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2 / 2)

第九十章大军南下

祖大寿等人坐在帐中对这些朝鲜军民也是无可奈何,此次大军入朝,因是秘密行动,没有大批民兵随同,弹药携带本就不多,又横扫了朝鲜大半地方,弹药已消耗的所剩无几,虽然后来入朝的百姓给辽东军运来一批弹药,可也是杯水车薪,刚才的一阵炮击后,仅剩下不到千枚炮弹,想凭着这点炮弹攻打平壤这座坚城,恐怕最后是得不偿失,两败俱伤。性急的吴三辅在大营中已经坐不住了,在帐中来回踱步,王顺也是心急,吴三桂已几次派人送信,南方虽然形势大好,可仅凭一个团的兵力也无法占领朝鲜南部,让众人早日结束北方战事,尽早南下。只有祖大寿还算镇静,只因战事进行到此时,已大大超乎了祖大寿意料,本以为辽东固然强大,可朝鲜也不是泥捏,怎么说也有几十万大军,数百万百姓,可没想到,不过短短十天,朝鲜竟已攻下大半,这已让祖大寿感到不可思意,若非最后有这死守不降的平壤城,祖大寿甚至都要怀疑这是不是朝鲜的诡计。

如今汉城以北已只剩下平壤一座孤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不急的话,只需守上几个月,不用辽东进攻,这平壤城中恐怕便已饿死大半。看来回踱步的吴三辅,祖大寿开口道:“三辅,不要急,坐下歇一会儿,就算你把这里踩出一条大沟,平壤城也不会有半点损伤。”吴三辅终于停下了脚步,回头道:“舅父,我能不急吗大哥几次派人来信,让咱们尽早南下,可这平壤城却如同乌龟壳一般,里面几十万人却都躲在这个乌龟壳里面。无一人敢出城与咱们决战,难道他们就不怕在乌龟壳里呆久了,头上长绿毛““噗”的一声,一边正在喝茶的王顺实在是忍不住了,一口茶水全喷在了地上,“长绿毛哈哈哈”

“王叔你笑什么。都这时侯了,你还有心思笑。咱们在这平壤城下都等了整整一天了,却依旧想不出办法,大哥早就急了。”说到此处,吴三辅懊恼的低下头,突然眼睛一亮道:“王叔笑得这么高兴,难道王叔有了破城的办法”“破城谈何容易啊最可惜的是弹药不能及时运过来,咱们辽东军最大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出来,想要破城。难啊”王顺也是自小从军。沙场征战几十年,却还是自从加入了辽东军后,才算是真正见识了什么叫痛快淋漓地胜利,就拿此次入朝来说。仅仅十天,便已打下朝鲜半壁江山,这可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可上到吴三桂,下到吴三辅再到最普通的军卒,对这一战果却好像并不知足。竟还嫌慢,这实在是让他想不明白,是自己真的老了,还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祖大寿这时才道:“三辅,坐下你也是一团之长,怎么还如此性急这样如何能带好兵”吴三辅只好苦着脸依言坐好。祖大寿这才接着道:“早些年便听说朝鲜这个民族虽然久困孤岛,生活困顿,却也养成了他们艰苦顽强、宁死不屈的性格。想来此时平壤城中这几十万军民才是朝鲜真正的精华,若仅凭咱们这四万军卒强攻平壤,注定是得不偿失。”

“这帮高丽棒子,都到了这时侯了,竟还不降,只是找死罢了,若说宁死不屈,顽强拼搏,我就不信还有比咱们辽东百姓更加有资格说这话地”吴三辅不服气的道。祖大寿摇摇头道:“你说的是咱们辽东最开始的住民,这些住民都是在后金、蒙古反复蹂躏下还能坚持下来的百姓,他们可以说是我大汉民族的骄傲在这些人的骨子里,从来就不知道输字怎么写。可你再看这几年从各地迁来的百姓,无论是从任何方面来说,都已是远远不如咱们辽东的原来地百姓。真不知道三桂如此大力迁徙人口到底是对是错。”吴三辅听后,也是无话可说,不说远地,只说最近一年,辽东省四城中的犯罪率竟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五百,各种犯罪行为都是时有发生,吴三辅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辽东的进步还是退步。不过好在现在整个辽东境内各村镇都设置了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冰凌学院将要毕业地学员。按照学院规定,新毕业的学员必须到各地实习一年后,方可正式毕业。而孩子是最具有可塑性的,有了这些学员,只要再过上几年,等这些孩子长大了,辽东必将又是另一番情象。不过这些都不是自己现在应该关心的,自有吴三桂去操这个心,而且这也都是以后的事情,眼前最重要地是如何才能攻下平壤这座坚城。“好了,三日后三辅和王顺你们就南下会合三桂,争取早日将朝鲜南部攻下”

祖大寿道。“舅父有主意了三日便可攻下平壤”吴三辅一听高兴的问道。

“攻下平壤没有一月功夫想都不要想。我只是说让你们南下,谁说非得攻下平壤后才能南下。”“不攻下平壤那舅父的意思是”吴三辅听了祖大寿的话仿佛想明白了一些,又好像没有全明白。“这三日,咱们三个团便在平壤城外广挖战壕,三日后三辅的三团和王顺的四团立即南下,这里有我率一团围困平壤,虽说平壤城中朝鲜军民众多,可战力有限,我想凭我一团的一万五千余人若不急于进攻平壤城,足可围困平壤几月。等你们扫平其他地方,再回头来攻平壤也不迟。若是能生擒朝鲜王,这平壤城也许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

面对平壤坚城和城中几十万宁死不降的朝鲜军,吴三辅也是极为郁闷,好像有些狗咬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这下子终于可以南下了,当然高兴,叫道:“好,就依舅父,待我跟大哥扫平了朝鲜其他地方必会再回来助舅父入下平壤,到时必要血洗平壤,让他们知道与我辽东做对的后果。”十月二日,吴三辅及王顺率领的三万大军顺利抵达大田,会合了吴三桂。而这时海军也从釜山登岸北上,全团一万余人已占领了大邱。以大田、大邱、釜山为分界线,只有西南尚有大股朝鲜反抗势力,其余地方再也找不到百人以上的朝鲜义军,而且随着辽东百姓不断迁入,及朝鲜百姓的迁出,各地朝鲜百姓抗意识也谈了许多。只有平壤城中的几十万军民却是依旧不降,反而几次出城,试图南下,却被祖大寿率军赶了回去,只留下几千具尸体。而辽东大军则在吴三桂的率领下,向朝鲜王所在的光州紧逼。虽然大军所经之处,朝鲜百姓以死相抗,可辽东军却是步步为营,根本不为所动,对朝鲜百姓的骚扰不以为然,大军只是坚定的向光州行进。吴三桂知道,只要攻下光州,生擒了朝鲜王,这些还在反抗的朝鲜百姓根本翻不起来大浪。等平定了朝鲜全境,便将朝鲜百姓全部迁往辽东各省,并迁来辽东百姓在朝鲜生养,用不了几年,便再无辽东、朝鲜之分,大家都只是他吴三桂帐下的百姓而已。一路上辽东大军只要遇有抵抗的朝鲜军民,一律抓回辽东,以作苦力,对安份的百姓却是不扰分毫。朝鲜百姓渐渐对辽东军也不再像开始那般抵触,甚至有些小城看到辽东军开来,知道无力抵抗,只能献城而降。不过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