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因为巡航阶段的飞行高度不到二十米,任何一种战舰的防空系统都很难在四十公里之外击落“俱乐部”反舰导弹,甚至难以发现。
第三轮导弹攻击,彻底葬送掉了第四舰队。
剩下的四艘驱逐舰中,旗舰至少挨了八枚反舰导弹,三艘通用驱逐舰也各挨了三到五枚导弹。
战斗到这个时候还没有结束。
干掉第四舰队之后,俄军潜艇把枪口对准了南面大约四十公里外的船队。
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之内,至少有八艘俄军潜艇向船队里的五十四艘商船发射了一百多条重型鱼雷。
因为商船的航速并不高,又没有可靠的反鱼雷对抗手段,所以俄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全部采用尾流自导方式,而且大部分鱼雷具有智能识别能力,即发现追踪的目标遭到攻击后,主动寻找下一个目标,而不是重复攻击一个目标。
数十艘商船在海面上爆炸沉没时,日军的预警机才姗姗赶到。
此时,在舰队外围活动的反潜巡逻机已经投入战斗。按照日军的作战记录,反潜巡逻机至少发现了三艘俄军潜艇,并且立即发起了攻击。当时,反潜巡逻机发现的不是潜艇,而是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
虽然反潜巡逻机无法拦截反舰导弹,但是能够据此找到藏在海面下的俄军潜艇。
第四舰队覆灭前,日军的反潜巡逻机就进行了反击。
虽然俄罗斯从未承认,在这场冲突中损失过攻击核潜艇,但是按照日军的说法,在整个冲突中,至少击沉了三艘俄军的攻击核潜艇,其中来个战果来自这场战斗。
问题是,即便日军击沉了所有俄军潜艇,也无法挽回败局。
随着第四舰队覆灭,日本基本上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资本。与之相比,就算损失了两艘攻击核潜艇,俄军剩下的潜艇,仍然能够封锁日本,甚至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对仅存的第三舰队发动一次毁灭xg的打击。
只是,这场战斗远远没有表现得那么简单。
第四舰队的幸存官兵还没有被全部打捞起来的时候,日本当局就发表了一份措词强硬的申明,把矛头对准了另外一个大国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忍气吞声
在日本当局发表的申明中,着重提到,在这场海上战斗中,肯定有第三方力量参与。
为了提高说服力,日本当局还拿出了一些证据,比如反潜巡逻机探测到的几艘身份不明潜艇发出的特征噪音,以及第四舰队遭到攻击时,舰队里的防空雷达探测到的导弹数量与来袭方向。
这些证据中,分量最重的是一份战斗评估报告。
按照日本海军提供的报告,在这场战斗中,至少有二十八艘潜艇围攻了第四舰队,而俄罗斯海军在太平洋上活动的潜艇总数还不到二十艘。
也就是说,参与战斗的潜艇中,有一些不属于俄罗斯。
问题是,这些都是间接证据,不是直接证据。
暂且不说这些证据到底有没有说服力,即便有,日本又能怎么样
虽然在此之前,俄罗斯从没承认征用过其他国家的潜艇,也没有宣称从其他国家租借过潜艇,但是外界早就在怀疑,为了补充部队的战斗力,俄罗斯当局征用了几艘在其国内维护的常规潜艇,随后以高价租用。
如此一来,就算日本提供的证据有说服力,俄罗斯也有理由应对。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潜艇是否就是俄罗斯征用的潜艇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至少日本当局认为,在袭击第四舰队的潜艇中,至少有几艘来自东海对岸的大陆,而且其中很有可能有大陆的攻击核潜艇。
果真如此的话,大陆就用实际行动参与了这场冲突。
可惜的是,日本拿不出直接证据。
要知道,大陆的常规潜艇中,大部分都与俄罗斯有血缘关系,即便是几级自研的常规潜艇,也大量借鉴了俄罗斯的技术与设计思路,在xg能上与俄罗斯的常规潜艇非常相似。
至于大陆的攻击核潜艇,就算与俄罗斯没有多少关系,所使用的武器、特别是鱼雷,也多半来自俄罗斯。
更重要的是,大陆潜艇果真参与了这场战斗的话,肯定会有所准备,全部换上俄制导弹与鱼雷,而不会使用大陆自行研制生产的弹yao。
这一点,在随后对第四舰队沉船残骸的打捞与勘探中得到了证实。
不管是攻击第四舰队的,还是攻击船队的导弹与鱼雷,全部来自俄罗斯,都道道的俄国货,而且大部分都在俄军中服役多年。
在第一轮导弹攻击中的四十多枚反舰导弹,甚至库存了近二十年,均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不久,利用已经生产出来的零部件组装的,而且这种导弹早就停产了。
问题是,日本提出的证据,特别是关于参战潜艇数量的证据,也无法否认。
后来,美国对日本反潜巡逻机搜集到的潜艇噪声信号做了分析处理,确定在jiao战海域附近至少有二十六个噪声源,除了两个噪声源属于日本海军的常规潜艇之外,另外二十四个噪声源都来自对方潜艇。
在这其中,七个噪声源属于俄罗斯的核潜艇,而且其中两个肯定是巡航导弹核潜艇。
剩下的十七个噪声源中,只有十四个可以判断为常规潜艇,因此还有三个噪声源的属xg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等于承认了日本当局的说法,即这三个噪声源是攻击核潜艇,而且不是俄罗斯的攻击核潜艇。
这个世界上,只有六个国家拥有攻击核潜艇,印度还是租借的,而在剩下的五个中,美国、英国与法国不会暗中帮助俄罗斯,所以只有大陆的攻击核潜艇存在嫌疑,而且大陆也有这么做的动机。
要知道,第四舰队是日本海军唯一部署在冲绳群岛的主力舰队。
长期以来,第四舰队都在东海活动,把大陆海军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