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2(2 / 2)

可当初修地道时,南明军只求行军方便、隐蔽,地道内足够宽敞,足有两米半高,两米宽,可距地面也足有两米,又未曾留有通风口。加之此时地道中足有十几万人,进出口又被封大半,阴暗潮湿的地道中空气流通不畅,只片刻功夫,便已让人觉得气闷。所有南明军再也硕不得什么大明朝,什么宏光帝,眼下最要紧地是自己的性命,所有人无不拼命的往回跑,希望能够尽快冲出地道,重新呼吸新鲜的空气。可地道足有十几里长,人也实在是太多了,想从出口跑回到入口,至少也得小半个时辰。为了保住性命,被困在地道中的南明军与时间展开了生死较量,往往两支部队刚刚由两个岔路口冲到一条地道口时,双方根本来不及打招呼,为了多争取一秒钟,在黑暗中的他们早已没有了所谓地战友情、同袍情,他们的心仿佛也如同这地道一般黑暗,只要是阻挡在自己前面的人,不论是谁,只是一刀下去,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可这种巨大的活动量,又使他们不得不多喘息几下,本就稀薄的空气更加入不敷出,让这些人朝着死亡之路又近了一步。

南明军自相残杀的情况在杨州城下的任何一条地道中随处可见,无数南明军未等看到敌人样子,却已死在了往日战友的手中,不知他们九泉之下是否能够膜目。本就潮湿阴暗的地道中很快便已是泥泞不堪,烂泥已经没过了脚躁,可这些烂泥却多是用人血和骨肉和成的。就在地道中的南明军卒还在与时间赛跑时,地上的南明军也在接受着火与血的考验。辽东军的火炮一直未曾停歇,并随着辽东军不断向前,反复的犁着南明军的阵地,辽东铁骑随着冲锋的号角,用马刀劈开面前的一切障碍,只知前进、前进、再前进。南明军的阵地上本就守军不足,仅有三万正规军,其余多是普通百姓凑数,未曾开战时他们还想着死难的亲友,记得要为他们报仇,可当他们真正面对辽东军的火炮和长刀时,在死亡面前,他们退却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越来越多的杨州百姓痛哭着放下了手中的菜刀、铁叉,跪在路边气降,希望辽东军能挠他们一命。看着路边的杨州百姓,辽东军此时根本无玻理会,他们明白,只有歼灭了南明军的统率史可法,这场杨州大战才会真正的落下推幕。

很快史可法的临时都督府外便已被赶到的辽东军所包围。可这座都督府占地甚广,史可法一手训练出的五万精锐除四万被困地道。三千前几日死于辽东炮火外,其余近七千人都守在都督府中。史可法本想率这些人出府作战,可各处战报不断传回,却没有一个好消息,不是这条街被占,就是那支部队降敌,而地道中地十几万大军一时也指望不上。至于投降,史可法却是从没有想过。因此他最后决定困守都督府,与辽东军作最后决战,希望自己的都督府能够成为全城的百姓的一面旗帜。只要自己帅旗不倒。想来城中的百姓也不会轻易放弃抵挡。同时他也希望被困于地道中的大军能够及时回援,到时自己手下便可有十几万大军及几十万百姓,相信还可与辽东一战。只可惜史可法实在是高估了杨州城百姓的意志和南明军的战力,却低估了辽东军实力。直到辽东军兵围都督府,史可法也没有等到一名援军,只有那七千精锐守在他的身边。

对史可法的本事,吴三桂也是甚为敬佩,虽说史可法地用兵还略显幼稚,可他毕竟是名文官。而辽东此时最缺地便是能够治理一方的能更,最让吴三桂看重的却是史可法的品质,直到这时。他竟还能忠于南明,忠于宏光帝,紧守着当年向袁崇焕许下的誓言,仅此一条便足以让吴三桂心生爱才之心。所以吴三桂竟不顾城中战局危险,率领着一营亲卫。亲自赶到都督府外来见史可法。对吴三桂的约见史可法无法拒绝,也不想拒绝,对这位传奇英雄的本事,史可法在心中也是佩服得根,不过却对吴三桂的品质不耻。毕竟携天子以今诸侯的把戏在一千多年前便已被曹操玩得烂熟,今日吴三桂又行此法。

天下人又皆能不知其中玄妙。二人在都督府前地空地上相距百步,身后便是各自的亲卫队。场上虽是气氛紧张,可场中二人却非等闲之人,根本没持这紧张的气氛放在眼中。“宪之兄,多年未见,不想今日竟在此是重逢,一向可好”吴三桂首先开口道。“哼,我如何敢当你之兄,如果不见到你,我也许会更好”史可法面色铁青地道。

“宪之兄,你为袁将军之弟子,而袁将军在辽东时,也曾指点于我,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如此说来,你岂不正是我之兄长”吴三桂不在意史可法的态度,淡淡的道。“你还敢提袁大人若是袁将军泉下有知,知你亡了我大明三百年江山,定恨不能生唉了你这个窃国之贼”史可法怒指吴三桂,骂道。“窃国之贼敢问宪之兄,我窃了谁人之国”

“这还用问呜天下人谁人不知你扶持十岁孩童为帝,却封自己为摄政王,把持军政大权,我大明三百年江山便是葬于你手,你不是窃国之贼又是什么”“宪之兄此言差矣当着宪之兄我也不想说假话,眼下我虽奉先帝之子为帝,可将来我定会取而代之,可这就是窃国之贼吗这天下难道就是他朱家的天下往前再数三百年,这天下还是蒙古人的天下,那大明开国皇帝朱元漳也是窃国之贼不成”

“休得胡言,我大明开国皇帝是击败蒙古鞋子,救万民于水火地英雄而你本是明臣,却不思报恩,反而拥兵自重,高举反旗,你这等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贼子竟还敢妄图与之相提并论,难道你就不知廉耻二字吗”“哈、哈、哈报恩他大明朝究竟有何恩于我想当年,我与袁将军等人驻守辽东,抵抗女真铁骑,若没有我们,大明恐怕早就亡了吧后来朱由检调我入京,我又助他登上皇位,除去奸臣魏忠贤,可他又是如何对我的,你不会不知道吧如果后我不拥兵自重,恐怕袁将军便是我的前车之鉴我记得袁将军遇难前你也曾只身前往狱中与其见面,你不要告诉我,你就没恨过朱由检,没有怨过这天下奸臣难道就只许他朱由检不仁就不许我不义难道我非得落得与袁将军一样的下场,才算是忠义之人吗”

“你”对先帝朱由检史可法也是无话可说,而对先师袁崇焕,史可法更是为其不平。所以对吴三桂所言,史可法一时间也无言反驳。

第一百四十四章南明覆灭

吴三桂又接道:“这天下本就不是他朱氏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百姓之天下当年大明开国皇帝率万民反抗蒙古的残暴统治才最铬建立了大明万里江山,可今日不也是如此呜三百年,大明经过这三百年的时间早已不复当初,内有奸臣当道、盗贼横行,外有女真、蒙古、日本虎视单单,甚至荷兰、葡萄牙等远国也敢强占台湾,可大明威严又在何处我之所以兴兵而起,不也正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吗”“强词夺理这天下若是没有你们这班人,何以乱至今日的地步你若真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又如何会率军攻打杨州,难道杨州城的百姓便不是百姓吗你可知前几日火炮攻城已葬送了十几万人的性命,个日你又率军杀入城中,不知又有多少人为此送命,有多少孤儿寡母从此无依无靠如今被困于地道中的军民多达十几万,可你又命人炸毁地道口,将这十几万军民活活埋在地下,如今生死难料,这就是你所谓的救万民于水火”

“杨州城军民死伤惨重我如何不知,可这不正是你一手造成的吗你若不助纣为虐,坚守杨州城,我如何会炮击城墙,若非你逼迫他们抢修城墙,如何会有如此伤亡至于地道中被困的军民不也是你下的令吗难道我为了保全他们的性命就得用我辽东军的性命来换只要你现在下令全城停止抵抗。我保证不伤一军一民,如有死伤,我愿用我颈上人头来抵,如何”“你,哼,想让我投降于你这反贼,只能是白日做梦,我史可法就算死也不会投降于你,你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