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5(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493 字 2019-04-16

杨万春乃是安市本地人,久任安市城守之职,但其却从不向盖苏文低头,甚至拒绝承认盖苏文的摄政之名号,为此,盖苏文曾下令捉拿杨万春,不料安市百姓却联合了起来,将前来捉拿杨万春的钦差赶出了城去,后头盖苏文又曾令高延寿兄弟出兵讨伐杨万春,却不曾想一向唯盖苏文之命是从德高家兄弟不但不肯出兵攻打安市,反倒直言杨万春乃是国士,深得百姓之心,不可妄动,盖苏文无奈之下,也就只能默认杨万春安市城守之职,此番唐军大举攻辽,杨万春也率部会同高氏兄弟一道起兵反击,前番高家兄弟强要进军云岗时,杨万春就曾极力反对,认为唐军迁延不进,其中必定有诈,建议高家兄弟撤军固守安市、乌骨一线,静候唐军来攻,怎奈高氏兄弟不听,执意要进军,此时既已遭前后夹击,形势已是危在旦夕,杨万春自是清楚此战大败已不可免,原本正准备出言劝谏高延寿率主力即刻挥军击穿后路的唐军,争取能多挽救些精锐士卒,却没想到他尚未来得及开口,高延寿反倒先话了,这令杨万春心头不由地一沉,已知大势去矣,无奈之下,只好躬身应答道:请高帅予末将一万兵马,末将愿尽力而为之

那好,左右骑营都交给你统领好了,快去罢。高延寿并没有注意到杨万春眼中闪过的一道精光,随口交待了一句,便将调兵的虎符递给了杨万春,自己却紧赶着扭过了头去,面带忧虑地看着形势渐已窘迫的正面战场。

是时,因着有薛仁贵这个杀神在,高句丽军左翼已然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尽管高惠真数次努力着想要将散乱的己方骑兵重新整理成阵,可每一回的努力都被薛仁贵率部冲乱,死伤惨重之际,原本出战的两万精锐骑兵到了如今已损失了六、七千人,剩下的残军虽依旧苦苦支撑,却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大败已是无可避免之事了的。

高句丽左翼崩溃在即,右翼也没好到哪去程务挺之勇虽不及薛仁贵,可相差得也不算太远,其手下那支三百余骑的小队伍尽管始终被高句丽大军围困在中央,却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崩溃,反倒在高句丽军阵中往来冲突,杀得缺乏统一指挥的高句丽万余骑兵军一片大乱,若不是彼此间人数相差过于悬殊,只怕败的反倒是身为包围着的高句丽一方,而程名振所率的四千余铁骑正面硬撼高明亮的四千精锐之结果,毫不出奇地以高明亮所部溃散为结局,如此一来,没了统一指挥的整个高句丽右翼比起左翼来,反倒崩溃得更快了几分,快到高延寿尚来不及调兵增援,高明亮已经率着败军向自家步兵方阵处败退而回了。

陛下,山后烟尘起了眼尖的程咬金突然现高句丽战线后方烟尘大作,忙扯着嗓子高呼了一声。

好,擂鼓,出击李世民面色一红,兴奋地挥了下手,下达了出击令,霎那间原本寂静的南山顶上鼓声震天地响了起来,早已养精蓄锐多时的唐军主力立马蜂拥地冲出了密林,如潮水般呐喊着向战场杀奔了过去。

乱了,彻底的乱了,原本就处于劣势的高句丽军猛然见到唐军主力从南山上杀将了过来,哪还有甚战心可言,纷纷掉转马头,不顾一切地向己方本阵败退而回,得势不饶人的唐军骑兵立马紧跟着溃兵便追杀了过去,而原本尚算阵容严整的高句丽步兵方队被己方败军一冲,已是阵不成阵,军无战心,整个战局彻底崩盘了。

稳住,不要乱,稳住高延寿眼瞅着兵败如山倒,气急败坏地接连砍杀了几名从身边逃过去的败兵,扯着嗓子狂吼着,试图稳住阵脚,怎奈大势已去,独木岂能支撑,无奈之下,只好与败逃回来的高惠真合兵一道,向着长子高乾濂所占据的山头败退了过去。

活捉高延寿,杀啊如猛虎下山般的唐军主力以及由李绩所指挥的前锋军将士此时全都投入了进攻,再加上从高句丽后军方向杀来的长孙无忌所部,数路大军齐齐力,喊杀之声震天响起,可怜高句丽十五万大军除了随高家兄弟撤上小山的四万余众之外,余者不是被杀,便是投降了唐军,真应了那句老话兵败如山倒,然则一片大乱之中,却无人注意到杨万春所率的那一万人马并没有按高延寿的命令前去抵挡从后头掩杀而来的唐军长孙无忌所部,而是绕过战场左翼的一座小山峰,隐入了密林之中。

一场恶战打将下来,唐军以十一万兵力对高句丽十五万兵马,取得了斩两万三千余,生擒四万出头,并将高延寿兄弟所率的残军四万余人马团团围困在了一座小山上的巨大胜利,牛栏岗会战至此已近了尾声

第四百五十八章安市之殇一

恭贺陛下,好一场大捷啊。

陛下英明,谈笑间灭此凶虏,实我朝鼎盛之壮举也。

陛下圣明,此战一胜,高句丽弹指可下矣。

战事尚未结束,一帮子随侍的大臣们便即蜂拥着挤上前去,对着李世民便是一阵猛拍,各种献媚之辞不绝于耳,吹鼓之声如滔滔之江水绵绵不绝,又怎个热闹了得。

哈哈哈耳听着大臣们的献媚之言,李世民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笑声里满是兴奋之情,只不过李世民高兴的并不止是此战的胜利,更多的是因现了薛仁贵这么员虎将而兴奋不已这些年来,大唐军中虽涌现了不少诸如秦怀玉、程务挺之类的青年将领,然则却甚少有如薛仁贵这般万人敌之大将,至于太子李贞么,虽勇冠三军,可毕竟如今已是储君了,自是不能再像从前那般随随便便地陷阵沙场,能有薛仁贵这等英豪脱颖而出,算是缓解了大唐军中猛将奇缺的窘态,当然了,这只是李世民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西北一系将领中,武艺不下于薛仁贵者大有人在,只不过因着李贞本人的光芒太甚之故,李世民并没有察觉到西北诸将的彪悍与善战。

来人,给高家兄弟送信,其若肯降,朕必厚待,若不然,玉石俱焚,另,着薛仁贵即刻上山觐见。李世民大笑了一阵之后,背着手看着对面山峰上的高句丽残军,很是豪迈地说了一句。老爷子既然下了令,自有一帮子贴身宦官们忙不迭地应诺照办不提。

战打胜了,唐军阵中自是一派的喜庆,然则江夏王李道宗却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起来,反倒更加忧虑了几分,看了看红光满面的李世民,有心想要出言提醒一番,可却又没那个勇气早在兵北伐之前,李贞就曾有过交待,言明安市与乌骨乃是取高句丽的两大要隘,若是不能一鼓作气拿下,极有可能陷入持久战,此际高句丽新败,军无战心,正是趁虚去取安市的大好时机,然则前番李道宗提议奇袭平壤之策时,刚被老爷子训斥了一番,此时颇为心怯,实不敢再多开口,可又不愿就此作罢,沉吟了一番之后,悄悄地退到了后头,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

兴奋,极度的兴奋尽管身上的白衣已变成了血衣,汗透重甲,身体也疲惫得很,可走在上山的路上,薛仁贵依旧兴奋得难以自持,当然了,他有充足的理由兴奋,就凭他一个区区的右郎将竟可以觐见天颜,这等荣耀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此时的薛仁贵恨不得一步便能登上山顶去,然则想归想,做归做,该守的规矩,薛仁贵自是不会去违反的,也就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