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号大臣中,有个人的神色显得最为焦急,这人就是兵部侍郎于谦。下午,他就接到了土木堡那边的消息,当他去找几位大臣商议的时候,就听闻监国王爷病倒了的消息。于谦没有迟疑,立即跟着王直他们赶了过来。
很快,就有大臣去金英那询问了情况,金英是负责王爷日常生活的。得到了消息之后,这位大臣立即回来把情况告诉了王直,于谦等人。原来,王爷这段时间处理国政,积劳成疾,最后病倒了
这下,大臣们也是一阵小声议论,唏嘘不已。正所谓祸不单行,特别是对那些已经知道了在土木堡那边发生的事情的大臣们来说,他们同时感到,大明,从这一刻开始,将要接受生与死的考验了
面色最为难看的就是于谦,虽然土木堡那边的消息还在收集之中,失败是肯定的,不过到底有多失败,皇上的情况怎么样了,那些大臣们的情况是怎么样了,还有五十万大军的情况怎么样了,这些都还不清楚。不过,于谦却并不乐观,特别是当监国王爷此时也一病不起,大明的情况会让人乐观吗
等待并不是一件让人很舒服的事情,不过殿外的人并没有等多久,当门被推开,三名太医走出来之后,大臣们都围了上去,连太后都忍不住走了过来。
为首的太医已经有七十多岁了,显然他的医术是不用怀疑的。“王爷的情况并不大碍,只是积劳成疾,调养几天之后就没有事了”说完,太医把一副药方给了旁边的金英,让他派人去抓药去了。
听到太医这话,大臣们终于松了口气。王爷还很年轻,相比身体不会差到哪里去,一点小病是不会倒下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国家还有人在领导,那么就不会完蛋
太后也松了口气,郕王朱祁钰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不过她一直将其当作己处,对这个年轻的王爷很好。在让一些普通的官员离开之后,太后单独把几个重要的大臣留了下来,这其中包括吏部尚书王直,兵部侍郎代尚书于谦,以及好几个内阁大学士。他们才是朝廷里最为重要的大臣。
太后留下这几个重臣的原因很简单,她也知道了土木堡那边的事情,在监国王爷没有办法亲理朝政的情况下,她必须要肩负起领导这个国家的重任。商量了一番之后,太后与大臣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皇上的消息确定之前,必须要位大明立下一个合法的继承人也就是确立太子,这很重要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节 责任
确定立太子的事情并不复杂。早在皇帝朱祁镇听信王振的话,率军亲征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由郕王监国,而关系到宗庙社稷的事情,则由太后,也就是皇帝的母亲孙太后负责。因此,立太子的事情,也就是孙太后一个人的意见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大臣们的意见,自古以来,立太子的事情就直接关系到了大臣的利益
孙太后不是吕氏,窦氏那种有野心的太后,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只希望过平静的生活,不过,命运似乎给她开了个玩笑,在过了几十年平静的生活之后,她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那个儿子的错误决定,都是因为在土木堡发生的那场战斗
大臣们是忠诚的,至少绝大部分大臣都是忠诚的当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这些大臣们首先考虑到的不是皇帝的安危,而是江山社稷的安危,这一切,也都因为皇帝在出征之前,没有处理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确定自己的接班人,确立太子
太子,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副“元首”,是皇帝法律上的接班人,而设立太子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可是,朱祁镇在出征之前,却并没有确立太子,甚至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要立谁为太子。原因很简单,皇帝的那三个儿子都很小,最大的也不过两岁,而皇帝本人却很年轻,只有二十一岁,他没有必要急着为国家立下法定的继承人,而且也没有想过,五十万大军会败在三万敌军的手里,自然也就没有册立太子了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当王直,于谦这些顾命大臣在知道土木堡大败之后,立即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使没有皇帝,太子作为储君,也算得上是半个“君”了吧现在皇帝音信全无,且生死不明,那么,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做想,即使不另立新的皇帝,那也应该确立太子
在找了几位大臣商量之后,王直与于谦就积极的行动了起来,当天晚上,他们就给孙太后递上了一份奏章,请求立大皇子朱见深为太子,以正国统
这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孙太后是不会拒绝的。怎么说,朱见深也是她的嫡孙了,如果皇帝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那皇位还是在自己的嫡系手上,这也算是个完全之策吧所以,孙太后很爽快的同意了大臣们的要求,并且仍然让郕王朱祁钰监国,由其他大臣辅佐太子
看得出来,朝廷大臣在处理土木堡战败后的问题时是非常迅速的,不过,要册立太子,还需要走一次过场,即,必须要在朝堂上宣布,而且还要得到郕王的支持原本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本来郕王朱祁钰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王爷,同时他也几乎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下面的大臣去处理,不过,随着朱祁钰病倒之后,这问题就显得有点复杂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大臣们就聚集在了皇宫外面,然后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小声的商议着。于谦没有去跟谁打堆,他非常清楚同僚们在讨论什么。就在这几个时辰内,更多的关于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也传到了大臣们的耳朵里面。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皇帝还没有死,而且活得好好的
这不算是好消息,对于绝大部分的大臣们来说,皇帝没死确实不是好消息。如果皇帝死于乱军之中,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要好解决得多了,太子登基,成为新的皇帝,那么大明仍然存在,而且还可以利用皇帝战死的事情来激励全国军民的斗志,与蒙古人打上一场大仗,一雪前耻不过,现在皇帝没有死,而且还成了蒙古人的俘虏,那么问题就复杂了
既然皇帝还没有死,那么就不可能立新的皇帝,太子还是太子而且,皇帝作为大明“元首”的身份也没有消失,如果这一点被蒙古人给利用起来的话,那么大明不就成了蒙古的附庸国了吗
反正,当大臣们知道皇帝还没有死的事情之后,立即都急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千古以来,也就只有宋朝的皇帝做过俘虏,而现在竟然轮到大明了,这该怎么办呢
不管怎么办,大臣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立即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