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1 / 2)

新明史 闪烁 5495 字 2019-04-17

有更大的用途

炮击持续了半日,杨平北面的城墙就被完全轰塌了,随后明军步兵与火枪兵稳步推进。守城的数万日寇在明军炮火中死伤惨重,且士气跌到了谷底,他们也只能在城内拼死抵抗,根本就无法对明军构成太大的威胁。

这次,宇喜多秀家接到的也是死命令。这个年轻的日本将军在战场上也算得上是个人才,他心里很清楚,杨平是骊川的门户,而骊川是忠州的门户。如果杨平失守的话,那骊川根本就守不住。只要骊川一丢,那忠州更是无法防守。当初,日军正是在攻克了忠州之后,直取汉城的。现在,明军反过来打,只要忠州一完蛋,那汉江以南的地区也没有天险可守了。日军必须要在杨平死拼,就算最后仍然是失败,也必须要为忠州的日军争取到组织防御的机会

丰臣秀吉在南下骊川之前,是将杨平交付给宇喜多秀家的,宇喜多秀家自然不敢辜负丰臣秀吉的重托,他是丰臣秀吉最为重视的年轻将领。这次,他也是摆出了死拼的架势。在明军杀到到杨平之前,他就已经向三个军团的所有部下宣布,明军将杀害每一个投降的日本军人,想以此提高日寇的斗志。

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经过了几次与明军的激战,日寇也都明白,他们在朝鲜犯下了滔天罪行,明军绝不会放过他们。而现在,逃跑绝对是死,那么还不如拼死一战,如果能够打败明军,还有一线的生存希望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日寇都这么想的,在明军进攻杨平之前,就已经有一部分的日寇逃出了杨平。

宇喜多秀家对这些逃兵一点都没有留情,在将这些人抓回来之后,宇喜多秀家当着数万日寇的面,亲手砍掉了这些逃兵的脑袋,并且再次重申了日军的纪律。而宇喜多秀家这一举动,将所有日寇都逼上了一条绝路,他们只有一条选择,与明军死战到底,逃跑是死,那么就战死在疆场上吧

日寇的抵抗非常的顽强,不过,再顽强,日寇在战斗力,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是无法用意志,以及兵力来弥补的。至少,在这个残酷的战场上,日寇这种拼命的打法,也就最多给明军进攻部队制造一点麻烦而已,要想获得胜利,那还差得太远了

杨平城的战斗从中午打到了傍晚,当最后一股日寇被围在了南城门的时候,这一百多日寇发动了最后一次反冲击,而迎接他们的是如同狂风暴雨般的火枪子弹,一百多日寇全部被打成了马蜂窝。而日寇主将宇喜多秀家也在这里战死,临死,他还挥舞着武士刀,不过,这根本就无法威胁到明军火枪兵

一天之内,杨平就落入明军之手,而在杨平守卫的三个兵团的日寇,除了两百来人趁乱逃到了东面的山区之外,包括投降的六万日寇全被歼灭。战后,数千负责打扫战场的明军用了两天时间,才把这数万具日寇的尸体掩埋完。

明军在进攻杨平的时候,并没有遭到日寇的援军,原因很简单,陈豫与邓茂的两路骑兵早就已经赶到了骊川的附近,虎视眈眈地盯着城内的日寇军队呢,只要日寇敢北上救援杨平,那他们就将受到明军骑兵的攻击。丰臣秀吉也不是笨蛋,他很清楚,如果率领骊川的两个兵团北上的话,恐怕还没有等他到杨平,就已经被明军给消灭掉了

很快,杨平失守的消息传到骊川,丰臣秀吉心里大骇。如果说临津江一战,交战双方都是野战,而日军的野战能力不能与明军相比的话,那么这次宇喜多秀家的三个兵团据城而守,明军一日就打下了杨平。这足以说明,城市再也不是防守一方的重要据点了。在明军强大的火炮之下,城市已经失去了防御的价值接着,宇喜多秀家阵亡的消息也传到了丰臣秀吉的耳朵了,这个日军主帅更是悲痛不已。不过,眼前已经没有时间让丰臣秀吉为宇喜多秀家这个年轻的将军感到惋惜了,他的选择只有一个,在明军主力赶到之前,离开城防并不坚固的骊川,退守忠州,希望依托忠州的防御来抵消明军强大的炮兵。并且消耗明军的弹药,以此来拖延明军的进攻

丰臣秀吉留下了两千人马在骊川的城墙上装模作样之后,立即连夜带着两个兵团的日寇悄悄地离开了骊川城,一路向南而去。这次,日寇撤退的速度还真是不慢,且非常的隐蔽,连一直盘踞在骊川附近的两支明军骑兵都没有收到消息。直到天亮,当陈豫派出的侦察游骑发现骊川城的日寇都撤走了之后。这才反应过来,日寇已经连夜逃跑了而那留下来断后的两千日寇也在当天下午追上了丰臣秀吉率领的主力。

陈豫与邓茂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见到日寇南逃,两个甩开腿叉子就追了上去。不过,与明军打了几战之后,日寇的逃命本事已经增强了不少。只一天的工夫,在第二日黄昏之前,丰臣秀吉率领的日寇就逃到了忠州城,而许多日寇一天都没有顾得上吃一口热饭。有的甚至憋了一天都没有小解,为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逃到忠州

邓茂率领的骑兵只晚了半个时辰到达忠州,而此时忠州的日寇也做好了防御准备,见到日寇势众,邓茂没有贸然进攻,让骑兵迅速地切断了忠州附近的几条通道。而等陈豫的骑兵赶到之后,立即就占领了忠州南面通往闻庆与尚州的两条道路,切断了日寇的逃路。

卫平率领的主力大军因为受到火炮速度的限制,第三天上午才赶到了忠州城外。而此时,忠州城内的日寇达到了四个兵团,接近八万人马其中两个兵团并没有满员。明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部署了进攻阵地,封锁了忠州,准备在此与日寇打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当然,此时在忠州负责指挥作战的已经不是丰臣秀吉了。在到达忠州的当天晚上,丰臣秀吉就将防御的任务交给了羽柴秀秋,自己则率领五百侍卫,抢在陈豫的骑兵堵死了南下道路之前,逃往了闻庆,去找退到闻庆休整的,有加藤清正指挥的两个兵团了。

这羽柴秀秋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也是个年轻将领,本来,丰臣秀吉的本姓就是羽柴。而在入侵朝鲜的时候,羽柴秀秋指挥的是第九兵团,也就是最后一个兵团。显然,丰臣秀吉对这个养子还很爱护,而且不太放心,将他放到了最后,由他来负责日军进攻的不给运送工作。不过,打到了现在这一步,羽柴秀秋这个公子哥也不得不上前线了,他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被安排在前线作战吧,不然当初也不会跟随丰臣秀吉远征朝鲜了

说白了,这羽柴秀秋也就只是借了丰臣秀吉养子的身份,混了个日军将领的位置,而以他个人的能力来说,远配不上当日军统军大将,甚至连个小西行长都比不上。而现在,丰臣秀吉一下就把四个兵团交给他指挥,自己则带着五百侍卫逃命去了,羽柴秀秋这个公子哥也慌了手脚。逃跑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他跟着逃回去,丰臣秀吉为了整顿军纪,必然拿他的脑袋开刀。而不逃的话,留在忠州他又能打退明军的进攻吗

这羽柴秀秋确实没有一点经验,明军早就已经放出话来,绝不收一个日寇俘虏,绝不放过一个入侵朝鲜的日寇小西行长是唯一的例外。当羽柴秀秋决定投降的时候,恐怕他想到的只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而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问题吧而正是他这一决定,最终将近八万日军葬送在了这里,而且也造就了朝鲜战场上明军第一次大规模坑杀日寇降卒的记录,打开了明军大规模屠杀日寇的先河

当羽柴秀秋将投降书送到卫平的手里时,卫平也是大吃一惊,他最先认为日寇是假降,位的是引明军上当。不过,当羽柴秀秋将自己的将军信符送来之后,卫平也不得不怀疑,这小子确实是要投降了当然,卫平是不会客气的。他让日寇使者回去告诉羽柴秀秋,让八万日寇全都放下武器,到城外指定地点集合。当让,卫平没有说太多,如果日寇知道是去送死,那还得花力气进攻忠州呢

羽柴秀秋一见明军肯接受他们的投降,心里也高兴了起来,他立即让四个兵团先后出城,在明军指定的二十多处地点分别集中。当然,这些日寇在出城的时候,就已经解除了武装,他们所佩戴的刀枪都堆积在了城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