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妃默默地看了李贞好一阵子,始终没有开口,可眼圈却渐渐地红了起来。孩子大了,要单飞了,这是好事儿,可望着李贞那兀自显得稚嫩的面庞,饶是燕妃平日里沉稳得很,到了这会儿,也不禁心情激荡地流下了泪来,心里头悲喜交加,啥滋味全都搅合在一块儿了。
眼瞅着燕妃那难过劲,李贞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出言安慰,眼圈红了红,强自支撑着说道:“母妃,孩儿住得近,回宫请安也容易”
还没等李贞说完话,燕妃起了身,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摸了摸李贞的头道:“贞儿不必劝慰娘,娘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娘这是高兴的。”顿了一下,又接着道:“贞儿,依大唐律,亲王满八岁才能开府,这一条你是知道的罢,而今你有甚打算”
厄,是哦,头前光顾着开心,竟然忘了这个茬,妈的,老爷子这是要干啥来着好端端地违了他自个儿定下的唐律,这里头难道还有猫腻不成李贞闻言愣了一下,可一转念想起自个儿所立的功劳也足够开府的了,左右不过是早了些罢了,也就没再多想,陪着笑道:“母妃,孩儿定遵母妃之命,好生跟二位师傅学艺,将来也好报效朝廷和父皇的栽培。”
李贞这话里头有着两层的意思在:其一,开府归开府,学业是不会就此放下的;其二,不管其他兄弟如何闹,他李贞只管看戏,绝不参与。燕妃本就是个聪慧之人,自然是听得懂李贞话里头的意思,不过嘛,在燕妃看来,李贞的话并没有答到点子上,有心提点一下,可这会儿宫女、宦官们都在身边,燕妃又不想搞出屏退左右那般子大的动静来,这话就没法子说得太明,再者,打小了起李贞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燕妃也着实不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李贞的,故此,听完了李贞的话,燕妃脸上淡淡的什么表情都没有,略一沉吟道:“贞儿,尔能开府固是圣上的恩惠所致,只是违了唐律总是说不上好的罢。”
嗯老娘这话啥意思,难道是叫咱上表推辞开府不太像啊,如是真是如此,老娘也不会是这般说法啊,唔,开府莫非老娘的意思是开府不建衙哈,该是这个意思了,嗯,咱原本就不打算搞得风风火火的,闷声发大财才是真格的,嘿嘿,咱若是暂时不建衙,一来表明咱无意参与夺嫡,二来也可以此借口来推脱兄弟们的拉拢,三来嘛,也全了老爷子的脸面,再者,就算要任命属官,咱也不急于一时,嘿,宁缺毋滥,真要招小弟也得挑些有真材实干的不是呵,老娘还真是妙人儿,不愧是宫廷里厮杀出来的,有意思李贞心思动得飞快,暗自盘算了好一阵子,已然全盘明白了燕妃的暗示所在,立时笑着道:“母妃说的是,孩儿虽蒙父皇恩宠得以开府,可毕竟年岁尚小,这建衙之事还是等将来再说好了,孩儿过些日子就上本父皇,禀明此事。”
眼瞅着李贞一点就透,燕妃的脸上露出了嘉许的笑容,怜爱地再次摸了摸李贞的头,笑着道:“贞儿,时候不早了,早些去歇着罢,明儿个搬家之事还有的忙的,去吧。”
李贞感激地看了燕妃一眼,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大步退出了房门,望着李贞那愈发显得壮实的背影,燕妃轻轻地叹了口气,眼泪禁不住再次流淌了下来
第三十七章不欢而散上
搬家可是件大事情,就算是寻常人家忙活起来也得费上老鼻子劲的,更何况李贞贵为亲王,该准备的东西可就海了去了,那些个家具、日常用品的倒也好办,自有燕记商号一起子人马去忙碌,花上几天的功夫也就算是完事大吉了,可王府的人手却令李贞头疼不已,无他,偌大的王府总得有些使唤人手,还得有些亲兵卫队之类的不是
按唐制,亲王开府,当皇帝的就是指派一名王府长史,外带赏赐些家具、用具啥的也就算完事了,其他属官、管家、丫环之类的可就得亲王自个儿去操心了,虽说可以从宫中带去一些,可毕竟人数却不可能多到哪去,至于缺口就要自个儿设法去张罗了。当然,按惯例,亲王开府的相关事宜可以找礼部牵头办理,从那些个被官没为奴者中选出一批卖相不错的人手充当王府的下人,哥几个开府时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李贞却不想这么做,无他,李贞对那些个“公派”的人手压根儿就放心不下,天晓得那里头安插了多少兄弟们的“钉子”,李贞可不想在自个儿家中上演一出“暗算”来着。
别说那些个“公派”下人,便是宫里头服侍他的旧人李贞都不怎么想带,满敏安宫里原本服侍他的六、七十号人手中,李贞拢共也就带走了十来个平日里比较乖巧的除了使得较为顺手的刘德全外,也就只带上十几名小宦官、宫女而已,当然,那个已经被李贞识破了身份的铃铛也没捺下,这自然是李贞对这枚“钉子”尚有大用场之故罢了,暂且掠过不提。
缺些下人倒是问题不算太大,毕竟有燕家撑着,从燕家那头调拨一拨人手过来也就算是暂时应付过去了,剩下的再慢慢物色却也不迟,可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