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又看了谢正卿一眼,这才离开了前线阵地。当然对于第一军的能力,朱祁钰还是有把握的,现在的第一军,在战斗力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改编换装前的第一军了。而且,第一军有自己的炮兵,步兵,骑兵,其独立作战能力相当仝面,能够单独承担很重要的作战任务,而这也正是混成军的一大特点。
不多时,朱祁钰就返回了近卫军的营地,当然,谢正卿也回到第一军的营地去组织明天的进攻了。
“陛下,第一军有把握吗”梁岳这时候才把担心说了出来。
“放心吧,谢正卿这小子很少说狠话的,这次朕故意用了激将法,一是要看看第一军这支混成军的实力,二是要让他彻底爆发一次。”朱祁钰朝梁岳看了一眼,让梁岳坐了下来,然后在解下了铠甲之后,这才走了过去,“朕将近卫军留下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让你去完成。攻占大马士革是第一步,而要完成这次进攻行动,我们还到打下另外一座城市,那就是贝鲁特港,这样我们的进攻才算是完全成功。”
“明天我就率近卫军出发。”
“不用急,后天再走也来得及,行军最多半日而已,而且贝鲁特港只是一座港口城市而已,规模不大,防御也不算坚固,用近卫军去攻打,基本上是杀鸡用牛刀了”朱祁钰走到了梁岳的身边,“你留下一个师在这边,只带两个师,与轻型炮兵团过去就足够了。另外,在攻占了贝鲁特港之后,要尽快控制港口,然后安排船只出海,去联系上顾成林的舰队。这个任务更重要,明白吗”
梁岳点了点头,这时候他也发现,皇帝对谢正卿还是有点担心的,所以才留下了一个近卫军的师,以及重型炮兵团,当然,这也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不过在梁岳看来,用近三万的近卫军去攻打贝鲁特港,这确实有点过头了。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四十七节 番号的意义
在邓茂担任军长的时候,第一军是帝国当之无愧的头号部队,在很多方面,甚至不逊色于近卫军。不过,邓茂早逝,而在第一军唯一有能力取代邓茂的张同也在日本叛乱的时候失踪,再加上后来杨天奉率领的第五军迅速崛起,第一军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算谢正卿本人的能力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得上很出色,可是在邓茂之后,第一军的地位已经变得非常的尴尬了,特别是在第一军改编为混成军之后,其在明军主力军中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谢正卿是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的。在邓茂担任军长的时候,谢正卿是第一军的高级军官,虽然当时他只能算是第一军众多高级军官中的普通一员,可是谢正卿能够很深刻的体会到,在邓茂的率领下,第一军不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在帝国军队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受到了其他各军的仰慕,就连陈豫的第二军,这个第一军的最大竞争对手都对邓茂极为佩服。而在邓茂之后,第一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多年来,第一军虽然名义上仍然保留着帝国番号第一的军队的名字,不过,谢正卿这个临危授命的军长却感到,第一军已经大不如前了。
从日本平叛,到征战帖木尔帝国,莫卧儿帝国,三场大规模战争,第一军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皇帝的有意,还是无意,第一军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了。就拿与莫卧儿帝国战争结束之后的安排来说,第五军承担起了在西方战场上的重任,第二军,第三军,第八军则留守西洋,甚至连前西北骑兵军团的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都被留在了西方,而第一军则被皇帝给调回了国内,名义上是接受改编与换装,可谢正卿很清楚,皇帝已经将第一军从绝对主力的位置上换了下来,第一军已经变成了一支普通的部队,甚至连第八军,这类第二批成立的军队都不如了。
同样的感受不仅仅是谢正卿有,第一军所有的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都有。当时,第一军的所有高级军官都是从邓茂担任军长时就在第一军服役的。这些高级军官与帝国签订的都是终身服役合同,与士兵,还有低级军官不同,在做到了少校之后,就可以与帝国签订终身服役合同。即其一生都将在军队中服役,直到服役的最高年龄。然后才从军队退休,而不是退役,并且在退休之后,终身享受帝国提供的军人退休金。少校军官的退休年龄是五十四随,而中校军官室五十七岁,上校军官是六十岁。也就是说,这些军官可以在其到达退休年龄之前都一直在军队中服役,并且仍然有机会继续晋升。如果升为了将领的话,那将在六十四岁退休,并且享受极高的退休津贴。
当时,第一军中,少校级别以上的军官与将领中,超过九成的都是当年邓茂时代,第一军中的低级军官晋升上来的。这些人对第一军的地位在这十多年中地变化非常的清楚。不过,他们并没有对第二任军长谢正卿有所抱怨,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种变化不是谢正卿能够左右地,而且谢正卿本人一直在努力,希望第一军再度成为帝国最为强悍的军团。同样的,这些军官也在努力,他们都盼望着,在他们离开第一军之前,能够看到这支由他们最为敬爱的将军所建立起来的军团能够再度成为帝国众多军团中最优秀的一支
在第一军被调回国内之后,仅仅只在京城北京驻扎了不到半年,然后在皇帝开始第二次军制改革之后,第一军奉命回到了划定给他们的驻区,也就是应天府南京。当然,这并不是第一军搞特殊,而是当时所有回国的军队,除了负责京城安全的近卫军之外,其他都离开了京城外的大营,前往各自的驻区。按照皇帝的意思,是让这些军队进行充分的休整,而绝不是马放南山,让军队因此而松懈。
谢正卿也绝不会因此而让第一军松懈,在当时第一军地所有官兵看来,虽然除了近卫军之外,第一军的地位仍然是最高的,毕竟只有第一军负责南直隶的守卫工作,而这可是帝国两京中的南京不过,在谢正卿看来,第一军的尊严已经受到了侮辱,而作为一名军人,谢正卿所能够想到的,就是在这几年的休整时期中,用尽一切的办法来提高第一军的战斗力,用高强度的训练来提高军人的素质,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演习来摸索新的战术。而在这方面,第一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帝国唯一的混成军,第一军即拥有一支规模超过万人的骑兵部队,同时又有两支完整编制的步兵师,另外,在军直属部队中,也有着骑兵与步兵两套完整的编制。比如,当时步兵军团中,正规编制的炮兵团有四个。而在改编之后,重型步兵军的炮兵团增加到了五个只有第三军这个最“变态”的步兵军拥有六个炮兵团,仍然其他的重型步兵军多一个,而轻装步兵军的炮兵团数量被削减到了三个。而谢正卿当时的第一军是唯一的混成军。按照帝国新的编制,第一军的炮兵团只有三个,而谢正卿在具体负责改编的时候,故意多准备了一个炮兵团的位置,并且已经在军参谋部里留出了相应的指挥协调人员,在后勤方面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也就是说,如果他得到了第四个炮兵团的话,那么就可以立即编入第一军,而不需要有其他任何的准备。
当然,第一军的最大优势还是他们的混合编制。特别是在训练与演习中。其他的军团,不管是步兵军,还是骑兵军,都只能按照各自的兵种进行训练与演习。而在第一军中,谢正卿利用这几年的时间,让骑兵师与步兵师进行高强度对抗训与配合训练。从而摸索出骑兵对付步兵,或者是步兵对付骑兵,以及骑兵与步兵协同进攻,防御等各方面的新战术。当然,谢正卿有六年的时间来对第一军进行训练,因此,他还做得更彻底。按照他的要求,第一军的所有官兵,必须严格的按照近卫军的标准要求自己,即所有的骑兵都能够在下马之后以步兵的方式作战,不但要骑兵掌握步兵使用的武器,还要能够在危急时操作火炮,并且熟悉步兵的所有战术。反过来,步兵,炮兵这些兵种的官兵也必须得在上马之后就成为最优秀,最厉害的骑兵。不但要具备骑兵的身体素质,武艺。还要能够精通骑兵的任何一种进攻与突击战术
六年的时间里,第一军的官兵都是在最为严格的训练中度过的。按照帝国规定,六年之中,第一军官兵的平均年休假日期在三十天左右,结果,六年下来,第一军官兵平均的年休假日期不到五天。很多官兵甚至在六年中没有回过一次家。当然,谢正卿也不是不通人情,第一军的集体资产是比较丰厚的主要是当年邓茂在日本的掠夺所得。所以在这六年里,每年谢正卿都专门安排人员,轮流把官兵的家属接到了南京来生活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官兵可以在训练之余与家人团聚,而所有的开销都由集体承担,而不需要官兵自己掏一分钱。这不但能够把官兵回乡探亲的时间节约下来,而且还能极大的提高官兵的士气,让他们能够更专心的投入到训练之中。
六年下来,第一军在训练,演习中的伤亡比例也是最大的。按照帝国军队在第一次改革之后订下的极为严格的训练标准,以及广泛的演习行动,非战斗伤亡是难以避免的。可以说,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帝国每年因为训练,演习而导致的伤亡事件都有数百起。对此,朱祁钰的态度是,平时严格训练虽然能够造成伤亡,但是这却能让帝国军人在战场上有更多的生存机会。通过数次战争,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就算一年有几百名军人伤亡,但是,这却让数万,甚至数十万帝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