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0(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259 字 2019-04-16

乔师望没想到李贞不说要不要此女,倒是问起了那班王,先是一愣,接着面带尴尬之意地道:“殿下所言不错,那班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家伙,前回侯帅啊,前回我大军平西域之际,龟兹立马臣服,可大军一撤,其又反了,下官倒是想出兵攻伐,怎奈兵微将寡,实是有心无力,此次那班王输诚,实乃因殿下英名所致,生恐殿下灭了其国之故,前来讨好耳。”

乔师望乃是侯君集一手带出来的将领,习惯称侯君集为侯帅,此时离侯君集造反被砍头也就只有半年时间,乔师望一时间改不了口,竟然当着李贞的面叫出了“侯帅”的称呼,严格来说,这可是大逆之罪,说轻了也是口不择言之失,不过李贞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假作没听见,只是笑了笑道:“姑父谬奖了,小王不过一介武夫罢了,何来英名之说,那班既然敢叛,那就该有受惩处的担当,其之好意,小王怕是受不起的。”

李贞的话虽是笑着说,可内里却是不容更改的坚持,乔师望倒是无所谓,左右他马上就要离任了,安西之事跟他已无丝毫关系,李贞手下一起子亲卫将领也满不在乎,对于他们来说,李贞就是战神,他说要灭了龟兹,大家伙杀就是了,绝对不会有二话,可原安西都护府的军官们脸色却立马不好看了起来,这也难怪这两年多来,安西唐军一直被动挨打,只能躲在城池之内看着诸方势力耀武扬威,几次出城迎敌无一不是大败而回的局面,眼下早已是军无战心,此时听得李贞话里的意思是要征战龟兹,立时有些子心惊肉跳,可当着李贞与乔师望的面却又不敢说出反对的意见,那表情可就怪异到了极点。

该死的,一群胆小鬼李贞最善长的便是观颜察色,此时见一起子安西都护府军官们虽都沉默着,可脸上全都是担忧之色,立时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心中不由地大为失望一向以来唐军在李贞的印象之中从来都是敢战的代名词,除了羽林军那帮废物之外,无论南衙军还是边军都是如此,本以为凭着安西三千余精锐唐军,再加上自个儿的手下,便能迅速在安西崛起,可眼下这帮子安西兵马之勇气显然与李贞所意想的天差地别,原定的作战计划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了,最少在对安西军进行一番整顿之前,所有的计划都只能先暂时停顿下来了,无奈之下,李贞也只好笑了一下,转移了话题道:“姑父,小王酒量稍浅,不敢多饮,今日就先到这儿好了,唔,那歌女既是那班王的好意,那就先留下好了,日后小王再处理便是。”话音一落,也不给乔师望挽留的机会,呵呵一笑,起了身,对着在场的众将笑着点了点头,以示招呼,便大步离去了,

一听李贞改了口,不再提征伐之事,一起子安西旧吏顿时都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起身恭送,一场好端端的迎新宴会便就此曲终人散

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机上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语乃是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第一条,自是有其道理的,所谓的察,不单是察敌,察天时,察地利,更主要的是自察,这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李贞身为大兵法家李靖之传人,对于此道自是熟烂于心的,故此,尽管失望于安西都护府旧将们的表现,却也并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不满,甚至不曾再提过征战之事,哪怕是到了交河,与乔师望完成了交接之后,李贞也绝口不再提及此等事宜,不过嘛,李贞也没就此闲着,每日里除了日常公务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了各处兵营之中,对现有的四营人马进行了个彻底的摸底排查,花了个把月的时间,总算是心里有了底。

安西都护府按编制该有兵六营,每营千人,可因着安西之兵乃是边军,并不是轮番的府兵,施行的是招募制与父子承袭制相结合不少安西兵是原山东义军降卒之后,当年大唐平天下之际,击溃了山西窦建德等山东豪杰之后,鉴于山东兵凶狠好战,故此将这些降卒调到边关充任边军,安西兵原本是驻扎在瓜州的边军,后因唐灭了高昌,遂调到了安西,依旧是边军,这部分官兵便是安西军的主体,人数大约在两千左右,都是山东降卒的后代,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但基本上都是基层官兵,中高层将佐基本无人,还有一千多地士兵乃是招募来的边民,虽也长年在军中,但战斗力却远不及山东降卒之后人,至于缺额的三千余人则是因安西都护府财政匮乏,无力养兵所致。

安西都护府兵力不足是个大问题,武备匮乏又是另一个大问题现有四营兵全都不足数,每营只有八百人左右,骑、步各半,除了铠甲、兵器因是兵部调配,能勉强保证之外,战马倒也不缺的因安西本就是产马之地,无论步、骑全都有马可用,可作为唐军步兵最犀利兵器的佰刀队在安西军中竟然缺编,也没有相关的训练,这等步兵用之于守城尚勉强凑合,一旦拉出城去打野战,压根儿挡不住骑兵的狂野冲击,难怪安西军几次出城野战都是惨败一场的结局,这败仗打得多了,军心士气能旺才是怪事了。

现问题不难,难的是解决问题,不过,对于李贞来说,这些问题都算不得什么难题,无他,钱这玩意儿李贞有的是,练兵的人才也不缺,无论是骑、步、弓,李贞手下都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至于武备方面,有着“燕记商号”强大的运输能力和随军抵达安西的“燕记工场”技术工人的存在,这方面也很容易解决,唯一稍显棘手的便是竖立军队的战心问题,毕竟军队的信心并不是靠武器装备乃是训练能竖立起来的,必须得靠一系列的胜仗来支撑,就目下安西唐军这等状态,李贞哪敢将军队拉出去打仗,所能做的也就是趁着冬季将至的机会,募集士兵,强化训练,而后下令随军抵达安西的各方面人才动将起来,设立各种武器研发机构及工场,无论是佰刀、强弩,乃至火药武器等全都摆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军校正式开始试运行,对军中的将领进行重新培训,不合格者予以撤换,好在安西远离朝堂,山高皇帝远,一切都是李贞说了算,倒也不曾出过太大的乱子,整整三个多月忙碌下来,安西之事务渐渐走上了正轨:

安西之地素来是以军代政,虽然所控制的地区仅仅只有四座城池,可却全无文官体系,一直都是镇守府在管着民政,以一帮子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