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招呼,刘威叫上漠北狼、周誉龙、周奋、包柳青与竹内琴音等人,背起放在履带式运输车上的武装背包,向西而去。
虽然已经是初夏,但是这里海拔接近四千米,又地出大陆腹地,气温非常低。
积雪还没融化,靠轮胎行驶的车辆根本过不来,只能使用履带运输车。
前五公里,刘威他们走得并不快。
越过边境线的时候,没有遇到麻烦。哨所里的巡逻兵正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巡查,两个小时之后才会过来。
检查了武器装备、以及给养物资之后,刘威他们才越过边境线,进入阿富汗境内。
这个时候,刘威提高了行军速度,达到每小时十六公里。这不是他的极限,只是考虑到其他人的耐力,他才降低了速度。
此时,在东面数十公里之外,一架kj2000型预警机到达了一万一千米的巡逻高度。
预警机上,除了五名机组人员与十二名空中管制员,还有三名军事情报局的特工,而且由他们指挥这架飞机。
相控阵雷达开启之后,雷达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几十个亮点。
随着雷达波束完成第二次扫描,这些亮点右下角出现了标注信息。
大部分都是在四百多公里外执行作战任务的联军战斗机,有几架美军的a10,还有几架法国的“幻影2000”,飞行高度较低的那几架则是美军的ah64武装直升机。没什么好奇怪的,一周前,联军在阿富汗北部地区发起了代号为“清道夫”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重点打击进入该地区的塔利班武装。战斗打得不是很激烈,塔利班武装早就学会了扬长避短,很少与联军正面冲突。
最大的那个亮点是一架美军的e3c,在大约六百公里之外。
虽然kj2000的雷达探测不到,但是在e3c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肯定还有数架美军的支援飞机,比如e8“联合星”与rc135“联合铆钉”。再过几个小时,美军支援机群调整巡逻航线后,这些支援飞机就将进入kj2000的探测范围。前几天,美军的rc135还主动靠近kj2000,搜集电磁信号。
威胁不是很大,kj2000上的特工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e3c主要用来探测空中目标,虽然在陆地上空的低空探测能力非常出色,比e2d好得多,但是对地面目标几乎无视。专门用来探测地面目标的e8则看得不远,即便在理想巡逻高度上飞行,最大探测距离也不会超过三百六十千米,而且探测对象主要是坦克车辆,对人员的探测距离还要短一些。rc135则是战略电子侦察机,即便能够探测到极为微弱的电磁信号,对于没有电磁辐射的人员自然完全无视。
萨曼省与巴格兰省那边的战斗肯定打得很激烈。
这边并非塔利班的根据地,再往北一点的,在朱兹詹省、巴赫尔省与昆都士省,主要居民是乌孜别克族与塔吉克族。只是这几年,联军在阿富汗南部地区打得有声有色,迫使塔利班武装向北逃窜,导致阿富汗中北部地区成为“重灾区”,对该地区的阿富汗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不然也不会有“清道夫”行动。
过了约莫两个小时,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不太明显的亮点,距离只有一百八十千米。
正在喝咖啡的特工立即放下杯子,让雷达操作员调整波束,重点扫描该目标。数秒钟之后,目标右下角出现了标注信息。
rq4“全球鹰”,飞行高度二万一千米,航速每小时四百八十公里,航向一百一。
特工没有迟疑,立即摁下了控制台上的一个信号发射器按钮。
数字加密无线电波从kj2000腹部的天线上发出,以每秒三十万千米的速度传开。能够接收、并且解读这组信号的,只有刘威他们身上的小型告警装置。
警报一响,刘威就停下脚步。
其他人也立即停了下来,随即朝最近的一处山洞跑去。
在瓦罕走廊,最不缺的就是藏身用的山洞。
这些洞窟,大多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前是商队躲避暴风雪与土匪的地方,现在则成了特种兵的藏身之处。
rc135离得太远,没能截获这段非常微弱的电磁信号。
就算截获了,也不会起疑。
“清道夫”行动开始后,大陆空军的kj2000就成了“常客”,有四架kj2000组成的机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在邻近阿富汗的大陆西北地区巡逻,监视联军的作战行动,并且时不时发出一些加密电磁信号。
在北面更远处,几架俄罗斯的a50预警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至于地面上的情况,rq4到达之前,刘威他们就藏好了。
第三十一章 深入敌后
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全球鹰”的续航力将近三万公里,在离基地一千五百公里之外巡逻七十二小时;携带的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探测器与可见光摄像机的搜索范围高达一百五十公里;侦察信息通过高速数据链传输给地面控制站,让后方指挥人员及时获得战场信息。
打击塔利班武装的时候,rq4“全球鹰”身后还有几架挂着空对地导弹与激光制导炸弹的q9“捕食者”无人攻击机。“全球鹰”发现可疑目标后,地面指挥人员就会让“捕食者”发射导弹或者投掷炸弹。
至于误伤误炸,在阿富汗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数次“斩首行动”中,被美军无人机炸死的平民远远超过了塔利班武装份子。
深受其害的还有大陆特种兵。
自从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全球鹰”与“捕食者”,大陆特种兵进出阿富汗的风险提高了好几倍。虽然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但是被美军无人机炸死炸伤的,肯定占到了伤亡总数的一大半。
特别是最近两年,第二个“捕食者”中队建成之后,长期部署在阿富汗的无人攻击机增加了一倍,无人攻击机的出动率达到每天四十架次,几乎覆盖了整个阿富汗,对执行秘密任务的大陆特种兵构成了致命威胁。
万幸的是,“捕食者”的侦察能力远不如“全球鹰”。
虽然美军装备了六十架“全球鹰”,但是只有十二架部署在阿富汗,平均每天只能出动四架。“清道夫”行动开始后,至少需要三架“全球鹰”支援地面部队,只有一架能够部署在其他方向上。
没有“全球鹰”支持,短视的“捕食者”很难对地面人员构成威胁。
刘威他们在山洞里呆了三个小时,警报器才再次发出滴答声,绿色指示灯亮了起来。
这是kj2000发来的安全信号,表示威胁已经解除。
此时,那架飞到瓦罕走廊西端的“全球鹰”正已经转向,在巴阿边境线阿富汗一侧大约五十公里上空,向西南方向飞去。
这架“全球鹰”肯定是来搜寻大陆特种兵的。
虽然大陆没有参与阿富汗战争,也拒绝为联军提供任何支援,但是从美军进入阿富汗的那一天开始,战场上就留下了大陆特种兵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