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1 / 2)

新明史 闪烁 5597 字 2019-04-17

以雷霆手段处理了王直与石亨两人之后,立即就在朝野里引起了不小的震荡。王直这事还好说,毕竟他活着回来了,而且其他大臣也都明白,以后谁若再提起迎接上皇的事情,那就不会这么幸运了不过,对石亨的惩罚,却引起了一些大臣,特别是以前那些主降派大臣的极度不满

怎么说,石亨也是有功之臣,在京城保卫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塞外迎击蒙古大军的战斗中也是屡立奇功,与陈懋并为大明两员大将,就连蒙古小孩听说了石亨这个名字,都吓得哭不出声来而朱祁钰不念石亨战功,不但将石鹏判了个死罪,而且还剥夺了石亨的兵权以及一切功劳,将石亨“软禁”了起来。一时之间,朱祁钰对石亨的处罚成为了大臣们言论的焦点

朱祁钰在处理石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朝中竟然会有这么多大臣支持石亨。更让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在处死了石鹏之后,至少有三十多位大臣上书,要朱祁钰取消对石亨的惩罚,恢复石亨的地位,重新封赏石亨这不但让朱祁钰气恼不已,而且也让朱祁钰意识到,现在朝中这帮大臣是靠不住的,要想牢牢掌握对帝国的控制大权,那就必须要改组朝廷,换上自己的人

最终,将这件事情闹大的还是王直绕过朱祁钰,递到太后那里去的一份奏章

“钰儿,你不觉得对武清侯的惩罚太过分了一点吗”武清侯是石亨的封爵,太后以此相称,她的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

“儿皇愿听母后旨意”朱祁钰低着头,咬紧了牙关,那王直也真是厉害,竟能直接给太后上书,看来,在王直回来之后,要对付朝中的保守派势力,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且这王直也算是对得住石亨了,他冒着被皇帝杀头的危险,将奏章递给了太后,也可谓功劳不小啊

“钰儿,母后并无心干预朝政,母后只是想提醒你,武清侯来有功之人,如你因臆测而这么对待武清侯的话,恐怕大臣寒心,将士寒心,天下百姓寒心啊”

“儿皇谨尊母后教诲”

“好吧,朝中政务繁忙,你就先去吧”孙太后闭上了眼睛,在朱祁钰起身的时候,她又不紧不慢的说道,“钰儿,母后知道你从小贪玩,如果仅是玩玩,那也没有什么,切忌不可坏了先祖规矩,不然以后还怎么去见先皇,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儿皇明白”

离开太后寝宫之后,朱祁钰把王直上上下下十八代的亲人都骂了个遍王直这老狐狸,把太后一搬出来,立即就将了朱祁钰一军,让朱祁钰也不得不让步了

石亨在家“闲”住了两天之后,就接到了皇帝的赦令,不但被免除了一切过错,还恢复了他的功名。虽然暂时还没有被派以军职,不过石亨也放心了,至少皇帝没有拿他怎么样,而石鹏也是死有应得,谁叫他仗着有个大将军叔叔,就成日为非作歹不过,石亨并不知道这是王直冒死一博,才帮他洗脱了罪名

这王直确实是个角色,他一回来,那些原本乱成一盘散沙的保守派大臣们立即团结在了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挡在了朱祁钰的新政之前。虽然王直无法改变朱祁钰已经推广开的新政,不过他却能阻止朱祁钰向前迈进

面对这个得到太后撑腰的老顽固,朱祁钰也是进退两难。最后他不得不将精力放到了已经铺开了的几件事情上,而朝中大事就交给了于谦去周旋朱祁钰也想通了,王直敢于与他对抗,主要就是有太后支持。而太后也一大把年纪了,她能活得过年富力强的朱祁钰只要太后一死,王直没了靠山,他还怎么与朱祁钰斗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四十二节 御试

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当大明千万学子云集京城,等待着皇帝主持的御试时,那心情是可以想像的这其中,不乏十来岁的还小孩,也不缺少年近古稀的老儒生,那些以前从没有机会参加考试的工匠,艺人也更是引人瞩目。这些人不为别的,为的就只是这千古第一,为的就只是能够目睹龙颜,如能博得皇帝赏识,那可比任何奇珍异宝都要有价值了

因为前来报考的人数众多,朱祁钰想出了一个别开花样的考试办法论文设计这也是他直接从以往的大学毕业考试中借鉴而来的,任何一个参加考试的人都必须要向皇帝提交一份自己的作品,然后由皇帝根据这些作品来选拔人才当然,朱祁钰没有限制作品的种类,只要是能拿得出来见人的,只要是别具一格的,只要是推陈出新的,只要是胜人一等的,都可以送给皇帝过目

朱祁钰设置这一考试方式的原因很简单,减轻他自己的压力与工作量。毕竟,数万人都来参加考试,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的话,那恐怕他花一年的时间才能看得完考生的答卷,而且,那也无法选出朱祁钰需要的人才。不过,朱祁钰仍然估计错误了形势,数万份作品,他能够迅速的处理完吗

作为皇帝,自然有皇帝的办法,而且这次朱祁钰要的是那些特殊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舞墨弄文的儒生,所以,在第一层选拔上,朱祁钰也拿出了快刀斩乱麻的手段来,让金英等几十个太监,先把儒生提交的那些什么诗词书画全都给剔了出去,剩下的那些才由朱祁钰自己来审查

不过,这仍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第一天,朱祁钰就感到头大了,除去了儒生的作品之外,仍然有上千件千奇百怪的作品等着他一一过目呢

“这都是些什么狗屁东西”朱祁钰把手上的一把设计精美,却华而不实的家具模型给扔了出去,他可管不上那个考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做出来的,反正,他是一点都不喜欢这种没有任何价值的作品。“金英,下一件”

“陛下,天色不早了”

“不急,朕还不累,把下一件作品拿来”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