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9(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491 字 2019-04-16

显德殿的书房中,一身宦官服饰的武媚娘正自焦急地在空无一人的书房中来回踱着步,突地听到房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立马站住了脚,飞快地整了整衣衫,摆出一副神闲气定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急步走进书房中的太子李治,但却没有急着开口问。

“媚娘,媚娘,圣旨到了,你看看罢。”李治走到近前,急吼吼地说了一句,可脸色却怪异至极。

武媚娘本就是个机灵之人,一见李治神色不对,立马知晓这份圣旨只怕有古怪,也不多问,伸手将圣旨接了过来,只一看,便已知晓其中的利害之处这是份最后的通牒,也是个最后的考验,无他,太子总揽此案,无论是指派何人主审此案,最终的成败都要着落在太子的头上,若是不能以霹雳手段拿下此案的话,一旦大乱突起,李治这个监国太子也就当到头了

“郎君,此是好事啊,陛下既然将此案交由郎君总揽,那自是对郎君的信任,这又有何不妥吗”武媚娘知道李治并没有看出这份诏书的奥妙所在,也知晓事到如今,李治便是想要抽身退步都没了可能,再说了,就算李治想退,武媚娘也不会让他退,无他,这可是关系到武媚娘自个儿能不能彻底攀附上李治,从而踏足权力中心的唯一机会,哪怕前面是座陡峭无比的大山,她也得硬着头皮往上攀爬,此时见李治彷徨不定,立马笑着解说了一番。

“啊,那倒是没有,可”李治犹豫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道:“可父皇却并没有表态要彻查,这”

“郎君怕了吗”武媚娘将那份圣旨随手放在了书桌上,款款地走到了李治的身边,伸手环住李治的腰,仰起头来,笑眯眯地看着李治的眼睛,轻声地问了一句。

哪怕再懦弱的男人,面对着自个儿最心爱的女人也不会说自己怕了,这可是攸关面子的原则问题,李治自也不例外,一听武媚娘那调笑的样子,心中的豪气立马就抖擞了起来,猛地挺直了腰板,一派豪迈之气地道:“怕甚本宫乃是监国太子,岂会怕那些城狐社属之辈,哼,怕媚娘太小看本宫了”

“嗯,郎君乃奇伟男子也,自该有这份豪气,如今陛下既然将此案交给了郎君,那郎君就放手让萧中书去查好了,以萧中书嫉恶如仇的性子,断不会放过那些作祟的小儿辈的,殿下只须在一旁拿捏一下分寸即可,至于后头的人员调派么,交给诸黄门去把握便是了,有萧、诸两位重臣在,断不会出大乱子的。”武媚娘见李治的信心已然被鼓动了起来,自是趁热打铁地提点了一番。

是个正常男人就没有不喜欢被女人夸奖的,李治虽懦弱了些,可毕竟还是个正常男人,此时听武媚娘如此说法,自是开心不已,嘿嘿一乐,低下头在武媚娘洁白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又伸手捏了捏武媚娘的翘臀,诡异地一笑道:“好,本宫这就传京师五品以上大员觐见,先将此事办了,回头再来寻媚娘,定要尔讨饶方可”

“啊,郎君”武媚娘脸一红,低着头趴在了李治的胸口上,大喘了几口气道:“郎君快去,妾身等着您便是了。”

“哈哈哈,好,本宫去去就来”李治一见到武媚娘那娇羞的样子,立时乐得哈哈大笑起来,松开了抱着武媚娘的手,顺手在其高耸的胸脯上捏了一把,这才拿起搁在书桌上的圣旨,大笑着行出了书房的大门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一起子大臣们全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值此非常时期,大家伙的目光可都盯着东宫,圣旨刚到,大家伙都已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一听得太子宣召,到得是又快又齐,前后不过半个多时辰罢了,该来的可全都到齐了,一见到满面春风地高坐在上的太子李治,群臣们立马按着品级高低排着队,请起了安来。

“免了,免了,诸位爱卿操持国事甚是辛苦,本宫本不该在此午休时分打搅诸位,只不过父皇圣旨已到,本宫不得不诚邀诸位重臣共商国是,还请诸位多多体谅则个。”李治心情甚好,虚抬了下手,罗罗嗦嗦地扯了一大串的废话,然则众大臣们压根儿就无心去听李治那一套无甚营养的屁话,各自按品级站好了队,全都默不作声地站着,等候着圣旨的宣读。

李治见无人出言附和自己的话,登时便是一阵气恼,可又没胆子作,扫了眼下头黑鸦鸦的人群,语带不悦地挥了下手道:“宣诏”李治此言一出,群臣们立马全都打起了精神来,虽说全都跪倒在地,可耳朵却都竖了起来。

新任东宫主事宦官刘爽虽说是李治的贴身小宦官,往日里也没少跟着上过朝,可作为主事宦官当庭宣读圣旨却还是一次,心情自是紧张不已,李治话音刚落,刘爽便有些子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前墀的前端,用微颤颤的手将圣旨展了开来,语带颤音地宣道:“圣天子有诏曰:朕自率大军以平诸夷着监国太子李治总揽此案,便宜行事,钦此”

死寂,一派的死寂,尽管刘爽那战战兢兢的小样子无比的滑稽可笑,可此时的朝臣们却无心加以理会,全都静静地跪在那儿,逐字逐句地琢磨着这道诏书的用心所在,一时间竟无人领头谢恩,显德殿中一派诡异的安静。

“臣等领旨谢恩,恭请殿下明示。”到了末了,还是萧瑀最先醒过了神来,率先出言谢了恩,后头一帮子朝臣们这才乱哄哄地跟上,浑然没了往日里宣诏时的肃穆之气氛,那乱糟糟的声音响得跟菜市场一般。

一见群臣们失态如此,李治可是开心了起来,嘴角一弯,微笑着虚抬了下手,示意众臣归位,而后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扫视了群臣们一番,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道:“父皇在前线鏖战,将国之重任托付于本宫,不料竟出此巨案,实本宫失察之过也,本宫已上本向父皇请罪,本宫之罪自由父皇定夺,然,时至今日,败坏朝纲之鼠辈却尤逍遥法外,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宫决意彻查此案,以正朝纲”李治话说到这儿,略微顿了一下,这才提高声调叫道:“萧中书。”

萧瑀一听李治点到了自己的名字,自是不敢怠慢,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老臣在。”

“萧中书乃我朝之顶梁柱,父皇在京之时,常夸奖萧大人刚直不阿,本宫此番将审案之重任交付与汝,望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