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5(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602 字 2019-04-16

武媚娘忍受着李治的侵袭,脸上原本已经开始消退的红晕再次涌了起来,可却并没有再次情动,而是轻巧地在李治的身边躺了下来,吐气如兰地问了一句:“殿下,陛下该是已到幽州了罢”

一提起自家老爷子,李治立马没有继续把玩武媚娘妙处的兴致,苦笑着点了点头道:“是啊,到了,昨日传回来的快报,父皇已到幽州两日了,这会儿差不多该出关了,唉,都这会儿了,八哥那头怎还没有动静,本宫,本宫”

“殿下莫急,妾身以为越王殿下那头一准会动,也该就在这几天了。”武媚娘见李治如此懦弱的样子,心中便是一黯,可还是好言劝慰道。

“真的媚娘如何知晓该不会是骗本宫的罢莫非是燕娘娘那头传来的消息,快说,快说啊。”李治一听,立马坐了起来,满脸子激动之色地看着武媚娘,一迭声地问个不停。

“殿下,您躺下,让妾身说罢。”武媚娘伸出一只白嫩嫩的手,将李治的身体扳入了自己的怀中,柔声道:“在妾身看来,陛下未出关,越王殿下那儿便不会动手,而今陛下既然已经出关,战事自是就此全面展开,陛下须顾不得后方了,这等时机越王殿下那头是不会错过的,殿下也不必急,先作好个准备,时机一到,自可趁势而起,原也不必慌张的。”

“嘿嘿,还是媚娘最懂本宫的心,来,香一个。”李治见武媚娘说得如此肯定,自是开心不已,一把握住武媚娘胸前的柔软,嘴便凑了过去,一场大战又开始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京师之倒刘行动三

贞观十八年四月三十日,晴,接连近十日的大雨总算是消停了,久违的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脸来,倒也给阴霾的长安城带来了些光明,只不过城中的积水被日头这么一照,这便腾起了满城的雾气,更是加重了返潮的程度,屋内屋外到处湿漉漉地直滴水,弄得人身上也粘乎乎地难受得紧,室内是呆不住了,满城百姓但凡能得闲的全都涌上了街头,也不管街上积水未消,就这么趟着泥水逛着街,也不见得非得买什么东西不可,晒晒太阳便好,于是乎,整个长安城呈现出一种难得一见的繁华与喧嚣。

巳时正牌,人来人往的长安城北门外,一骑飞骑从远处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隔着大老远便狂喊开了:“急报,急报,让开,快让开”丝毫也不因大道上人多而减缓马速,那等凶神恶煞的样子顿时吓得聚集在城门口等着进城的百姓们四散躲避不迭,好一阵子人仰马翻的慌乱,然则,那名骑兵竟不顾众人的狼狈与慌乱,飞马冲进了城门洞中,径直奔城内而去,沿途溅起泥水无数,留下身后躲避不及的行人们一阵阵恶毒的臭骂声。

“出事了,一准是出大事了。”能把守长安城门的兵丁们眼睛都贼得很,眼瞅着那骑飞骑身上标示着紧急军情的标识,自是明白一准要有大事发生,全都凑在了一起,一名年纪最轻的小卒忍不住率先出言道:“北边来的急报,会不会是圣上那儿”

“放你娘的屁,陛下才刚出关,这仗都还没开打呢,能有啥事尽他娘的瞎扯,真要出事,也只能是西北那头的事情。”一名络腮胡的军汉毫不客气地给了那小兵一拳,臭骂了一番。

“毬,西北那头有越王殿下在,能出个屁事,老子就不信薛延陀那帮狗贼能从殿下手中讨得了好去。”挨了顿训的小卒子自是不甘心,虽不敢还手,可嘴上却不依不饶地反击上了。

“是这个理儿,越王殿下绝不可能出事,王四儿,你小子嘴巴里少喷粪。”

“就是,谁都能出事,越王殿下那儿也不会出事,扯你娘的毬啊”

“没错,谁敢说殿下出了事,老子跟谁急”

一帮子军汉们早将越王李贞看成了军中不败之战神,哪能容得王四儿如此信口开河,顿时纷纷出言斥责了起来,闹得那个王四儿满脸子通红,却压根儿不敢随便开口辩解,眼瞅着大家伙都冲着自己来了,王四儿忙开声道:“可那急报明明是军报,如此紧急的军报却又是为何”

为何这个问题谁都答不上来,可都觉得其中必然不是啥好消息,一时间全都沉默了下来,再也无人敢随便开口,各自无趣地散了开去,只是人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的神色

尚书省,位于长安城西大街,太极宫承天门东侧,占地面积几近百亩,为天下政务之总汇所在,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衙门,每衙四司,以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衙门,每衙四司,以右司统之。时值天子征高句丽,诸后勤事宜繁杂,又因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长孙无忌及各部尚书皆随驾征东,各有司衙门皆因此而显得分外的忙碌,三辅政大臣不得不移驾至尚书省轮值办公,以决公务之疑难。

巳时一刻,一骑飞骑横冲直撞地冲开街上往来之人群,纵马赶到了尚书省门外,马上之骑兵不待胯下之马停稳脚步,便即翻身下马,与把守尚书省之卫兵略一交涉,匆匆行入了尚书省中,径直往兵部衙门所在地赶去,然则并未按惯例先到各司通禀,而是径直向兵部侍郎卢承庆的办公室奔去。

卢承庆,字子馀,幽州琢人,号幽忧子,隋武阳太守卢思道之长,孙隋河东令卢赤松之长子,其父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贞观初,袭父爵,任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贞观十一年为户部侍郎,及贞观十六年废太子之乱后,接替越王李贞为兵部左侍郎,此番天子征高句丽,兵部尚书李绩,兵部右侍郎杨弘礼均随驾出征,京中军务调度皆由卢承庆一人提调,每日里忙得团团转,光是批阅各类公文便令卢承庆大呼吃不消,这不,今日一大早到了衙门之后,便即坐定在书桌后,愣是没起过身,始终埋头在一大堆的公文中,直到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声才将其从公文堆里惊醒了过来。

“何事喧哗”卢承庆不悦地皱了皱眉头,冷冷地哼了一声。

“禀侍郎,相州刺史舒王李元名派人送来急信,小的让其先去兵部司报备,其强自要见侍郎,故此发生争执。”把守在办公室门口的卫兵见房内传来卢承庆的询问声,不敢怠慢,忙大步行了进来,高声禀报道。

“相州”卢承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沉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