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0(2 / 2)

新明史 闪烁 5453 字 2019-04-17

在确定了新的政策后,明军立即就行动了起来。当时,德里地区的突厥一蒙古族后裔虽然是主要的统治阶级,但是数量也不算少。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大一批撤到了德里城去,不过德里城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所有突厥一蒙古后裔都进入城内。而在二十多日的战斗里,明军抓获了不少的突厥一蒙古人后裔。负责此事的卫广立即将这些人都集中了起来,并且由蒙古军团押到了德里城外。

很快,其他的明军部队也陆续向德里进发了。虽然步兵部队的速度仍然不是很快,不过卫广也想办法将炮兵先送了上去,同时陈懋,杨天奉也都接到了命令,开始安排步兵部队进发。其他的骑兵部队则负责扫荡德里周围地区,负责将莫卧儿帝国的守军驱逐到德里城内去,然后再将德里围困起来。

整个准备工作花费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明军的最后通牒也早就发了出去。当然,朱祁钰对这份措词强硬的通牒并不抱多大的希望。在整场战争中,阿巴克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已经让朱祁钰非常了解了。虽然现在已经是最后关头,但是阿巴克既然能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都不为所动,都坚持抵抗,那么为什么要在最后的时候放弃呢而且,决定这场战争的绝不仅仅是阿巴克一个人,而是整个突厥蒙古族的贵族阶层。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最后的半年时间里,明帝国花费了巨大的力量来瓦解莫卧儿帝国在次大陆地区建立起来的统治机构,基本上把莫卧儿帝国留下的痕迹都扫去了,也就是说,已经瓦解了莫卧儿帝国的根基。此时,如果他们投降的话,那就会把打入万丈深渊,而他们抵抗到底的话,也许还有一丝的希望。

随着明军各路军团都陆续到达了德里附近,陈懋与杨天奉也先后赶到了斋普尔。这里仍然是明军的前线司令部。之前,朱祁钰都是将命令传达到两人那边去的,而这次,两人亲自赶来,就是要与皇帝商讨最后在作战计划。

“十五万难民,加上我们的骑兵部队,还有至少四个步兵军的兵力,攻占德里绝对没有问题。”陈懋显得有点激动,虽然北线军团在这次战争的前期表现不是太好,不过,现在却是进攻的主力部队,而到达德里城外的步兵军团中,就有两个北线军团的,而步兵军团是攻城的绝对主力。他在沙盘上指了几下,说道:“我们的战术不需要太复杂,用步兵驱使难民前进,然后趁敌人无法迅速做出反应的机会,用炮兵掩护,步兵直接夺取护城河上的吊桥,再让难民通过,最后攻占城门,杀入城内”

杨天奉皱了下眉毛,说道:“步兵的进攻虽然犀利,不过却不够迅速。如果敌人不顾难民的话,那么步兵的速度就将是致命的缺点。我认为,最好还是选择一个重点进攻的方向,然后派遣骑兵迅速杀入城内。据我们现在了解,德里城的城区虽然不小,不过城内的道路却并不复杂。只要骑兵能够冲进去,控制了几条主要的道路,那么步兵就能对城区内的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打击。只有步骑配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两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皇帝身上,毕竟,指挥这场战役的是皇帝本人,而他们的任务都是服从命令。

朱祁钰边思考,边点头,然后说道:“两个意见都有可取之处,这次我们的兵力非常充足,所以可以从四个方向上都发动攻击,这样能够更有效的牵制住敌人的守城兵力。不过,在此之前,先用难民围城,并且给守城的莫卧儿军人两天的时间,尽量的瓦解他们的战斗力。到时候,如果有敌人投降的话,我们当然不应该拒绝。两日之后,以西门,东门为主要进攻方向,西门以步兵推进为主,东门则步骑配合进攻,北门用骑兵牵制,如果有机会也可以突破,南门则主要是进行炮火牵制”

皇帝的安排让两人都比较满意。北线军团负责西门与北门,而东线军团则负责东门。显然,朱祁钰为了照顾到陈懋与杨天奉两人,所以主动降低了南线军团的作战任务。当然,至于南线军团的那些将军有什么想法,朱祁钰并没有考虑到。毕竟,难民主要都集中在南面,而且南线军团的很多部队短时间之内根本就跟不上来,也自然难以在进攻德里的战斗中挑起大梁了

第十一卷 横扫西洋

第三十七节 最后的战斗

进攻德里的战斗是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次战斗。双方在次大陆的战场上鏖战一年半,莫卧儿军队步步退缩,也终于要面临这最后的生死战斗。明军则步步推进,到最后,也应该为这场战争划上一个句号了。不管这是个圆满的句号,还是一个有所欠缺的句号,战争打到这一步,总算到了结尾的时候了。

将十五万难民赶向德里城,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卫广手下的五个蒙古骑兵军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将这十五万人“送”到了前线去,并且用皮鞭,战刀将其赶向了德里城。当大量的难民出现在德里城外的时候,那些守城的莫卧儿军人也顿时慌了手脚。在这些难民中,有不少就是守城军人的家属,亲人,朋友。而对任何一名军人来说,当他们要面对自己亲人,朋友的生死时,恐怕就不仅仅只会考虑到自己作为军人的义务与职责了,就算是莫卧儿帝国中央军的官兵,也不可能仅仅只为了君主一个人的欲望而放弃了自己的亲人,朋友

两日下来,陆续有几千莫卧儿军人偷偷逃出德里城,向明军投降。当然,这些战俘都被严加看管了起来,其中的军官都得到了特殊的“照顾”。明军对德里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到过德里的西洋商人提供的那些信息,而现在,明军可以直接从这些战俘的嘴里知道德里的情况。同时,这些莫卧儿军人的行动,也对那些守城官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让莫卧儿军队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也就是说,现在守城的军队数量大概在二十五万左右”参谋部的军官,还有侍卫团的官兵在这两日里都忙坏了。审讯那些俘虏军官的事情就是由他们来做的。而此时汇报情况的是一名上校参谋,也是朱祁钰参谋部里的情报参谋军官。“这其中,大概有五万中央军,还有十万从其他城市逃到德里去的地方卫戍部队。另外十万左右都是临时组织,武装起来的民兵。守城的主要部队虽然是中央军,不过现在很多军队的士气都受到了严重打击,需要中央军来维持秩序,并且管理这些部队,所以真正用来守城的是那些地方卫戍部队,以及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另外,阿巴克还有一支大概有五千人的卫队,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皇宫,并不用于外围的守城作战行动。卫队的战斗力远在中央军之上,且一直都负担着皇宫的安全工作。这是我们绘制出来的德里城的地图。”

朱祁钰走到了地图边上。德里城是次大陆地区最大的城市,数千年来,一直就是该地区每一个重要帝国的首都。因为是建立在穆纳河上游的平原地区,所以德里城的建城方式与帝国的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城市其实分成了两层,一是外围的普通城区,而保护这些城区的就是外面地城墙。整座城市的核心部分是中央的宫城。这相当于帝国京城的内城,即皇宫所在的地方。宫城外围还有一条护城河,以及一道高度略微比城墙矮了一点的城墙。显然,宫城实际上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了。

“看样子,阿巴克并不想放弃抵抗。”朱祁钰狠狠地在桌子上砸了一拳头,“那么,就让我们来终结这场战争吧。三路大军同时开始攻城。不要讲什么主次方向,全都是主攻,让难民先去围城,部队在后面跟进,注意各方向上炮兵的部署,必须要用火炮压制住守城的部队,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然后由步兵与骑兵发动进攻,杀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