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5(1 / 2)

新明史 闪烁 5511 字 2019-04-17

之后,到时候,帝国的财政盈余总额将超过三亿五千万金元,足够支持皇帝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不过,皇帝却将远征的时间提前了五年,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没有钱,那就没有办法打仗了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直接启动战时法,利用这一部法律的支持,让帝国进入战时状态,然后通过国家调控,以及战时配给制度来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不过,当时战时法还没有正式设立,而且朱祁钰也不会采用这个办法。道理很简单,战时法的设立,是为了帝国今后在遇到强大敌人时,进入全面战争状态而准备的。也就是说,是在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才会启动这部法案。显然,这次的远征还没有这么大的厉害关系,如果因为要征服最后的几个敌人,而导致帝国经济衰退的话,那简直就是得不偿失了

唯一可以帮助朱祁钰的就是从民间筹集战争经费。当然,向资本家摊派的办法已经过时了,就算郑梦秋这些大资本家乐意向皇帝捐助战争经费,不过在朱祁钰看来,既然帝国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进入了正规轨道,那为什么要破坏社会秩序呢就算要摊派,那也得有个说法,而且以帝国的财政支持能力来计算的话,也就几年是时间,他就可以筹集到足够多的战争经费了。所以,朱祁钰想到的是方法战争债券,通过向民间贷款,预支今后几年的财政盈余。这即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帝国臣民认同战争。当然,战争债券本身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要比银行的存款利息更高一些。显然,这也能让购买债券的人从中获得好处

当然,对帝国百姓来说,“债券”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在他们看来,帝国政府征收税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现在,皇帝却搞了个“债券”出来。不过,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显然,这次是皇帝主动向臣民借钱,而且还要给利息,给比银行存款利息还要高的利息。当然,在大部分帝国臣民看来,皇帝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只要皇帝一道命令,那所有人都得为战争捐款。不过,皇帝却没有这么做,皇帝首先考虑到的是百姓的利益,显然,这样的皇帝,在任何人眼里都是最好的皇帝了

发放战争债券的活动成为了当时帝国的一大焦点事件。当然,认购战争债券的人也很多,特别是那些希望从战争中获利的资本家更是非常的积极,普通的百姓也不甘落于人后,很多人都是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了出来,然后转为购买战争债券。而百姓的这些反应,恐怕连朱祁钰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十四节 全民动力

当朱祁钰向钱广入提出发放战争债券的时候,他自己都认为,这只能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的办法。至少,在朱祁钰看来,战争给帝国百姓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如果再通过发放战争债券的方式来压榨百姓的话,那就有点过头了,而且认购的人肯定不会很多。钱广入也是这个看法,虽然他已经准确的理解了战争债券的含义,但是在他看来,这最多只能是一次试验而已。因此,当时帝国发放的第一期战争债券只有大概三百万左右。结果,却好得出人意料

“你是说,第一期战争债券,今天一天就卖完了”朱祁钰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准确的说,是今天上午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现在那几家发行债券的银行外还围满了人,很多百姓都在询问还会不会继续发行债券。”

钱广入的精神抖擞了很多,毕竟事实最能够说明问题了,“另外,还有几个京城的大老板亲自来找到了我,问还会不会发行新的战争债券,他们好提前认购。而在臣前来向陛下汇报这一情况之前,京城周围的其他几个发行债券的城市也都传来消息,他们那边的债券也被抢购一空了,现在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待购买下一期债券呢”

“会不会有人炒作债券”

“这个可能基本上没有,按照我们公布的相关规定,第一期战争债券在五年之后才会由政府购回,五年期间,债券可以在民间交易买卖,不过都得在中央银行登记备案。因此,债券本身是没有炒作价值的。”

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最后目光落到了钱广入身上。“你认为,我们还有必要继续发行债券吗”

“陛下,为什么不继续发行呢”钱广入笑了起来,“根据臣的推测,如果我们第二期发行三千万的战争债券的话,也许要不了两天,就将被认购完”

“好吧,那么你赶紧安排印刷工作,明天,再发行三千万,看看反应”

第二天,四家负责发行战争债券的银行再次向市场投入了价值三千万,五年后归还,年利息八厘的战争债券。结果,朱祁钰的估计又错了,根本没有用到两天的时间,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三千万债券就被全部认购了。而且其中一大半都是提前认购的。而且,在发行了这三千万的战争债券之后,另外还有大概五千万的提前认购,也就是说。如果帝国再发行五千万的战争债券的话,那么。光是提前认购就足以全部消化掉了。

当然,钱广入第二次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时候,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毕竟,解释清楚市场的反应。这也是他这个中央银行的行长所要做的工作。

“这是大概的分析报告”钱广入在金融方面的才能使不需要有任何怀疑的。“我统计过了,现在帝国各家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了五十五亿金元,也就是说,帝国百姓其实还是很节俭的。大部分钱其实都存入了银行。当然,这对帝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所关心的是,如果帝国有需要的话,那么帝国百姓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帝国的战争行动。显然,我们还可以发行更多的战争债券”

虽然仅仅几句话,但是朱祁钰已经明白了钱广入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富民强。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很多种表现方式,比如强大的军队,强权的政府,以及强硬的外交等等。不过,能够表现国家强大的最基本的形式,还是百姓是否富裕。“藏富于民”就是这个道理,百姓富裕了,国家才能强大,而且,任何一个强大的历史时期,百姓都过着很富裕的生活。不管是汉朝,还是唐代的鼎盛时期,这都是国家强大的标志。显然,此时的帝国也正是这一情况,从新政全面推广开始,十五年来,帝国百姓的生活不但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且百姓也在这十五年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从银行的存款中就能看得出来。景泰十九年,帝国的国家总产值才二十八亿左右,而帝国百姓的存款就达到了五十五亿,也就是说,帝国百姓这十五年中,存下了相当于景泰十九年所产生的社会财富的两倍的资产。这也就是帝国的基础,有如此富裕的帝国百姓,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