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自然知道自个儿跑明月公主院子里去的事情瞒不过莫离,此时听得莫离出言打趣,难得地红了下脸,也没理会莫离的取笑,假咳了一声,大步走到自个儿的书桌前坐定,也不跟莫离交谈,只是拿起了一份公文,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一副全心扑在公事上的架势。
“咳,咳,殿下,您将公文拿倒了罢。”莫离一见李贞那副样子,立时猜出了其中必有隐情,作了个鬼脸,同样假咳了几声,满脸子认真之意地提醒道。
“嗯”李贞一听之下,先是一愣,再一看手中的公文,却猛然发现自己并不曾拿倒了公文,立时晓得莫离一准是看破了自己有心思,这是故意出言打岔来了,到了此时,李贞也就装不下去了,哈哈一笑,随手将公文往边上一丢,看了莫离一眼道:“倒叫先生说对了,这葡萄是有些子酸了,呵呵。”
“啊哈,让某来猜猜,唔,想必是那班深恐殿下发兵攻打,这是找女儿的门路,劝女婿手下留情罢,嗯哼,殿下那位老丈人可是算计得很深的么。”莫离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公文,拿起了放在一旁的羽毛扇摇了起来,边摇边随意地说道。
“呵呵,就知道瞒不过先生,不错,是这么回事。”李贞无奈地耸了下肩头道:“本王也应允了明月公主此情,当然,此事下不为例罢。”
莫离捉狭地闭了闭右眼,哈哈一笑道:“殿下,您这个女婿可真不地道,老丈人这回可要被您给坑苦了。”
厄,这死老莫,咋说话的,这话也忒难听了些罢李贞自知瞒不过莫离的算计,无奈之下,只好苦笑着道:“哪能呢,本王这是给那班一个悔过的机会,他要是还抓不住,那又怎能怪到本王头上。”
“哈哈哈”莫离被李贞的尴尬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用羽毛扇指着李贞道:“是极,是极,殿下宽宏大度,某佩服之至,哈哈哈”
“嘿嘿”李贞讪笑了一下,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毕竟女婿暗中给老丈人下套子,怎么说都不是件光彩之事,哪怕是对着莫离这等绝对心腹,李贞也实不想多谈此事的,这会儿见莫离笑得爽朗,忙不迭地转移了话题道:“莫先生,本王今日与吐蕃达成了个协议,依您看来,能通过朝议否”
莫离虽未参加招待吐蕃使节团的宴请,可其中谈话的内容他却是早已知晓了的,虽明白李贞此时问起此事,左右不过是转移话题的一种手段罢了,可还是沉吟了一番之后才开口道:“通商、印佛经等诸般事情都好办,唯一稍显麻烦的就是那个买奴隶之事,可真要通过朝议却也不难,殿下从开府自今尚未领过永业田,至于府中诸将也大体如此,以殿下实封三千三百户而论,也就是万余人口,再加上小王爷以及诸将的份额,怎么算也有个两万左右的荫户,以此名义行事倒也说得过去,朝议上说得通,只是陛下那儿怕是有些不好办了。”
莫离所言的不好办,李贞自是再明白不过了的先前李贞之所以坚持不领永业田,也不去搞那些实封的荫户,就是担心遭人非议,毕竟三千三百户荫户足够组建一支三千余众的精兵的,若是再玩些小手段,整治出一支万人大军也不是不可能之事,如今李贞手中已然拥兵一万五千人马了,若再搞出如此多的私兵来,就算朝臣们不非议,老爷子那儿只怕也会犯叨咕的,这等瓜田李下之事,实非智者所应为者。
“嗯,先生所言本王心中有数,然则,本王此举利在国家,功在千秋,想来父皇会明白本王之心意的,本王打算将所有实情一并托出,由父皇加以定夺好了。”李贞此次之所以要从吐蕃大肆收买奴隶,倒不是出自私心,一方面建设安西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力,另一方面,李贞这是在给松赞干布下蛆吐蕃不禁止奴隶买卖,那李贞就大买特买,而且是不恤亏本也要买,无他,毕竟吐蕃的生产力全是靠着奴隶们在支撑着,一旦奴隶大量流失,其生产力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如此一来,吐蕃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彻底得罪李贞,断绝了与大唐的商贸交流,从而保住奴隶不会继续流失,可问题是等吐蕃发觉事情不对劲的时候,生产力早就已是大损了,况且,吐蕃各氏族部落跟松赞干布并不完全是一条心,纵使松赞干布下令不准那些氏族部落头人出卖奴隶,却也未必能拦得住那些过惯了奢华生活的贵族们为了能继续得到大唐来的奢侈品而私下与李贞交易,如此一来,吐蕃能做的事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对外发动战争,掠夺别国的人口来填充自身劳动力的不足,环顾吐蕃周围,能让吐蕃发威的也就只有吐谷浑那个倒霉蛋了,只消战事一起,李贞自有从中渔利的手段使将出来,倒也不怕吐蕃能反了天去,一旦吐蕃与吐谷浑打得两败俱伤之后,那就到了李贞出面收拾残局的时辰了。
“殿下所言有理,陛下乃是英明之主,该是能看到其中的利弊之处的,只是此事事关国体,殿下不可明折拜发,密折便可。”莫离对于李贞的全盘安排心中自是有数,不过他并不敢完全肯定李世民会采纳此等阴毒到了极点的建议,可也不好就此多说些什么,只是摇了摇羽毛扇,淡然地附和了一句,紧接着笑道:“殿下今日宴请了吐蕃使节团,吐谷浑该要发急了罢,是该到接见一下的时候了。”
“呵,也好,明日一早就见见好了,这场大戏没他们的配合,还真不好往下唱的。”吐谷浑使节团来了有七、八天了,李贞始终不加理睬,别说出城迎侯了,甚至连大都沪府的门都没让他们进,此时听莫离开了口,无所谓地笑着说了一句,接着起了身,慢慢地踱到了窗前,望着满是星辰的夜空,默默地想起了心思
第二百六十二章连蒙带坑四
十数国使节团齐聚交河城,此等景象在交河城那不长的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其中的热闹就不消说了,更有意思的是,此时的交河城竟隐隐然有了当年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意味各国使节团私会不少,拉关系的拉关系,暗中结盟的也忙个不停,其间的勾心斗角别有一番滋味,却也勿庸多言,然则,众国皆忙,唯有一国却丝毫也不敢造次,别说跟其他国家私下勾勾搭搭了,便是赴个宴请都没胆量,每日里除了到大都护府等候召见外,余下的时间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外藩馆内,便是连他国使节上门拜访也不敢出面接待,着实谨慎得很,这个如此小心翼翼的国家就是吐谷浑。
吐谷浑,古游牧民族名,今已不存,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唐初曾为地区性强国,其国土曾坐拥今青海、甘肃南部以及四川西北地区,兵力最盛时曾达三十万之众,每每出兵劫掠大唐兰州、凉州,成为大唐的边患之一,后为唐军击败,归附于唐,太宗立诺曷钵为吐谷浑可汗,后于贞观十四年将宗室女弘化公主下嫁于诺曷钵,并敕封青海国王,以其之存在抑制吐蕃之崛起,然则,吐谷浑自败于唐军之手后,除青海一地之外,甘肃南部以及四川西北地区都已归入了大唐版图,国力为之大衰,虽号称尚有带甲二十余万,可在与吐蕃交战中却每每不敌,若不是大唐资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