路,落得如此下场,后世之人如果读到他们的文章,知晓他们的抱负,再看他们的作为,只怕比我还要感慨。”
方孔炤眼神微动,有些会意,不复多言。
这些事情,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他们还是要做眼下的事情。
在方孔炤与杨景辰说话的时候,南直隶的谣言依旧甚嚣尘上,沸沸扬扬。
“你们听说了吗巡抚衙门这次要大开杀戒,抓到的人全部都是斩立决”
“何止啊,我儿子打听来的消息,一百亩地以上的大户,都要流放去海外荒蛮之地”
“据说啊,南直隶的所有田亩都要上交朝廷,一点不留,谁要是反抗,都是抄家灭族”
“你们不知道吧总督府已经命令了所有军队,随时待命”
“朝廷是越来越乱来,整个大明还有没有安生之地”
“自从当今登基以来,哪有一天太平,这南直隶也变成了江苏,南京不复存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冲进来,急声道:“大理寺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