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懒得说这丫头,转话题道:“虽然按祖制,太子要搬去钟粹宫,但煓儿还小,还是住在坤宁宫,上课的话,在钟粹宫,老师,除了孙首辅,皇家政院的宋应星,其他的,你也可选一选,课程安排,朕会亲自拟定,你不用担心。”
张筠倒是不担心她儿子,反而有些不安的道:“解语姐姐最近好像不怎么出凤藻宫,烨儿,淑娴也没出来,她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朱栩搂紧了她一分,道:“没事,我早就安排好了,不用担心。信王兄第七个孩子出生了,你让翰林院取个名字,抽空去看看周王妃,再给信王兄提一提,让慈烺去钟粹宫煓儿。”
张筠虽然不管朝政,却也知道信王与朱栩关系微妙,这些年明暗斗法没听过,她不禁有些担心,道:“慈烺五皇叔肯吗”
张筠担心的自然不是朱由检,而是那句谣言“信王不王,景正不正”,信王是被压住了,可是他的世子朱慈烺要是有什么想法,朱慈煓还不足三岁,会不会有危险将来会不会还有别的事情
朱栩心里通透,道:“不用担心。我大明发展到了现在,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成祖了。朕心里有数,不用多想。”
张筠抿了抿嘴角,嗯了声,然后道:“陈姐姐的孕身已经六个月了,近来胃口不太好。”
朱栩对女人的事情一直觉得头疼,这才几个就顾不过来,也不知道以前那些皇帝三宫六院数百个是怎么弄的
第二天一大早,盛大的太子册封大典就开始了,朱栩,皇后张筠,太子朱慈煓以及各宫贵妃,皇子皇女,内阁六部以及其他三品衙门的头头脑脑,齐聚于乾清宫。
即便是朱栩对这个册封大典几经缩减,还是错综复杂,需要历经几个时辰。
朱栩坐在龙椅上,一身龙袍,神色威严,肃穆。
他登基十多年,这乾清宫也没开几次大会,这一次,应该算是最大盛大的了。
张筠陪坐在她身旁,丹陛之上还有各贵妃,皇子皇女,下面文武两班,足足一两百多人。
一系列复杂的仪程后,曹化淳站在丹陛之上,拿着册封诏书,开始朗读。
第1447章 局面改善
朱慈煓小家伙懵懵懂懂,一身太子服,跪在地上,听着曹化淳宣读册封诏书。
群臣在一旁看着,心里都有种大石头落地的送快感。
朝野一直在担心,担心朱栩会重演神宗旧事,再上演一次“国本之争”,那就太可怕了。
毕竟,这位不是神宗皇帝,眼前也不是万历朝,真闹起来,还真没谁阻挡得了。
曹化淳宣读完,便下去将圣旨交给小家伙,扶他起来,走上丹陛,来到朱栩身旁。
待小家伙站好,曹化淳上前几步,面对群臣,尖声大喊:“太子立”
下面的文武百官,齐齐抬手而拜:“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小家伙似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转头就要往不远处的张筠跑去。
朱栩一笑,拉过小家伙,将他放到身旁坐下,低声道:“说,众卿免礼。”
小家伙抬头看着朱栩,愣愣一会儿,转头看着下面拜倒的数百人,小脸发白,手紧抓着朱栩到衣角,嫩声道:“众卿免礼。”
他的声音很小,还带着颤音。
前面的信王,孙传庭,孙承宗等人听到,立刻大声道:“谢太子殿下。”
后面没听到的,接二连三的“谢太子殿下”,跟着起身。
下面还有各项仪程,其中重要的有,敬告天地,祭祀宗庙,正位东宫,接见藩国,外国的使节等等。
小家伙很受累,如同玩偶一般,被群臣牵来走去,一直到晚上,足足六个时辰才算结束。
乾清宫,大宴群臣。
朱栩,张筠带着小家伙,给忠臣们挨个敬酒,请他们好好教导太子,莫要拘谨之类。
孙传庭,孙承宗等人自然连连称不敢,表情很是放松,没有以往那么严肃。
小家伙毕恭毕敬的兴利,脆生生的喊着“先生”。
那些藩国,外国使臣看着这个小家伙,目光炽盛。
这个,就是将来大明的皇帝。
大明,何等强盛,何等富饶,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与大明皇帝有一个友好关系都是百利无一害。
朱栩对外廷很多人来说,是蜗居深宫,很难见到的,对那些藩国,外国使臣更是如此。
朱栩这一次,在这些人之中走了一圈,谈笑从容,展示友好。
这些使臣受宠若惊,有的人当面表达了一些想法,谋求更多的合作,有的人则是希望单独拜见,能与这位大明皇帝私聊。
朱栩甄别着,明确,含混的对待,一场晚宴,热闹到了深夜。
几个小家伙睡的东倒西歪,在他们母妃,母后身边,已经轻轻打鼾。
即便是太子朱慈煓,也不过才三岁,没谁苛责什么,乾清宫的主角,依旧是朱栩。
十多年来,朝廷很少有这样的盛况,朱栩倒也是开怀,杯杯酒酒的与这些人闲话。
一直到深夜,酒过半酣,朱栩这才宣布散席。
一群人酒气熏熏的出了乾清宫,被禁卫护送着,挨个送回去。
这次看似平静又不同寻常的太子册封大点,在明朝注定会有不可预测的影响。
太子册封之后,朝野难得的出现了一阵平静,这种平静仿佛定海神针落下,镇的海面风平浪静,暗涌都消失了。
到了七月,朝廷的局面陡然为之改观,主要是夏粮的赋税收上来了,上半年的商税也入了国库。
不知道是不是孙传庭吏治刷新起了左右,内阁,户部等预估的夏粮只有七百万石左右,实际上收上来的高达一千万石,是这几年的最高数字
户部一些人将之归结为地方上情势改变,主要是贪腐受到了遏制,少去了层层盘剥。
也有人认为,是灾情在减缓的一种迹象,或许用不了多久,这场旷日持久的天灾就会过去。
也有人认为,是“新政”起了作用,主要是那些地方上的大户开始纳税,这多出的三百万石,可能是他们出的。
不管是怎么样,都预示着大明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事情。
孙传庭有了夏粮,商税的补充,一大半拨给了皇家商贸集团,另一部分作为各级官员的俸禄。
总之,刚收上来的税,只是在户部过了一下,转瞬间国库又空了。
孙传庭不肯向皇家银行伸手,各种腾挪,甚至再次以内阁的名义,向全国各大商行,商会借款。
孙传庭权势正隆,商业改革如火如荼,那家商人不想攀上他,在这场改革中占得有利位置,分一杯羹。
短短一个月,孙传庭再次筹集了五百万两,名义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