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朝鲜军队这架势,看来他开始想的办法并没有成功
“将军,他们说说”
“说什么”小西很是不耐烦。
“那朝鲜将军说:送死容易,借道不行”
“八格牙鲁”小西愤怒了,送死,到底是谁送死,现在还不知道呢
见朝鲜军队严阵以待,不肯开门投降,日军立即发动进攻。这次,小西也是有备而来,作为打头阵的军团,他们的装备也是最好的丰臣秀吉将从明朝商人那里购买的火枪分了五百支给小西行长,另外,小西行长还想办法从南洋各地购买了一批二手火枪回来,另外,他还弄到了几门火炮。这就是小西手里的利器,也是他攻城的主要武器
相比之下,朝鲜守军的武器就落后了许多。虽然大明军队的火器已经非常先进了,不过朱祁钰并没有批准向附属国大规模出售火器。朝鲜以前也向大明购买了一批火器,不过数量不多,而且全都配备给了京城汉城,后一律改称汉城守军。釜山守军使用的仍然是大刀,长矛,弓箭这类冷兵器,在面对日军的火炮时,毫无还手之力
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釜山的数百名守军哪能挡得住两万多日军的进攻。最终,釜山城陷落,守将郑拨以下数百名朝鲜军人全数战死,无一幸免
攻克了釜山城之后,小西留下一路人马在城内烧杀抢夺,连夜就率领大军开到了东莱城外。这次,小西又以借道之名想骗取朝鲜守将打开城门。不过,这朝鲜守将宋象贤做得更绝,不但不开城门,还一箭射死了那个前去喊话的日本兵
小西行长没有耽搁时间,当晚就攻打东莱城。虽然朝鲜守军非常勇猛,无一后退,无一逃亡,不过最终寡不敌众,城破之时,宋象贤之下的朝鲜守军全数战死
一日之内,小西行长连克两城,打开了通往朝鲜腹地的通道。他也没有再急着进军。一方面让日军抢夺朝鲜百姓的财物,一方面让军队在两城驻扎,休整。当然,就在日军攻打釜山的时候,消息已经飞速传回了汉城,接着又迅速传到了大明的京城。不出两日,日军侵朝的消息就已经送到了于谦的手里
第五卷 半岛攻略
第二节 国栋
如果说朱祁钰是战争方面的天才,那么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有点幼稚。即使,朱祁钰成功地打败了以王直为代表的保守派,以石亨,徐有贞为代表的造反派,并且成功地镇压了叛乱,不过,这多半是他的军事功劳起的作用,而非他的政治才能而朱祁钰推广新政,改组朝政,这些都是建立在他的军事威望,或者说,是建立在他的个人威望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他建立的庞大军功,他能够做到吗显然不能,而且,朱祁钰在政治上的缺陷,必须要得到弥补,毫无疑问,于谦就是用来弥补朱祁钰这个缺点的最佳人选
于谦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从他数次反对朱祁钰过于激进的新政上就能看出来。即使朱祁钰是皇帝,即使朱祁钰的战功让他在国内的威望如日中天,于谦仍然敢于直谏,而绝不因为朱祁钰的威望,地位而后退半步不过,于谦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这从当年蒙古大军入侵,京城危在旦夕,绝大部分大臣建议南迁避祸,唯独于谦坚定地站在朱祁钰这一边,主张誓死抗战,守卫京城
于谦的抱负不在于为哪一个皇帝效劳。朱祁镇在位时,于谦也得到了重用,而且也正是朱祁镇对他的赏识,王振一党才不敢迫害于谦,可见,朱祁镇对于谦是很不错的而朱祁钰在位时,更为重用于谦,给了于谦仅次于皇帝的权力,这能说明朱祁钰对于谦的重视。不过,却不能因此说明于谦支持朱祁钰,而反对朱祁镇在京城叛乱时,于谦是朱祁钰在关内最重要的依靠,于谦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支持朱祁钰,反对叛党,原因只有一个,于谦效忠的绝不是某一个皇帝,而是这个国家
对,于谦效忠的就是这个国家,是大明。在他的心目中,国家的地位远高于皇帝哪个皇帝能够带领大明走向强盛,哪个皇帝能够让大明更为强大,他就支持那个皇帝显然,这正是于谦的政治信仰,也正是他看到了朱祁钰是那个能够率领大明变成强国的皇帝,所以,他才会坚定地站在朱祁钰一边
这也是于谦的眼光。虽然,他很多时候不能理解朱祁钰所推广的新政,不过,他相信,朱祁钰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而非自己的私利,不然,朱祁钰为什么要削减皇帝的供奉,为什么要搬出皇宫,住进中南海,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钱拿出来捐献给国库要知道,数千年来,没有哪个皇帝不打国家的主意,而朱祁钰却没有这么做。他的行为,证明他是一个将国家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的人这一点,让于谦始终坚信,朱祁钰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领导人,朱祁钰才是真龙天子
也正因为这份信任,于谦对朱祁钰的新政即使没有全部了解,却也鼎力支持,帮助朱祁钰摆平了很多问题。比如,朱祁钰在行政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才能,于谦就帮他挑起了这副重担,出任内阁首相大臣,负责管理国家比如,朱祁钰平时几乎不处理政务,于谦就全面接过,任劳任怨地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辅佐着这位年轻的皇帝
当然,这几年下来,于谦也看到了新政的效果。从朱祁钰重视商业,修改学制,提高军人的待遇,发展工业,救难赈灾等等行动上来看,大明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些变化来得很猛烈,不过,这却使大明越来越强大比如,去年,在减免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农业赋税之后,国库收入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达到了明朝几十年来的最高点另外,各地的暴乱也降低了很多这也让于谦认识到,新政本身虽然有不少的小问题,不过,新政本身正是让大明成为强国的基础,坚定了他支持新政的决心
也正因为于谦对朱祁钰的信任,反过来,在政府里,朱祁钰最为信任的也就是于谦当初,朱祁钰首次北伐,就是将国家大权交给于谦的。结果,徐有贞,石亨,张辄,曹吉祥等人叛乱,朱祁钰差点丢了皇位。不过,朱祁钰不但没有因此而责备于谦,反而在改组政府之后,将权力最大的内阁总理大臣,以及国防大臣两项职务都授予了于谦可以说,如果于谦存心谋反的话,那朱祁钰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朱祁钰对于谦是绝对信任的,于谦也就不会辜负朱祁钰的信任在朱祁钰第二次北伐时,又将国家大权全数交给了于谦,于谦甚至可以处理任何一项国家大事,而不需要首先向朱祁钰禀报这种信任,其实是加重了于谦的负担,对这个身体消瘦,已经疲惫不堪的中年人来说,要管理好一个国家,而且要不出任何问题,他非得拼命不可
于谦确实在拼命。朱祁钰远征之后,国家重任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之前朱祁钰还可以分担推广新政,巩固朝政的作用。毕竟,一个威风八面,军功无数,且年纪轻轻,还没有讨老婆的皇帝绝对是很有影响力的。而自王直等保守派大臣倒台,被朱祁钰清理出了朝廷之后,只要他在京城,还有谁敢跟他对着干可现在,朱祁钰领兵亲征,继续推广新政是别想了,于谦的努力也就最多维持住现有的新政,并且辅助朱祁钰征战,看好国家各地,别闹出个什么大事出来
这绝对不是个轻松的担子,一天十二个时辰,能够休息的时间不过两个时辰,而在工作的时候,于谦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当然,于谦的行政能力是非常不错的,不然他也担不起这个重任了既要维持住新政的局面,又要看好政府里的大小官员,还要管理好北伐大军的后勤补给。另外,还要盯好那些被安置在京城的大小王爷,跟上议院的贵族们周旋,提防着朝鲜那边的情况这些事情,除了一部分可以交托给别人处理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于谦亲自过问,亲自管理
这大半年下来,于谦整个人更加的憔悴了,就连丁用,柴汇这些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也算是他们对于谦的尊重吧,柴汇还专门派人到长白山买了一批最好的人参回来。其中一半带给了远征的朱祁钰,另外一半就全都送给了于谦,还专门派人去给于谦熬制参汤。当然,两人也主动担起了更多的任务,减少了于谦肩上的压力。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于谦恐怕早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