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9(2 / 2)

独断大明 官笙 6535 字 2019-04-16

这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就相当于默认要隐藏那些商人了。

张献忠这边商量妥当,立刻释放消息,郑酬庸的使者飞速进入寨子,与张献忠密谈。

双方很快有了结果,使者返回陕西的时候,先见了陈新甲。

陈新甲见陕西能招安,不开战,自然再好不过。大军将这里包围,等待结果。

不过五天,从京城的信鸽就飞回陕西,帅府任命张献忠副总兵的任命状以及他所属的六个人的都尉的任命,外加应承的银子,大院子房契,地契等一起已准备好。

张献忠等人眼见如此,自然很快被陈新甲收编,护送着回西安府。

陈新甲不是进士,只是个秀才,在大明也算是异数,凭借功勋上位。对于这些乱匪,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看似委以重任,实则是层层监视。

一场本来可能发生的大乱,被郑酬庸招安,轻松消弭,朝廷自然大加赞赏。

张献忠很快就被调往倭国,镇压倭国国内此起彼伏的起义,在西安府只停留了不过两天。

而后警备总部获得了三百万的“维安金”,用于维持地方稳定,扫除匪盗。

朱栩倒是不管孙传庭那边的麻烦,在广州待了一阵子,视察了神龙府下的两个县,做了一番规划后,没有多停留,转去云南,而后穿过贵州,进入四川。

这一路走下来,就到了四月中。

熊廷弼在四川,任西方战区大都督一年多,已经基本熟悉四川,掌握各地军队。

朱栩已经在甘肃镇,站在城上,眺望西北方。

熊廷弼,祖大寿,赵率教,马祥麟等陪同,一样目视远方。

朱栩背着手,拿着马鞭,指着西方道:“在汉朝的时候,这一片就都是我中国之地,千年下来,几经流转,已经不复中华痕迹了。”

熊廷弼等人知道,军情处,锦衣卫十多年来一直在对西北方渗透,大明甚至有青海,西藏,新疆这样的虚省。

由此可见,皇帝对这片目视不及的地方早有想法。

马祥麟立即附和,道:“皇上,漠西蒙古早已经臣服,那这里就是我大明的国土,教化之事,还需兵戈先行。”

熊廷弼瞥了他一眼,道:“皇上,漠西蒙古虽然四分五裂,面对的敌人比较多,但实力尤强,非一战可定,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朱栩转头看了看,目光落在祖大寿,赵率教身上。

祖大寿稍显木讷,反应却奇怪,道:“皇上,可以逐步吞噬,先从漠北蒙古入手,近来他们有些不老实,要求非常多,有要挟朝廷之意。”

赵率教紧跟着,道:“皇上,臣陪同曹大都督西行一路,见到了太多,都是荒蛮不化,野蛮成性,当需王道圣化。”

朱栩不禁笑了声,要是以往,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肯定一大堆理由来反对,“和”字在大明是深入骨髓,现在能有这样的态度,朱栩很是欣慰。

“朕不着急。”

朱栩背着手,感受着来自戈壁的寒风,道:“你们也不用急,给朕盯紧了,五年之后,朕要再来”

熊廷弼等人感觉到了朱栩勃勃野心,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强烈信心。

朱栩面无表情,心里焦急的等待着。

今年是景正七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三年,最多还有五年,灾情就会慢慢消退。

那时,“新政”已经差不多完成,大明的国力会飞速恢复,加上海贸的助力,将会有一个不可预期的腾飞

第1441章 归来

朱栩在甘肃镇待了几天,视察了军队、要塞以及具体的战略规划。

这里历经秦良玉,熊廷弼二人,朱栩也指摘不出什么,见事态比他预想的要好,很高兴的转道去了成都。

四川巡抚卫凉雍等陪着朱栩在四处走动,介绍各种情况,体察民情。

从城外回来,卫凉雍与朱栩在一个小茶馆歇脚。卫凉雍见四下无人,这才道:“皇上,四川的灾情比陕西严重,民乱也比陕西重,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林巡抚,秦元帅的多番整治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民不果腹,民心疲惫,士气低迷”

四川不止有民乱,还土司作乱,多年前,还发生土司十万大军围困成都的重大叛乱事件。

朱栩喝着茶,目光看着各处。

卫凉雍历经浙江参议,贵州参政,陕西参政,资历非常厚实,对四川,陕西,贵州等的情况尤为了解。

他见朱栩似乎心不在焉,继续道:“皇上,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的聚集的土司已经在移民中被分散在各地,已经没有作乱的危险,四川已经移出去三百多万人口,压力大减,勉强自给自足”

朱栩转过头,看向他,突然道:“你觉得,制约四川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卫凉雍一怔,迅速反应过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若是灾情过去,新政得以完成,必然百姓富饶,安居乐业,成为古往今来,最富盛的时期”

朱栩看着他,摇头道:“朕说的不是这个,嗯,比如灾情之后,制约四川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卫凉雍满脑子是应对眼前的灾情,对日后还真没怎么考虑,加上自古以来的官府都专注农桑,这里面有什么要刻意上奏的吗

卫凉雍心里飞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栩暗自摇头,眼前的这些大人们还是没有对商品经济有所重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展。

朱栩也知道,现在说这些有些早,喝口茶,淡淡道:“工部那边在大力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构筑全国的官道网落,四川道路难行全国首屈一指,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卫凉雍连忙道:“臣已经向朝廷申请了专项资金,对四川的道路进行规划,准备用五年时间,在四川开辟六条主官道通向四周各省,勾连京师,南直隶等地,内部各府也将陆续打通,确保官道通畅”

朱栩微微点头,笑着道:“嗯,道路畅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放在心上。朕从内帑,每年给你们四川巡抚衙门拨付五百万,你们要成立专门的道路部门,用以四川的道路建设发展。”

卫凉雍神色大喜,站起来抬手道:“臣替四川百姓,拜谢皇上”

朱栩压了压手,道:“先别急着谢恩,你们要不折不扣的使用,不能挪用这些银子,全部专款专用,你做好规划上呈给朕看。朕,内阁,工部每年会派出多轮次的监察,这一件事你亲自盯着,要是出差错,朕就拿你问罪”

这些卫凉雍自然连连保证,就差拍胸脯了。

朱栩懒得听他的大话,继续在四川各地走着。

四川的情形确实很不容易,哪怕有番薯等的推广,还是时不时有人饿死,即便饿不死,也只能堪堪果腹,没有半点剩余。

在四川待了七八天,朱栩启程前往陕西。

他这次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陕西巡抚衙门,直接进入了几个州府的农庄,深入了解其中的运作与问题。

这个农庄,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农庄,更多的是聚集了一群人,划分一些地方,同劳同休,然后由农庄分配每个月的粮食,因为移民造成的人少地多,外加番薯等的集中种植,可以说温饱没有问题,外加劳作间隙,还有各种手工生产作为弥补,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