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0(2 / 2)

三国求生记 水瓶座·杰 5727 字 2019-04-17

周瑜这会儿心中也在盘算。吴郡的陆氏家族虽属大族,且随着陆逊、陆绩的先后出仕东吴似乎也已经表明支持孙权,但因为上任家主陆康过世得太早,陆逊接手陆氏族务时又年仅十二岁。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下来吴郡陆氏已经渐有破败之势。而且现在地陆逊不过二十出头。为人十分地温文尔雅似乎缺少点主见。整个儿看过去就属于那种做不了什么大事地文弱书生,所以陆逊的出仕真不知道是陆氏在支持孙权的大业,还是孙家在帮陆氏兴复家业。但如果能借着同宗的这一层关系把陆仁给扯进去的话则就是另外一回事。别的不说,单是陆仁目前手上所掌握的制船技术与当时来说一流地民间船坞就是孙权与周瑜很需要的。另一方面陆仁“三年境内丰”的才干也是很令人垂涎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够拉拢到陆仁并让陆仁重归陆氏家族,再让陆仁代表陆氏家族彻底支持孙权的话,就算陆仁不出仕也可以从陆逊与陆绩那里下手。间接的得到陆仁治理民政的部分才干,对东吴而言无疑会带来莫大的好处。

因此,周瑜便想安排陆逊、陆绩与陆仁这三人见上一面,必要地话甚至想劝说逊、绩二人让陆仁重归陆氏并成为现任地陆氏宗主。就算陆仁是旁枝末叶又怎么样不管在任何事物上往往是有实力的人说了才算,论产业方面陆仁现在家大业大富得流油至少表面上是,以陆逊、陆绩眼下的那点家当如果与陆仁搭上关系简直和“依附”差不了太多;论名望那更是不用比,陆仁年纪轻轻地就天下知名,官至“国之师长”的尚书仆射。在这一点上陆氏一族里就没哪个能比得上;最后陆仁看上去又是个才干过人的人。资历、年岁在三人当中也是最高的。综合以上几点并站在能够使家族再度兴旺的角度,周瑜还真的很有把握能够成功劝说陆逊、陆绩让出宗主之位给陆仁。

一念至此周瑜便即笑道:“依适才陆仆射所言,陆仆射应该没那么快就离开柴桑返回襄阳吧”

陆仁道:“没错啊。我这次来柴桑就是为了游玩。打算是十一月底动身,明年正月前赶回襄阳与家人过个团圆年。”

周瑜道:“海昌离此间有些路程,稍迟些瑜便会派出快马去请伯言来此一会,公纪陆绩的字瑜亦会差人请来,所以还请陆仆射就在柴桑安心游玩上数日,最多半月瑜

仆射与他二人相见。”

陆仁怔住,他可不明白周瑜为什么会对陆氏族人之间见面的事这么热心,迟疑道:“公纪据闻未任要职,请来此间无妨,可伯言身为典农都尉又岂能轻离海昌我看还是我自己去一趟海昌比较好。”

周瑜笑道:“哎眼下即将入冬,秋收农忙已过,料想伯言现在也无甚要务,我只需托辞有要事相商便可,吴候那里我自有分寸,断不会怪罪下来。再者三人当中以你年岁最长,伯言、公纪是为后辈,后辈赴见前辈正当其礼。瑜自己亦有几分私心,就是想借机与陆仆射多谈论些天下大事,万望见谅”

陆仁闻言习惯性的伸手抓头,一时半会儿的也搞不清周瑜此举的真实用意。不过在他心里确实很想见一见陆逊,如果能找机会与吴郡陆氏搭上关系那就更好。陆仁心里清楚,江东门阀林立,而目前柴桑的产业发展超出了他的想像,想在江东一带继续稳固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找一个大族作为后台。偏巧他当初取名姓陆,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陆家虽说他实际上与陆氏根本就八竿子也打不着任何关系。可他如果知道周瑜是想让他成为陆氏家主的话多半会吓趴下,因为那也太离谱了。

想了想陆仁便拱手谢道:“即如此,就有劳公瑾了。”

周瑜笑道:“陆仆射太客气了。哦,瑜尚未问过陆仆射今年贵庚,真是失礼太过啊”

陆仁道:“同有所失嘛。我今年三十有一,已过了儿立之年却一事无成,呵呵。”

周瑜道:“陆仆射这不是在取笑瑜吗谁不知陆仆射淡薄功名,却又为何要如此自嘲且陆仆射也算是一事无成的话,瑜则是真的无地自容了。不说这个,陆仆射年长瑜一岁,瑜斗胆高攀,唤你一声陆兄如何”

陆仁道:“不敢当不敢当公瑾若不嫌陆仁低微,唤我表字即可。”心说你叫我陆兄那要不要再来个以兄事之那我不就成了二号孙策短命鬼一个,我才不要

周瑜当然不会知道陆仁心里面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执意称呼陆仁为陆兄,陆仁也只能作罢。两个人接下来又谈了些无关紧要的事。看看时间差不多,陆仁也就准备回去,谈兴正浓的周瑜却硬要带着他去花园再聊几句。陆仁应下,结果二人却意外的见到小乔在花园中弹琴,貂婵则随乐轻舞,那美不胜收的画面让陆狼与美洲狼又呆望了好久

临行时周瑜夫妇亲自送出门,陆仁把貂婵先扶上车,自己刚想上车时却猛的一拍脑门心道:“这事整的,让周瑜把我最重要的一件事给整忘了这可关系到我后面的发展计划”

回身把周瑜请到一个僻静角落,确定四下无人后陆仁悄声道:“公瑾我尚有一要事请教。”

周瑜笑道:“陆兄请讲。”

陆仁问道:“却不知吴候与公瑾打算何时对江夏动手”

周瑜楞住,继而摇头道:“此乃国之要事,非你我私交可以言论的。”

陆仁微微一笑道:“应该快了吧我只劝公瑾一句,明、后年的话打江夏是可以打,斩了黄祖就退回来吧,要知道江东境内眼下不是很稳定。最好是过几年再打,黄祖已渐渐昏老且贫得无厌,左右之人随他贪赃苛待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也坏而不修废而不补,田间怠于耕农,军士张狂目无法纪。如此只消两到三年江夏必会自乱,那时出兵必可一鼓而下。只是刘表未亡刘备尚在,隔江孤城断不可守,让刘表吃点苦头就算了好了,我不说了,下次有空再好好谈谈。”

周瑜面色微变,目送陆仁上车离去。

陆仁上车后心道:“没办法啊甘宁让我给挖了过来,孙权两次攻打江夏的事肯定会发生变动。第一次是甘宁帮黄祖守住江夏,我这里借口东吴境内不稳希望能拖下来;第二次是张昭说孤城不可守,我也直接原话奉上总之黄祖还不能这么快死,刘琦那里我还要他帮忙做好多事,晚几年才能让他去江夏的。行不行我也不知道听天由命吧”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九回上

走陆仁,周瑜满腹心事的回到书房,随手摊开地图暗是怎么知道我与吴候打算明年春后攻打江夏的难道是从我全力补充水军装备上推算出来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人也未免太精明了从他今天的举动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不过他劝说的也确有几分道理,吴候继位不过两件的时候,当时如果不是我与张昭他们强行扶持住,江东早就乱掉了。眼下虽然渐渐稳定,但张昭不久前曾向我推算过,想真正完全控制住局势至少还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一点也于陆仁说的一样明天如果吴候执意要出兵江夏的话,还是以劫掠物资与人口为主吧。”

想完这些周瑜便坐下写信。信一共是四封,第一封是给孙权的,必竟他意图安排陆逊、陆绩与陆仁见面的事牵扯到官员的临时调动,得先向孙权解释清楚。另外三封则分别是鲁肃、陆逊、陆绩。四封信写完,周瑜立刻派出快马连夜出发。剩下的事就是等待了,陆仁也好,周瑜也罢,该干什么就先干什么去吧。

陆仁当然要比周瑜轻松的多,人周瑜是在鄱阳湖训练着三万水军,他却可以说是纯粹是跑来柴桑玩的。对于周瑜热心安排他与逊、绩二人的见面,陆仁回去细想过后也大致猜出周瑜的想法,只是他没想到周瑜是想让他去当陆氏宗主而已。这本来就是一种双赢的事,陆仁自然是乐得如此。再加上不用自己去跑也是件好事,于是算好大致地底线交给陆信、高顺后他就试着当起了甩手掌柜,天天带着貂婵在柴桑四处乱跑,有两次甚至直接跑去军营求见周瑜。当然,他是打着参阅战船的幌子去的,不然肯定被人轰将出来。

转眼就过去八天时间。这天陆仁依旧闲着没什么事,跑了几天也有点累,就想安静的在房里睡上一觉却被貂婵给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