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341 字 2019-04-16

巳时正牌,一阵激昂的鼓声响起,南城门外一阵骚动油然而起凯旋之师到了当先一名银盔银甲、手提亮银枪,胯下雪龙驹之威武战将正是大唐新战神李贞,紧随其后的一千骑兵整齐地四人一列,各自手举长枪,如林般的长枪斜指长空,锐利的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人人面色肃穆地走入了南城门,其后是五人一列的两千步兵方队,所有的步兵全都空着双手,只是那种踏正步的姿势却显得格外地威武、雄壮,再其次是一大群扛着各色军旗、垂头丧气的薛延陀战俘,而后又是一个两千人的步兵方队,全军上下步伐整齐,但闻踏步声,却听不到一丝的话语,这一刚露面顿时引来了围观民众的喝彩声不断。

“举枪,敬礼”整支队伍刚走到承天门前,李贞运足中气高呼了一声,霎那间,骑兵队列中如林般的长枪齐刷刷地直立了起来,与此同时,一千骑兵同时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战号声:“大唐威武,大唐威武、大唐威武”千余人的呐喊声整齐划一,就如同出自一人般,紧接着,但见李贞手中亮银枪一挥,一千骑兵突然散了开来,顷刻间在承天门前的小广场上围成了一个警戒的圈子,手中的长枪一律直指天空,人人肃穆而立。

就在骑军刚布好阵型的那一霎那,踏着正步的步兵方队也正好踏上了小广场的边缘,随着李贞一声号令,两千步兵同时抽出腰间的横道,同样是刀尖斜指天空,脚下步伐不乱,两千张嘴同时呼喝起唐军的战号来,一待整个步兵方队全部踏上广场,但听李贞一声断喝:“立正”霎那间本正在踏步而行的两千步兵齐刷刷地停住了脚,收刀入鞘,动作整齐不说,还干净利落得很,显示出良好的训练水准。

随在步兵方队身后走进小广场的那千余名战俘刚一踏上小广场,李贞一声断喝:“献旗”,就见千余名手持各色军旗的战俘们四人一排地走到城门楼下,将手中的军旗全都抛在地上,黯然退到一旁,千余军旗立时堆成了老高的一坨,最后一名身着万夫长服色的战俘手持着一面薛延陀大都督大度设的帅旗走到了城门楼前,单膝点地,磕了个头之后,将帅旗用力地抛上了那一堆军旗的顶端。

最后踏上广场的那两千步兵方队同样是拔刀行礼,不过呼喝的却不是战号,而是“荣耀吾皇”随着这声“荣耀吾皇”响起,早先便已排列在小广场上的三千将士同声三呼万岁,声音整齐划一,响彻云霄。

震撼新颖此次献俘仪式参与的人并不算多,连战俘加一块儿算也不过就是六千人罢了,比起以前的献俘那等动辄数万人的架势来说,这点人马连个零头都不到,可那等气势却是前所未有的豪迈,直叫人看得热血沸腾,这不,就连见识多广的李世民都乐得合不拢嘴了,兴奋地走到了城门楼口,对着下头频频挥手不说,还高声宣布大赏参演军士,顿时又是激起一阵响彻云霄的呼万岁之声

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头

爽是自然的事情,眼瞅着老爷子开心,李贞可是得意得紧,能将这等献俘事宜办得如此顺利,多亏了前世那会儿网上搜刮来的质料,不说别的,就那些拔刀式、举枪式、正步走、献旗之类的玩意儿对时人来说都是些新奇事儿,为了能整出这些东西,李贞可没少费心思,光是走队列就足足熬了好些天,若不是唐军本就训练有素,再加上李贞重赏刺激,这玩意儿还真不见得能顺利整出来呢,就算如此,李贞也还总是担着心思,生恐走现场时会出岔子,这会儿仪式一结束,李贞总算是大松了一口气,脸上虽还是严肃得很,可心里头却是乐坏了,这叫啥来着哈,这就叫强势登场了

“贞儿,这一趟辛苦你了,朕知道此次能全歼薛延陀贼军,全是尔之功劳,有子如此,朕心甚慰。”献俘大典刚一结束,李贞便被召入了宫中,当着朝廷重臣的面,李老爷子笑呵呵地开了口。

得,您老能不能来点实惠的,这句话咱早都听得耳朵起茧了。李贞心里头叨咕着,可脸上却满是恭敬的神色地道:“父皇过誉了,此战能胜,全有赖父皇宏恩,李帅英明,三军将士用命,儿臣不过尽人臣之本分耳,实不敢当父皇之谬奖。”

“哈哈”李世民心情不错,放声大笑了起来道:“人臣本分说得好,最难得的就是本分二字,不错,不错,唔,朕该如何赏赐于汝”李世民边说边大有深意地斜了一眼侍立在一旁的那几个不怎么自在的儿子们。

靠,老爷子您老这是要赏咱怕是打算坑咱一把罢,要赏也不早些赏,偏生要兄弟们都在场的时候来上这么一手,唉,都说自古帝王最无情,敢情不假,您老就不能放咱一马李贞眼睛好使得很,李世民那饶有意味的一斜眼自然是瞒不过他的观察,便是一起子兄弟们眼中的嫉妒之意也逃不过李贞的双眼,此时见李世民发问,李贞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可又不能不答,没奈何,也只好一脸子懵懂状地道:“父皇明鉴,儿臣行本分之事耳,有何可赏之说。”

“有功岂能不赏,贞儿是我朝的大财主,朕的若是赏你钱物,只怕未必能入你的眼罢,这样好了。”李世民满脸子赞赏之色地看了李贞一眼,顿了一下,笑着道:“唔,贞儿既通兵事,那就入朝帮朕打理兵部,先任兵部侍郎也罢。”

啥啥啥兵部侍郎搞没搞错李贞一听之下,小心肝险些从嗓子眼里蹦出来,无他,按唐制,亲王入朝听政虽是常事,可要入朝为官那就不简单了,除非是皇帝的兄弟辈,儿子一般是不能在朝为官的,只能是到外地之官,再者唐时的兵部可是尚书六部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军权极重,哪能轻授,别说皇子了,便是皇亲国戚也不得在兵部任职,担心的就是皇亲国戚们把持军权,结党营私,以致影响到君权的一统,李世民冷不丁地要李贞去兵部任二把手,若说没猫腻,李贞如何肯信,可这当口老爷子都发话了,李贞一时间还不知道是该拒绝还是应承呢,心思虽动得飞快,可主意却着实不好拿。

“父皇,兵部乃是要职,非干练老成之辈不能胜任,八弟固然是惊才绝艳,可毕竟年岁尚小,若是骤然高踞大位,恐有不妥,还请父皇三思。”李贞还没来得及开口呢,站一旁的太子李承乾就憋不住了,拖着条瘸腿站了出来,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