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潜艇。
配合潜艇,最理想的选择就是轰炸机。
早在冷战期间,苏联就设计了好几种专n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战术,其中最受追捧的就是“饱和打击”。按照苏联海军制订的战术,发动攻击时,首先由轰炸机与巡航导弹核潜艇向美军航母战斗群发she上百枚、甚至数百枚超音速反舰导弹,使美军的防空系统达到饱和状态。为了扩大战果,还应该及时投入攻击核潜艇,利用美军舰队组织防空作战的机会,渗透反潜网,在近距离上用鱼雷攻击航母等主力战舰。为了实现这套战术,苏联不但研制了好几种轰炸机与巡航导弹核潜艇,还开发了十多种超音速反舰导弹。随着技术进步,苏联甚至专n发she了十几颗军事导航卫星。
虽然到了俄罗斯这里,苏联的军事遗产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不但所有巡航导弹核潜艇均已推移,战略轰炸机也只剩下了几十架,攻击核潜艇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对付比美军弱xiao得多的日本海军,俄罗斯手里的利器仍然足够致命。
确定出动轰炸机与攻击核潜艇后,俄军开始制订反击战术。
出动轰炸机费不了多少劲,关键是让那艘“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
因为冲突发生前,俄军已经提高戒备,潜艇提前出港,所以在俄军制订反击计划时,那艘潜艇已经绕过择捉岛,进入太平洋海域。
一切顺利的话,一天之内,潜艇就将部署到位。
为了确保反击万无一失,俄军留出了一天半的准备时间。
在此期间,俄罗斯空军将部署在乌拉尔地区的一个tu22机群调派了过来,一同调来的还有十多架支援飞机。
因为实力不如对手,特别是空中力量差距太大,所以俄军在反击前有所克制,没有刺激日军,更没有主动挑衅。
按照俄军的部署,在反击开始前,所有作战部队都不得越过择捉岛。
如果日军能够积极一点,比如主动将jiao战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方四岛,主动攻击在择捉岛北面活动的俄军战斗机,迫使俄军向被收缩,那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日军的防线能向北推进两百多公里,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这样一来,在遭到俄军反击时,日军能够获得更多的准备时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日军充分利用了制空优势,就能让舰队呆在俄军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外。
仅靠一艘潜艇,俄军最多只能收获一些战果,很难扭转战局。
可惜的是,日军太保守了,作战时投鼠忌器,平白无故的把机会留给了对手。
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兴得太早
大概没想到日军能够旗开得胜,仅仅一个回合就打垮了俄军,或者是没有预料到日本会断然发动战争,冲突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当局才发表了一份措词不那么强硬的申明,敦促双方立即停火,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此时,包括大陆在内的很多国家均已发表申明,敦促双方停火谈判。
只是,箭已离弦,要想停下,谈何容易。
第二天白天,双方爆发了第二场空战。
这次,主动初级的俄军,而不是日军。
大概觉得什么都不做,太有失颜面了。当天中午,俄罗斯空军出动八架su24,在四架su第一舰队。
此时,日军已经把四架e767中的三架部署到北本州,确保随时都有一架e767在战场后方巡逻。
不是日军不相信e2c,而是e2c的战场指挥能力非常有限。
虽然在特殊情况下,e2c能够引导十多架战斗机,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e2c最多只能引导四架战斗机。因为缺乏战术数据链,所以e2c往往会把探测到的情况发给地面指挥中心,再由地面指挥中心引导作战飞机。
与之相比,e767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
作为hu高价从美国买来的高科技装备,e767的xg能与美军的e3a旗鼓相当。因为机体更大,续航距离更远,所以e767持续巡逻的能力比e3a还要强一些。只是日军没有加油机,e767也没有空中加油设备,无法像e3a那样,通过空中加油延长巡逻时间。起飞之后,最多只能在战场上空巡逻八个小时。算上回到基地后的维护保养时间,至少需要三架e767才能保持不间断的空中巡逻。
与e767一同巡逻的,还有日本空军的四架f22j。
因为俄军的反击随时可能到来,所以在北海道的空军基地里面,至少还有四架f22j处于待命状态,能在接到命令后立即起飞。以f22j的巡航飞行速度,只需要十五分钟就能赶到战场。
e767发现俄军机群后,四架f22j立即转向迎战。
随后,后方基地里的四架f22j紧急起飞,前去填补防空网上的漏洞。
大概担心俄军还有后招,所以在四架f22j紧急起飞之后,又有八架f15j从附近的空军基地起飞,加入了战斗行列。
这次,日军飞行员没有托大。
战争已经爆发了,怎么打不再是问题。
距离俄军机群大概八十公里的时候,四架f22j启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后各自发射了两枚ai120d。
不得不说,日军飞行员太急于求成了。
虽然ai120d的最大标称射程达到一百二十公里,但是实战中,美军飞行员往往把开火距离缩短到六十公里以内。再远的话,敌机很容易逃出导弹的拦截区域。或者及时进行干扰,使导弹实效。
俄军战斗机没有使用干扰设备,而是选择了转向逃避:进行切线机动。
遭到攻击的四架su35迅速转向九十度,沿着与导弹袭来垂直的方向进行规避。
日军飞行员在这个时候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没有启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然后用中继制导方式引导已经发射的导弹,而是跟着俄军战斗机转向,准备利用f22j的速度优势,绕到俄军战斗机前方,再次发起攻击。
结果就是,已经发射的八枚ai120d全部失的。
原因很简单,ai120d在攻击视距离外的目标时,有两种中段制导模式,一是惯xg制导,二是无线电中继制导。前者完全依靠导弹上的惯xg导航设备,让导弹沿着预先设置好的线路飞行,到达目标附近区域后再启动弹载火控雷达。后者则由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提供目标的飞行参数,让导弹跟随目标调整飞行线路,最终把导弹引导到目标附近,由导弹自主完成攻击。
看得出来,第二种制导模式的攻击效率高得多。
问题是,在采用中继制导模式的时候,载机必须启动火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并且向导弹发射引导信号。
也就是说,载机会暴行踪。
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日军飞行员才没有启动火控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