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我只找到了这些摄像机,没有找到麦克风。”
诸葛宏彦苦笑了一下,说道:“有的时候,可不是眼见为实。”
余鸿飞长出口气,他知道诸葛宏彦的意思。轰炸到来的时候,往往只听得到声音,看不见炸弹。
“能不能单独搞个收集声音的系统”
“最好具有指向能力,让我们知道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能够判断出距离就更好了。”
余鸿飞看了眼叶振邦与诸葛宏彦,说道:“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时间与材料。”
“侠歌,你帮着打点一下。”叶振邦很直接的把这个任务丢给了任侠歌。
等余鸿飞与任侠歌走开,叶振邦把陶安康与甘应明叫了过来,吩咐两人在监控台前轮流值班,然后叫这诸葛宏彦去了洞窟外的过道。
能够容两人侧身挤过的狭长坑道里,每隔十米就有一盏用蓄电池供电的小灯泡,光线非常昏暗,只能勉强看清楚地面。
“等下我就带几个老兵上去。”诸葛宏彦一边说着,一边习惯性的掏出香烟。他没有点上,因为最底层坑道的抽风系统还没有正常工作,烟雾排不出去,也就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吸烟。
“你担心鬼子会摸上来”
诸葛宏彦点了点头,然后朝头顶上指了一下,示意叶振邦仔细听。
声音很沉闷,也很微弱。
是炮击,不是轰炸
明白过来后,叶振邦笑着摇了摇头,从诸葛宏彦的手里接过香烟。他也没有点上,只是夹着过干瘾。
说到炮击,鬼子绝对卖力,甚至到了乐此不疲的地步。
至于炮击的作用,完全可以用“可有可无”来形容。除了在十四日的战斗中炸死炸伤了几名空降兵之外,在后面的战斗中,鬼子完全在“放空炮”。
大概除了99式自行榴弹炮,日军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重火力了吧。
虽然一五五榴弹的威力非常惊人,但是对于藏在地下几十米的空降兵来说,几乎没有半点威胁。
鬼子又在放空炮。
只不过,这次发言的不仅仅是鬼子炮兵。
没有任何征兆,地面突然震动起来,泥土从坑道顶部的木板缝里洒落下来。
震动越来越猛烈,照明灯闪了几下就熄灭了。不是灯泡被震碎了,而是连接在蓄电池上的自动开关感应到了剧烈震动,主动切断了电源。
坑道里一片漆黑,除了让人觉得翻江倒海般的距离震动之外,几是沉闷的爆炸声。
那感觉,就像被塞进一面擂得砰砰着响的战鼓。
叶振邦与诸葛宏彦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而是习惯性的蹲了下来,降低重心。这是炸出来的经验,在美军轰炸的时候冲出去等于送死,如果坑道承受不住轰炸,里面的人不管是站着还是蹲着都必死无疑。
蹲下来就不会跌到,也就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与两个老兵一样,那些已经在阵地上坚守了好几天的新兵也蹲了下来,而且没人把身体靠在两侧的墙壁上。爆炸产生的地震波中,纵波的能量是横波的上百倍,如果把身体靠在坑道壁上,很容易被猛烈震伤内脏。在十四日的战斗中,就有一名新兵因为害怕而爬倒,结果被震碎了脾脏。
过了十多分钟,轰炸还没停止,甚至没有减弱。
叶振邦与诸葛宏彦都觉得有点不对劲。
难道美军打算做点轰炸之外的事情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二十九章 短兵相接
第一百二十九章 短兵相接
虽然之前没挨过钻地炸弹。没有经验可谈,但是最后那几下爆炸明显猛烈得多,而且明显近得多,好像就在头顶上方炸开。
不用多说,上面的坑道肯定完蛋了,说不定三层坑道都完蛋了
万幸的是,日军炮击与美军轰炸的密度都不够高,余鸿飞架设的十多部摄像机中还有几部能够正常工作。
轰炸结束后仅仅几分钟,坑道里的路等还没亮起来,陶安康就发出了警报。
敌人攻上来了,而且是美军,不是鬼子
更要命的是,美军不是从山下爬上来的,而是从空中落下来的。
v22与h53无法运送装甲车辆,美军没有考虑像日军那样,从地面发起进攻,也就没有想过要用常规战术打下二零九高地。
既然是低空突击,从两栖攻击舰上出发与从前沿机场出发的差别并不大。
多在直升机与旋转翼飞机上呆几十分钟,对执行突击任务的陆战队官兵没有任何影响。
除了最后那几下,前面十多分钟的轰炸不是为了干掉多少空降兵,而是要清除掉高地上的障碍物、让空降兵上不了阵地。无法对运送突击部队的机群构成威胁。
必须承认,美军的战术衔接非常到位。
轰炸结束后不到三分钟,第一批v22就到了阵地上空。因为不能肯定地表阵地上还有没有空降兵,所以那几架旋转翼飞机都没有落地,悬停在十多米的高度上,让突击队员顺着绳索滑到地面上。
进行绳降的时候,几架ah1z“超级眼镜蛇”赶到高地上空。
除了两架“超级眼镜蛇”继续向西北方向飞行,执行攻击性掩护任务之外,其余都在高地四周盘旋,用二十毫米机关炮与七十毫米火箭弹攻击火力点与观察点,不惜代价的压制随时可能出现的空降兵。
美军确实财大气粗,当时地表阵地上一个空降兵都没有
可惜的是,虽然武装直升机号称“飞行坦克”,但是毕竟不是坦克,也就无法停下来充当固定火力点使用。用光火箭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