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1(1 / 2)

新明史 闪烁 5377 字 2019-04-17

了一点点“军费”,而没有滥杀无辜了。

当然,这些结果让朱祁钰也是很满意的,不过,他还有很多的善后工作要做。比如,他在成为了回教世界新地精神领袖之后。他就要修改教义,变得符合明帝国地利益,同时将旧教义中一些有驳于他这个新的神使的部分删除掉,同时割弱,甚至完全将穆罕默德当作反面人物。自然,这样的工作朱祁钰是做不来的。因为他甚至连古兰经的书皮是什么颜色地都不知道呢,哪知道怎么去修改古兰经的内容呢

不过,这并不是个问题,现在的帝国公立大学已经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大学了。不但以前地理工科仍然很重要,而且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社会学科也逐渐完善了起来。显然,宗教学就是那些在以前看来没有多少贡献地社会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了。回教作为一个影响很大的宗教,自然得到了广泛学者的重视。在帝国征服了南洋地区之后,就因为当地很多土著人王国信奉回教,所以“回教学”成为了宗教学科中一个比较重要地部分。后来,帝国先后征服了帖木尔帝国,莫卧儿帝国,次大陆地区的王国,再进入白羊王国,与奥斯曼帝国交战,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信奉回教,甚至以回教作为国教的,所以帝国公立大学中对回教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学科。

有了人才,朱祁钰自然也就不需要烦心了。他在回到了迪亚巴克尔之后,就立即写了两封信,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了帝国。第一封信是给于谦的。他向于谦详细的解释了在这边发生的事情,并且将一些朱祁钰所担心的事情说了出来。这其中就有控制回教在帝国内部的影响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而且很迫切的问题。

早在唐帝国,也就是回教才诞生的时候,这种宗教就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东方,并且有了第一扯信徒。不过,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回教在中原大地上的传播并不是很顺利,这里早就是佛教,道教,以及儒家学说的天下。而且回教是诞生在沙漠中的,针对的是游牧民族,其很多教义与中原百姓的传统思想是相互抵触的。特别是,回教中关于对自身行为的严厉约束,这本身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必然法则,所以在荒芜的西亚沙漠中有生存的基础。但是,在富饶的中原,这根本就不可行。不过,在边缘地区,比如西北,西南等比较贫穷,条件又比较恶劣的地区,回教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到了元帝国时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蒙古人在西征的时候,就开始逐渐皈依了回教,很多金帐汗国都是以回教立国的,比如当时在西亚地区的蒙古人就全部信奉了回教。这也影响到了元帝国,作为蒙古人建立的中央帝国,元帝国的统治阶层将回教带到了中原地区,并且扩大了回教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其实,在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下,回教在中原地区是有民众与思想基础的,只不过,元帝国很短命。如果元帝国的统治能持续更长的时间的话,说不定,回教还真能在中原地区成为主要的宗教势力

明帝国是在元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明初的时候,回教的影响力仍然是很大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宝太监郑和,这个第一个走向海洋的明帝国航海先驱信奉的就是回教,而且一生的梦想都是能到麦加圣地朝觐一次。而在明帝国新征服的疆土上,有着大量的回教信徒,蒙古人,以及西面的亦力巴里,这些都是回教的传统势力范围。虽然明帝国的主体,即汉族中信奉回教的人只占了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已。不过,在朱祁钰成为了回教的最高精神领釉的时候,这个问题也许就要出现改变了。

从根本上讲,明帝国的皇帝是绝对不喜欢回教的,朱祁钰选择成为最高哈里发,这只是为了控制回教而已,而控制回教的基础,就是不能被回教给反噬了。如果最后,回教成为了明帝国百姓的精神基础的话,那朱祁钰就彻底的失败了,而且是最为惨痛的失败。而且,回教本身与皇权也是相抵触的。明帝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地权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明帝国地所有宗教,以及宜宗教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不是要成为皇权的替代品,而是要成为皇权的工具,或者是根本就不干预国家政治。这才是皇帝所需要的思想,而任何对皇权构成了威胁的思想,都将被视为威胁。显然,朱祁钰绝不希望看到这样地事情发生,不管怎么说,他绝不会容许回教在明帝国广泛传播。更不希望因为自己成为了回教的最高精神领袖,而导致明帝国百姓皈依回教

朱祁钰给于谦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让于谦做好准备工作,要用一切办法来限制回教在明帝国境内地传播。虽然,朱祁钰无法决定明帝国百姓的宗教信仰,但是他可以用一些手段来限制回教地传播,甚至做反面的宣传来对付回教。

第二封信就是写给段灵的,当时段灵虽然是帝国公立大学的工科名誉教授,但是段灵在大学里的朋友是很多的。也是朱祁钰所熟悉的人中间,对大学地情况比较了解的一个,而朱祁钰这个大学的荣誉校长反而对大学的情况很陌生。而这封信地目的,就是要段灵挑选几个精通回教教义地学者。将这些学者秘密送到迪亚巴克尔城来,协助朱祁钰修改回教的教义。也就是修改古兰经。

整个修改古兰经的工作花了掉十年的时间,最后参与的学者达到了上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是明帝国的回教神职人员。当然,这些人的主要身份是明帝国的臣民,而不是回教的信徒。这也是新,旧两套古兰经的来历了,当然旧的古兰经指的是当年穆罕默德在创立回教时用的那一本,而新的古兰经就是按照朱祁钰的意思全面修改之后了的这一本。而两套内容相互,不过中心含义几乎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还有许多地方相互抵触的古兰经成为了回教众多教派出现的根本原因,从此,也就产生了回教内部的矛盾与斗争,甚至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很需要时间的,朱祁钰这次有着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而他当时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将一名哈里发派到了奥斯曼帝国去,让这个哈里发去代表他,让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向明帝国臣服。在朱祁钰看来,这样做的希望其实是不大的,毕竟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不是笨蛋,虽然他信奉回教,但是他绝不会轻易的把整个民族的命运交给敌人,即使,这是神的旨意,他也不会这么愚蠢。至于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到底相信还是不相信有阿拉真主存在,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然,朱祁钰既然不抱多大的希望,所以他也在做着积极的战争准备工作。既然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已经臣服了,那么朱祁钰就再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陈豫率领的第二军成功的发动了一次战役进攻,拖住了奥斯曼军队,明军仍然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另外,随着明帝国势力范围的扩大,现在可以选择更多的进攻方向了。比如,可以从奥斯曼帝国的南部,也就是两河流域的上游发动进攻,而不一定要选择走老的进攻路线。

多出了新的选择,自然让朱祁钰要从新进行战略部署。当然,这几个月的时间,运送到白羊王国的作战物资也增加了不少,这是朱祁钰扩大进攻规模的本钱。三十万军队是足够的,随着第五军逐渐恢复战斗力,朱祁钰足以在几个方向上同时部署军队。当然在朱祁钰看来,这几个月的时间,也应该让顾成林那边有所行动了,如果能够与顾成林配合的话,那么要击败奥斯曼帝国就更加容易了。重新做战略部署,自然需要时间,特别需要搜集更多的情报,这样才能使进攻更有效,更迅速。

可以说,朱祁钰为此事花了很大的精力,也就在他暂时还无法决定主攻方向的时候,他收到了两条消息。一条消息是他派到奥斯曼帝国去的哈里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