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微微一笑,说道:“王大人,皇上要我专程来找你谈一谈,有适合说话的地方吗”
王骥眼珠子一转,说道:“请到我中军大营吧”
两人到了中军大营之后,王骥也只留下了两名副将,然后将其他人等都支了出去。
“于大人,这两位是王某的心腹爱将,有什么话完全可以当着他们的面说”王骥首先表明了态度,接着看了一眼于谦身后的两名随从,“这两位大人也都是兵部的官员吧”
“对,王大人好记心,他们都是于某的部下”
于谦的话还没有说完,王骥就抬了下手,打住了他的话。“于大人,今日你前来,莫非是来做说客的”
于谦立即笑了起来。“王大人,于某并不是来做说客的。小生久仰王大人威名,只是当局者迷,这次,小生前来,只是为王大人的前程考虑”
“前程”
“对,正是王大人的前程”于谦说得不慌不急,“正统元年,于某调入京城,当时王大人是兵部尚书吧后来奸臣王振当道,王大人被夺去了兵部尚书一职吧虽然,后来英宗再次启用王大人,前去镇守北部边关,后来又被派往平定苗人叛乱。按理说,以王大人的功绩,加封太师也不算为过吧可英宗轻信小人谗言,王大人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被贬为地方官,这一过,就是好几年如非陛下登基,王大人能有机会入京吗”
王骥笑了笑,说道:“那于大人的意思是,新皇对我王某是恩重有加了”
“于某并非这个意思,王大人也是聪明人。现在局势已定,乱党气数已尽。皇上勒兵三十万,已经到了河间。这次皇上派于某前来,正是爱惜人才。王大人为我大明栋梁之才,如能顺应时事,必受重用”
王骥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才说道:“于大人,你所谓的适时又是什么呢”
“王大人,你为官多年,想必比于某要清楚得多。这次叛党做乱,绝非偶然。当初,如非皇上,恐怕我大明气数已尽了吧皇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不忘国耻。而乱党则趁皇上亲率大军北伐之时,作乱,这是不是毁我大明根基之举呢王大人这么多年来,戍守边关,深知北方蒙古之害,如有可能,你我当提兵百万,荡平大漠现在,叛党气数已尽,仅能苟延残喘,如王大人回心转意,助皇上一臂之力,皇上绝不亏待”说着,于谦把早已经准备好的一份圣旨拿了出来,“王大人,这是皇上赐予你的。你为大明屡立战功,平定霍乱,皇上并没有忘记你的功劳,虽然是晚了一点,不过作为大明臣子,我等岂有他望”
王骥皱了下眉毛,他接过了圣旨看了一会,就放在了一边。
“小的不才,这次特请皇上恩准,如若王大人肯率兵勤王,小的愿把这兵部尚书一职让予王大人,小的甘心做王大人的副手”
王骥的眉毛跳了一下,多看了于谦一眼,过了一会,说道:“于大人,新皇对我确实有恩,不过,眼前天下局势未定,如若我转向新皇,不知这些承诺”
于谦一抬手,打断了王骥的话,说道:“王大人,现在皇上就在城内,如若你不信,我们可以前去面见皇上。君无戏言,既然皇上已经说了,而且还下了圣旨,难道王大人还不放心吗”
“你是说,皇上在城内”
“对,皇上就在城内。皇上爱惜百姓,更重视我大明将士。此次战争,并非对外,而是兄弟相残。皇上能有这份体恤天下之心,实乃我大明幸事啊”
王骥慢慢点了下头,他也听说了,朱祁钰围京城一月不攻,显然,正是考虑到京城内百姓众多,如若战火涂炭,那受苦的还是百姓,牺牲的都是士卒。朱祁钰能为百姓士卒着想,这一点已经比朱祁镇好多了
“王大人,数十万将士的命运,就在于你的决定了”
王骥沉默了下来,虽然他是个爱官的人,不过他也同样爱惜士卒,不然,当年在边关,他也无法整顿军容,挡住蒙古大军的入侵了。而朱祁镇重用王骥,让他南下搜集兵马,回京勤王,也正是看重了王骥这一点。现在,于谦也用上了这一点。在王骥看来,如果他继续北上,那几十万军人必然遭殃,结果,受到伤害的还是普通士卒
于谦也不再多说,毕竟王骥为官多年,为人老练沉稳,此时只有他自己想通了,才能起到作用,别人的劝说到一定程度也就足够了。
过了足足一刻钟,王骥才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于大人,能带我去见皇上吗”
于谦笑着站了起来,从称呼的变化上来看,王骥已经动摇了。“于某荣幸,皇上就在城内,等于某先安排一下”
“于大人,这就不必了,我就在城外拜见皇上吧”
“这”于谦笑了一下,“也行,那就在城门外吧,现在就去”
王骥也不多耽搁时间,留下一员副将守住军队之后,王骥带上另外一员副将,然后就跟随于谦三人朝河间城而去。
数人到了城门外之后,守城的校尉军官见到于谦,立即打开城门,一群锦衣卫出来之后,只见一身披黄金甲的年轻人跃马而出。
“王大人,皇上肯定是听闻你前来,所以出城来迎你”
王骥心里一激动,立即策马上前几步,在距离皇帝还有十多步的地方就翻身下马,跪在了地上:“罪臣王骥接架来迟,还望陛下赎罪”
“王大人,你快起来吧”
王骥一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