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2 / 2)

血沙 闪烁 5732 字 2019-04-17

到底有多严重

李廷轩心里有数,离开三部后,他没有返回军事情报局,而是去了怀柔,找到了已经离职在家休养的杜彦宁。

日本情报机构的能耐确实不怎么样,美国也不一定会为日本火中取栗。

真正让李廷轩担心的是美国在一旁煽风点火,让日本冲锋陷阵,迫使日本当局采取情报战线之外的报复手段。

走到这一步,大家都不好下台。

必须打好预防针,免得闹上去后无法自圆其说。

第九十八章 全面调查

轰轰烈烈的搞了三天,搜索失窃发动机的行动才宣告结束。

虽然没人愿意接受残酷现实,但是两天前,一起与该事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就让美日当局意识到,那台f135800发动机已被送出日本。

两天前,一艘伴随“里根”号航母活动的美军攻击核潜艇在巴林塘海峡、萨布塘唐岛南面大约十五海里处的国际航道上发现了一艘行踪可疑的潜艇,随后确认,这是一艘大陆海军最新式的攻击核潜艇。

要在平常,这没什么好奇怪。

最近十来年,大陆海军建造了六艘攻击核潜艇。虽然统称为093型,但是前四艘的性能与俄罗斯的victor3型相当,后两艘则是一个全新型号,性能远远超过前四艘,绝对不会比俄罗斯的aku型差。

根据cia获取的情报,后两艘在设计的时候接见了俄罗斯的sierra型,大量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最大潜深超过九百米,最大潜行速度达到三十五节,静音性能与美军的ssn751型旗鼓相当。

这两艘潜艇的最大问题就是造价高昂,贵得让大陆海军望而却步。

两艘潜艇的造价,竟然是前四艘潜艇的两倍,单价高出三倍算上后期维护成本,这两艘潜艇的全寿命费用绝对是前四艘的三倍以上。

攻克了高强度合金钢的难关之后,大陆海军开始设计第三种攻击核潜艇,性能指标以美军的“海狼”级与“弗吉尼亚”级为准。只是该型潜艇还处于设计阶段,最快也要等到两年后才能开工建造。

这次美军遭遇的,正是那两艘“钛合金”潜艇中的一艘。

问题就在这里

因为性能先进,对维护保障又有较高要求,所以这两艘潜艇部署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北海舰队。

服役后的最初几年,这两艘潜艇一直在黄海与东海活动,每次都有水面舰艇伴随。

直到去年,才有一艘潜艇经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到关岛转了一圈,全程观摩了美日两国举行的联合演习。

也正是这个时候,美军才第一次在近距离接触到这种大陆海军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

为了搞清楚这种潜艇的性能,美军出动了三艘751型,还从珍珠港派来一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美日联合演习结束后,这艘潜艇转向南下,到菲律宾海盆转了一个月,才调头北上,经大隅海峡返航。

北海舰队的潜艇,进出西太平洋,都得经过大隅海峡或者是相邻的土噶喇海峡。

如果从巴林塘海峡或者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就得经台湾海峡进入东海。

台湾海峡是敏感海域,而且平均水深不足两百米,并不适合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攻击核潜艇活动。

一直以来,大陆海军都竭力避免让攻击核潜艇进入台湾海峡。

这艘潜艇进入南海,显得很不正常。

如果仅仅是执行常规任务,比如前去威慑那几个东南亚小国,南海舰队的两艘093级攻击核潜艇足够了。

再说了,南海舰队没有为这种潜艇提供后勤保障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就在这艘潜艇进入巴林塘海峡的时候,大陆海军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次非常规演习,由正在附近活动的航母派出战斗机、以及运载特种部队的直升机,对一艘模拟被海盗劫持的货轮展开营救行动。

这演习,也来得太及时了吧

与大陆潜艇遭遇的时候,美军潜艇也暴露了行踪,还被对方用主动攻击声纳“问候”。

在水下对抗中,这种行为非常鲁莽,甚至会因此擦枪走火。

十多年前,一艘俄罗斯海军的攻击核潜艇抢先占据有利位置,逮住了一艘正在跟踪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美军潜艇,用主动攻击声纳“打招呼”。此举被美军潜艇指挥官误判,认为俄罗斯潜艇在挑衅。美军潜艇立即调头,冲向俄罗斯攻击核潜艇。两条钢铁巨鲸在海面下迎头相撞,美军潜艇的指挥台围壳被撞了个稀巴烂,俄罗斯潜艇的艇首被撞破,双方数十名水兵伤亡。

水下对抗,不能打旗语与灯光信号、也无法使用无线电台,声纳是唯一沟通手段。

潜艇使用主动攻击声纳,等于战斗机使用火控雷达,都属于非常严重的挑衅行为,很容易引发冲突。

大陆海军不像老毛子,一直比较温和。

这次却用上了主动攻击声纳,而且是抢先出手,绝对不简单。

查清楚那艘参与演习的货轮是从日本东京出发,目的地是马尼拉。因为临时被大陆海军征用,所以进入南海后就改道前往广州。cia立即断定,那台失窃的f135800发动机就在那艘货轮上。

可惜的是,等到cia想明白,发动机已经转移到了大陆海军的航母上。

美国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公海上拦下大陆海军航母,要求登船检查吧。

这些线索,足以让cia相信,偷走发动机的就是大陆军事情报局。

问题是,cia拿不出证据。

没有证据,就不能摆上台面,通过常规渠道向大陆施压。

从一开始,特纳与里克尔就没想过通过常规渠道解决问题。

搜捕行动偃旗息鼓后,日本当局集中全部力量,搜救岛上的幸存人员。

这是一份更加艰巨的任务,那些没来得及撤离小岛的自卫队官兵还好说,几个活着的都被送进了医院,死掉的也都得到妥善安葬。

关键是被埋在地下实验基地里的科研人员。

因为小岛已经彻底坍塌,爆炸后只有几处较高地点露在海面上,其余都被海水淹没,地下实验基地也被海水吞没,所以搜救工作开始的时候,日方就没抱多大希望。基地里的科研人员没被杀死,也被淹死了。

日本当局想要的,还是几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ff项目的实验资料。

培养新的科研人员需要很多时间,非常麻烦,但是一切重新开始的话,不但之前投入的科研经费全都泡了汤,还得花更多时间。

要是能找到实验资料,ff项目就有希望起死回生。

为此,日本当局不但出动数艘舰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