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5(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589 字 2019-04-16

苏勖并没有直接回答李泰的问话,而是反问了一句道:殿下打算如何用此人

这个李泰愣了一下,挠了挠头道:小八派人暗算了于阗、勒疏两国之王室,此事乃是背着父皇行事,其罪自是不小,若是捅将出去,当可大大地打击一下小八的气焰,至不济也能败坏一下小八的名声,这个伏葵便是证人,有他在手,便不怕小八抵赖,只是,唔,只是如此一来,这个伏葵只怕就得就此交待过去了,未免可惜了些,可要之为将,却又恐其人有异心,控制起来大不易,若是养虎为患,却不是耍的。

殿下能虑及这般,老朽自是能放心了。苏勖欣慰地看了李泰一眼,拈了拈胸前的长须道:某观此子虽有能耐,却不是个尽忠之辈,能用却不能大用,这一条想来殿下亦是看出来了的,就无须老朽再多言了。按说以此人为代价换取败坏太子殿下之名声,实乃极合算之事也,只可惜时机不对,此际各地粮草都已调往幽州,大军虽尚未出动,可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了,值此时分,陛下断然不会容忍后方不稳,纵有大事,陛下定也会以断然手段处置之,此时若是打御前官司,没地遭陛下盛怒,伤人仅八百,自己倒要折三千,不上算若是等到陛下凯旋之后,则迁延过久,太子殿下那头必然已有了相关准备,也难再奏奇效,故此,用之为死士大不可取,至于用之为将却是不妨,只消有一高手为其副,牵制住其人之野心,便足以控制形势,待得大事一定,即刻杀之可也

既如此,那就按姑父的意思办好了,可惜此遭又便宜了小八那厮,唉,如今父皇仅给了十日之期限,这案子怕是不那么好结了,姑父有何良策李泰细细地想了想,觉得苏勖的分析颇有道理,心中虽是有所不甘,可也只能就此准了数,再一想到要面对的巨案之侦破,头立马疼了起来,苦笑着问了一句。

苏勖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脸现一丝苦涩之意地道:太子殿下果然好算计,嘿,瞧准了陛下不愿在此时多生事端的时机,算计了我等一把,算是占了回大便宜,只不过有得便有失,嘿嘿,太子殿下虽能得一时之平安,可久后必遭陛下猜忌,概因陛下如何上的位陛下心里头岂能无数,而今太子殿下手中既然握有如此之势力,陛下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一准惦记着,真到那时,便是殿下的机会了,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切都尚在未定之天呢。

李泰此番吃了大亏,千辛万苦收拢来的江湖高手几乎全丧,心里头自是老大的不痛快,可听苏勖这么一分析,倒是开心了不少,咧着嘴笑了起来,可才笑到一半呢,却又想起了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十日破案,笑容登时就有些个僵硬了,歪着嘴道:姑父所言甚是,可那案子

这又有何难的,就两个字:拖与推罢了。面对着李泰的焦虑,苏勖毫不在意地回答道。

啊一听便傻了眼,愣是搞不懂这二字真诀究竟是怎个说法,呆呆地望着苏勖,满脸子的疑惑之色。

眼瞅着李泰茫然如此,苏勖无奈之下,只好开口详解道:此案之究竟如何陛下心中哪能不清楚,之所以要查,不过是给天下人一个过得去的交待罢了,这一条殿下不是早就看出来了么,既然如此,外紧内松,大张旗鼓地去查,给人一个办案紧凑的印象便可,至于查不查,查什么,那还不是殿下说了算,等时限快到之际,殿下忙病了总可以罢。

啊,对啊,呵呵,那副审杜全明正是小八举荐之人,又是杜家子弟,而今杜家算是攀上了小八的大腿,本王一病,这责任也就该杜全明去扛了,若如此,杜全明也就不得不去求小八了,哈哈,到时候看小八拿什么来交差。李泰本就不是愚笨之人,一听之下,立马就醒悟了过来,哈哈大笑地鼓了下掌,得意洋洋地说道。

李泰是得意了,可苏勖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表示,在他看来,此番李贞敢挑这等时分难,自是早就有了相关的善后安排,此番要想让李贞头疼只怕是难了,只不过明白归明白,苏勖却并没有出言点破此事,只是在心中叹息了一声,暗自感叹李贞的政治手腕之高明实非其余诸皇子所能相提并论的。

姑父,事不宜迟,小王这就按您的吩咐办去。李泰一想到能令李贞吃憋,立马就来了精神,丢下了句话,兴冲冲地便出了书房的大门,乘了马车便往刑部大堂赶了去

第四百四十九章未虑胜,先虑败

8296

元宵一过,天气便渐渐转暖了起来,桃花枝上花骨朵儿悄然地一夜之间便冒了出来,树芽了,草也绿了,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许是春天到了缘故,京师里的人心也有些个躁动了起来元宵节后那场江湖仇杀尚未侦破,每日里刑部、京兆府的官差衙役们总是满街乱窜,动不动就来个大搜捕,搅得京师地面不得安生,这还不算完,不知从何时起,大军即将远征的消息却又悄然地传扬开了,在这等后方不宁之际,此消息着实骇人听闻了些,满京师上下都在议个不停,不止是朝臣们,便是街头的百姓一旦聚在一起,十有就是在议着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事。

别人议不议的,李道宗从来不加以理会,他自己是从来不去参与这等议论的,理由么,说穿了也很简单此番出征他李道宗便是老爷子手下的重要大将之一,早已得了密旨,准备吉日之时便要率先锋部队出了,该知道的早就知道了,哪还需跟旁人瞎议些甚子,不过么,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旁人的议论李道宗可以不加理睬,可太子李贞说要与自己商议事情,李道宗可就不能不理会了,这不,一大早地接到东宫那头传来的消息,李道宗匆匆处理了下礼部的紧急公务,便即乘了马车赶东宫去了,才刚到东宫的永春门口,大老远就见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早已在宫门外翘以盼了。

李尚书,您可是来了,太子殿下已在书房候了多时了,说是只要您来了,无须通禀,直接到显德殿详谈便可,李尚宗下了马车,王秉和便是一路小跑地凑上前去,很是客气地招呼道。

李道宗自是知晓面前这个王秉和乃是李贞的心腹之一,手中的权柄不小,自是不敢有所摆谱,很是客气地回了个礼,笑呵呵地说道:哦,有劳公公久候了,本官这便去好了。

王秉和并不算太多话的人,一见李道宗应承了,自是不再多耽搁,笑着往边上一让,比了个请的手势,将李道宗让进了宫门,一路小心翼翼地陪着走到了显德殿的宗歉意地一笑,疾步走进了虚掩着门的书房之中,入眼便见李贞正蹲在书房一角的一副大沙盘前深思着,忙不迭地便小声唤着道:殿下,李尚书已到书房外,您看

哦请他进来罢。李贞头也不抬地吩咐了一声。

是。王秉和见李贞如此说法,心里头虽觉得此举似乎对李道宗有所怠慢,可又不敢出言劝谏,只好恭敬地应答了一声,退出了房去,请李道宗自行进房不提。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李道宗大步走进了书房,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