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1(2 / 2)

新明史 闪烁 5454 字 2019-04-17

顾成林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目的,在那些商人以及庄园主答应交出赎金之后,顾成林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将他们送到最近的,由这两个国家所控制的港口去。不过,这却有两个细节问题并没有谈妥。一是赎金的多少,二是当时英格兰与荷兰在非洲大陆西海岸北部地区并没有属于他们的港口了。结果,顾成林硬是将这些商人与庄园主变成了穷光蛋。然后非常“仁慈”的将两艘商船,以及商船上的物资,实际上都是这些商人与庄园主用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下来的,而且,他们还与顾成林签订了一份协议,将他们在黄金海岸的所有不动产合法的变卖给了明帝国远征军,这其实也就为后来明帝国与英格兰,荷兰结盟之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佐证。

当然,这两个国家的军人是不可能被遣返的。按照当时的情况,虽然英格兰与荷兰已经开始逐渐倒向了明帝国,不过这两个国家仍然与明帝国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在英格兰与荷兰正式与明帝国缔结同盟条约之前,这些军人都是战俘,而在停战之前是不可能遣返战俘的。不过,这些军人都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他们并没有被遣送到后方的种植园去当免费的苦力,而是被安置在了纳米贝,鲸湾两地。后来,在英格兰与荷兰与明帝国结盟之后,他们的被俘官兵都先后被遣返了回去。当然,这些遣返的官兵在临走之前,还得向明帝国交纳一大笔的赎金与“伙食费”,至于他们在战俘营以及种植庄园的劳动那是没有酬劳的。

英格兰人与荷兰人的行动,被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称为“可耻的背叛”。即使是在两国的正史中,也是这么记载的。可以说,当时在阿克拉发生的事情,让这两个国家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英格兰人与荷兰人的背叛,是阿克拉沦陷的主要原因,从而将战败的责任推到了英格兰与荷兰的身上。当然,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时,法兰西,瑞典,以及没有参加针对明帝国战争的,已经奄奄一息的神圣罗马帝国都强烈的谴责了英格兰与荷兰的这种“背叛”行为。而这种谴责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英格兰与荷兰迅速修好,并且一致认为,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瑞典王国对他们构成了最大的生存威胁。也正是从此之后,两个国家开始全面寻求与明帝国同盟,以对抗那些威胁到他们的欧罗巴国家。可以说,这一事件是导致欧罗巴分裂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葡萄牙与西班牙强烈谴责英格兰与荷兰的背后却是,他们在阿克拉的守军仅仅多坚持了两日,结果,就在阿克拉堡垒上升起了白旗,然后两个国家的两千名官兵全部放下了武器,来到了港口外的沙滩上,正式向明帝国的远征军投降了当然,他们的投降也许就不算是可耻的行为了吧,因为在他们看来,是英格兰人与荷兰人首先投降,瓦解了阿克拉的防御,他们才不得不投降,而没有像一名真正的军人那样去勇敢的面对死亡

顾成林仅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兵不刃血的攻占了阿克拉,而当明军控制了这座西非海岸上的自由港口的时候,他们所找到的,或者说,掠夺到的财富将成为一段传奇,成为一个难以被打破的纪录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四十四节 宝藏之城

顾成林在阿克拉的掠夺行动,其实是新壶装老酒,基本上照搬了当年陈豫与邓茂两人在日本所采取的办法。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顾成林也对这些掠夺手段做了一些改进,而且这些改进,基本上都成为了经典的掠夺手段,并且被后来很多人所借鉴。

比如,当时顾成林为了让欧罗巴的商人与庄园主老实交代他们的资产数量,就从这两种人中各挑选出了两个例霉鬼,他要用这四个人给其他人的欧罗巴人做榜样,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顾成林先叫来了一个看样子就贼眉贼眼的葡萄牙商人,然后把负责翻译的军官也叫了过来。“去问他,让他告诉我,他的身价值多少。”

负责翻译的军官迟疑了一下,因为在汉语中“身价”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用哪一种含义了,不过,他还是很负责的,用了两句话,很周到的把两种含义都表达了出来。

当然,那个葡萄牙商人就没有这么老实了,思考了一阵之后,他报出了一个数字。

“将军,他说他的地位很低贱,最多就值十块金元左右吧”

顾成林点了点头,又说道:“那么,问问他的亲人的身价有多少”

翻译军官也翻译了过去,接着,那人又报出了一个数字。当然,他也把他的亲人的身价报得很低,比他自己都要低多了。

“很好。按照这个价格,扣除掉他小女儿的那一份。把其他人所值的价钱给他的小女儿,然后将他送到德班的种植园去,今后一辈子都得在种植园里劳动,让他把这些钱赚回来”顾成林的话很平静,而且神色也很平静。那些不懂汉语的欧罗巴商人并没有立即感到威胁。

当翻译军官把顾成林的话按照意思翻译了出来,接着,一队陆战队官兵将那个葡萄牙商人。还有除了他那个不到三岁的女儿之外的所有亲人都押走了之后,这下,被押到附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