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舰队的炮击进行到最猛烈的时候,萧涯离率领的陆战队踏上了直布罗陀要塞东面的海滩。这次,萧涯离仍然是第一个上岸的,虽然他身边跟了不少的警卫官兵,但是他仍然勇敢的冲在了最前面,将第一批反击的西班牙军队给打了回去。到中午的时候,陆战队已经巩固了探头阵地,并且将第一个炮兵营送上了海滩,另外还有超过五千名的陆战队官兵也来到了海滩上,并且做好了进攻准备。萧涯离没有等到更多的步兵与炮兵上岸,在下午就开始向要塞发动进攻了。
直布罗陀要塞其实是一座小规模的城市,有着坚固的城墙,而且是建在一块高地上的,要塞里的火炮可以居高临下的炮击进攻的部队。不过,当时,西班牙人只将不到二十门火炮运送到了要塞里,而且这些火炮的性能都很落后。结果,当陆战队的炮兵营加入战斗之后,这些西班牙的火炮立即变成了哑巴,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了。
战斗打到傍晚的时候,两个师的陆战队步兵,以及两个炮兵团都已经顺利上岸,并且跟上了萧涯离的进攻步伐。随着陆战队的进攻兵力增加。最主要是两个炮兵团的数百门轻型野战炮的到来,直布罗陀要塞在当天晚上就陷落了。
明军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占了直布罗陀要塞,并且占领了要塞南面的那座小港口,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在作战行动中,欧罗巴联军有一千多官兵伤亡,其他的则在要塞沦陷之前就已经逃跑了。明军的伤亡不算太大,两百多官兵阵亡,负伤的不到五百人。不过,这个伤亡代价是完全值得的,直布罗陀要塞的意义,以及在今后所能产生的影响,带来的好处,绝对要比这个损失大得多
这是顾成林进军欧罗巴迈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远征军迈出的最为重要的一步。在经过了近四年的征战之后,远征军终于踏上了欧罗巴大陆,而顾成林也成为了明帝国第一个率军杀到了欧罗巴的将军。仅此一点,顾成林都足以名垂青史,永载史册了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一节 政府改革
政府改革的事情,让朱祁钰在短短五年内仿佛变了个人一样。对于这个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正在向不惑前进的皇帝来说,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但同时也不算长。对于一个将征战视为自己使命的皇帝而言,在国内的五年时间确实让他觉得很漫长。不过,对于一个需要学习更多的治国手段的皇帝来说,五年的时间,却又显得太短了。
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钰从学生变成了主导者,当于谦一步步的将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皇帝时,朱祁钰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在知识系统上,朱祁钰比于谦提前了几百年,但是在管理国家的能力上,朱祁钰仍然远远不如于谦。特别是在这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钰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管理国家的皇帝要远比做一个率军征战的皇帝更为困难。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这句话他算是彻底的明白了。要击败一个敌人并不难,但是,要保证不被敌人给击败,那就太困难了。特别是当这个敌人就是自己的时候,那就要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远比战胜其他的任何一个敌人都更为困难
从本质上讲,朱祁钰是一个将征战放在了首位的皇帝,在他的眼里,打天下就是一切,不过,他却更清楚,如果打下了天下,却无法守好天下的话,那么,打下的天下就没有任何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拖累而已。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学习守天下的本事,同时,也不得不强迫自己去熟悉该怎么将打下的天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钰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为帝国建立一套更完善的行政与管理系统。从多个方面讲,这五年中,朱祁钰为帝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前,虽然明帝国的铁骑已经征服了半个世界,但这也仅仅只是征服而已。要在征服之后保证今后的稳定与利益,那么就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仅仅是依靠军队的征服是永远不够的。当然,这一切还得从国内开始,只有一个稳定的,强盛的帝国,才是控制世界的基础,所以,在朱祁钰拟定治国方略的时候,将国内的稳定,发展等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政府改革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早在平定了京城叛乱之后,朱祁钰推广新政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改组政府,趁着那些反对新政的旧党在叛变中都被镇压下去的机会,朱祁钰手握兵权,首先就对旧的政府制度动手开刀,解散了六大部门,成立新的内阁政府,由十多个规模较小的内阁部门管理国家。另外,设置内阁总理,使原本只作为皇帝参谋机构的内阁成为了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当然,这一来,除了内阁总理的权力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类似与之前的丞相之外,其他各部的大臣的权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削弱,再也无力对抗皇帝,反对新政了
从这里看得出来,朱祁钰的第一次政府改革的目的是要铲除新政的障碍,其中驱逐旧臣,重用新人,分化内阁大臣权力,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以皇帝为核心的新政能够在全国得到推广。当然,地方政府的改革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阁政府在推广新政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在当时,为了能够让新政在政府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祁钰空出了很多内阁大臣的位置,只设置了副臣,也就是各部的副部长。而这些副臣都是朱祁钰的学生,同时也是新政的坚定拥护者。显然,由这些年轻人当权,为了对抗旧臣集团,他们必然围绕在皇帝的周围,借助皇帝的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政策,让朱祁钰与年轻大臣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同盟的利益关系,皇帝将这些年轻官员当作了手里的武器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