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9(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598 字 2019-04-16

上朝了,四弟走罢,让父皇等着可不是个事儿,走罢。眼瞅着李贞始终不上钩,李恪也没了法子,假心假意地拉了拉满嘴胡言的李泰,哥三个顺势便走出了东朝房。

十弟,戏都演完了,上朝去。李贞看了看颇为狼狈的三个哥哥,起了身,拍了拍李慎那柔弱的肩头,哈哈一笑,大步行出了朝房,向着正排着队的朝臣们稳步行了过去。

八哥,等等小弟。被先前那一幕弄得胆战心惊不已的李慎这才回过了神来,一见李贞出了朝房,忙不迭地便跳了起来,一路小跑地追了上去

朝是上了,可李世民却始终没露面,这都近半个时辰过去了,也没见李世民从后殿里转出来,谁也搞不清这朝会究竟开是不开,一起子朝臣茫然之余,不由地小声议论了起来,满大殿皆是嗡嗡的噪声,就在朝臣们等得心焦之际,内侍监柳东河那尖细的太监嗓音乍然响起:陛下驾到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见到李世民从后殿行了出来,满殿大臣全都跪倒在地,恭迎李世民的到来。

众爱卿平身。李世民面色肃然地走到前墀中中的龙椅上坐了下来,虚虚一抬手,沉着声说了一句。

臣等谢吾皇隆恩。朝臣们按照老规矩谢了恩,各自起了身,按品级分文武两列站队,就在这等纷乱之际,突闻一声恸哭响了起来,但见蜀王李愔嚎啕着从群臣中踉跄着便冲了出来,捶胸顿足地便一头扑倒在地,边哭边嚎道:父皇,稚奴去得不明不白,儿臣痛心啊,儿臣恳请父皇下诏明察,儿臣愿为父皇效力,自请其职,定当要查个水落石出,好为稚奴一雪沉冤,儿臣叩请父皇恩准了。

父皇,六弟说得甚是,儿臣等与稚奴乃手足也,誓不能坐看稚奴含冤不得雪,儿臣亦愿自请其职,为父皇分忧,为稚奴雪冤这一头李愔尚哭个没完没了,那一头李恪又紧赶着站了出来,一派义正辞严地要主持审案事宜。

父皇,儿臣与稚奴乃是一母同胞,素来交好,而今稚奴冤屈而去,儿臣痛心不已,若是不查个水落石出,儿臣将来实无法面对稚奴于地下,儿臣恳请父皇看在早逝的母后份上,就下诏明察罢,儿臣愿自请其职,为稚奴雪冤,父皇一见李恪兄弟俩都站了出来,李泰自也不甘落后,忙不迭地也抢上前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起了命来,声嘶力竭处,竟无语凝噎,那等伤心之状足以感天动地,鬼神见了只怕也得跟着落泪一番。

很显然,这哥三个必然是有所勾连的,这会儿三位皇子一出头,下头一帮子朝臣们便站了出来,七嘴八舌地要求查案,这回可就有意思了李世民若是不查案,朝臣们这头总得给个交待罢,可若是要查,李恪等人这么一自请,还都哭着喊着要为李治雪冤,不交给这哥三个去查,总也得有个理由罢。

李世民并没有理会哭得稀里哗啦的三王,也没去理睬一起子站出来为三王摇旗呐喊的朝臣们,只是飞快地皱了下眉头,挥了下手,站在李世民身后的内侍监柳东河立马会意地站了出来,一甩拂尘,从身边的一名小宦官手中接过一份卷起来的圣旨,缓缓地展了开来,高声宣道:圣天子有诏曰:刑部尚书芩文本年老体弱,朕甚怜之,准其在家休养,以备来日;皇八子越王李贞恭谨纯良,善政务,能明理,特令执掌刑部,钦此

儿臣领旨谢恩。李贞大步从武将队列中行了出来,一头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谢了恩,可内心里却并不平静执掌刑部这一条李贞自是早就得到了老爷子的通知,原也心里头有数,可眼下这道圣旨,既没有明确李贞就是刑部尚书,也没有说明要不要彻查李治遇难一案,光一个执掌刑部的旨意,还真叫李贞有些子疑惑在心的,可值此时分,又不好详问,只能是叩头谢恩了事。

很显然,老爷子突如其来的这么一手,不单李贞有些个稀里糊涂,李泰等人则更是意外得很,李恪、李愔还好些,左右刑部那一块他们原先就插不进手去,得不到也关系不大,可李泰就不同了芩文本经营刑部多年,内里泰半是李泰塞进去的人手,如今老爷子让李贞去执掌刑部,那岂不是要了李泰的老命,再说了,而今李治之死尚未有定论,若是让李贞把持了刑部,一查之下,只怕没事都能翻出事来,这可是李泰绝对无法接受的结果,眼瞅着李贞谢了恩,李泰可是真的急了,忙不迭地开口道:父皇且慢,儿臣以为八弟虽是天资过人之辈,却不宜出掌刑部。

嗯李世民并没有开口,只是看着李泰,冷冷地哼了一声。

父皇明鉴,掌刑部者不唯有才,须得德才兼备方可,而今八弟虽有才,德行却不足以任此要职。面对着根基要被挖的危机,李泰也豁出去了,耿着脖子叫了起来。

呵呵,老四这小子还真是急了,有趣李贞根本就不出言分辨,只是面色平静地跪在那儿,跟没听到李泰的话一般。

陛下,微臣有本要弹劾越王李贞李泰话音刚落,一名朝臣便从队列中站了出来,高声嚷了起来

第三百九十九章刑部之争下

8688

夺嫡之争素来就是残酷而又血腥的,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这一条无论是皇子们还是朝臣们都心里头有数,毫无疑问,眼下这个刑部之争就是块最重的试金石,谁能抢到刑部的大权,谁就能占据到主动的先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魏王为了能把持住刑部,无论整出啥花样来都不足为奇,是故,对于有人跳将出来要弹劾越王李贞,大家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可一见到冒出来的人竟然不是魏王一系的官员,而是谏议大夫杜玄道之际,大臣们全都小声地议了起来,满大殿里嘤嘤嗡嗡的声响立时噪杂成了一片。

杜玄道,字,望山,号宁囿居士,素信佛教,为京兆杜家现任家主,时年五十有七,其官职虽不算高,也甚少在朝中政务上表见解,然则,其身后的杜家之能量却非同小可京兆杜家乃是京兆之郡望,其家世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杜伯,整个家族延绵至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累世官宦,其中出类拔萃者数不胜数,酒神杜康、三国末期晋朝的征南大将军杜预皆是此族中人,如今的杜氏早已开枝散叶,支脉遍及关中,虽在朝中无太显赫的大员,然则朝廷各有司、关中乃至各地官府中为官之杜姓子弟众多,当年响当当的宰相杜如晦都想方设法地跟京兆杜家拉扯上关系,搞出了个认祖归宗的由头来,足可见杜家之名望高矣。

或许是担心树大招风之故,杜家行事一向低调,从不参与到皇子们的争斗中去,可其对朝野的影响力却着实不算小,此时杜玄道竟一反常态,在这等刑部之争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弹劾越王李贞,其用心可就有些子耐人寻味了陇州之事朝野皆知,可以杜家一向的作风,未必就会为了一个家族之分支而与当红的亲王李贞来个生死博弈,再联想到杜家与长孙世家之间的和睦关系,很难让人不将杜玄道的举动与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联想在一块儿,这不,杜玄道这么一站出来,所有的朝臣们眼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了长孙无忌,可长孙无忌倒好,满脸子木纳之色,就宛若没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