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拿手好戏。
因为空军已经失去了升空作战的能力,所以对美军的电子侦察也只能望空兴叹。
再说了,电子侦察机往往在战线后方数百公里的空域活动,从来不会靠近战线,所以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中国空军还没有干掉一架美军的电子侦察机。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帕特里奇还派出了特种部队。
这正是余鸿飞与詹伯雄担心的地方。
夺得制空权之后,美军可以肆无忌惮的出入中国领空,至少能够在超低空自由活动,而运送特种部队的直升机都在超低空飞行。
可以说,美军的特种部队渗透作战是防无可防。
当天晚上,至少有两股美军特种部队袭击了中国空军的防空阵地。
可惜的是,两次渗透都没能取得成功。
让美军大感惊讶的是,中国军队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竟然在防空阵地附近部署了至少一个营的兵力,而且每个营都有一个坦克连
让只有轻武器的特种兵去对付坦克部队,简直就是送死。
因为防空阵地都在战线上百公里之外,所以美韩联军的炮兵派不上用场。
让战斗机去轰炸
要是战斗机能够轰炸,还需要出动特种部队吗
再说了,出动特种部队的目的就是搞到几套设备,特别是防空系统中探测雷达与火控雷达的控制芯片。
真炸了,还能搞到手吗
这个晚上,也是叶振邦最忙碌的晚上。
虽然没有带着部队上前线,但是他必须密切关注各个防空阵地的情况。
罗耀武给他提供了一个营的机动防御部队,并且让叶振邦可以优先调动部署在防空阵地附近的炮兵部队。
命令很明确,绝对不能让防空武器落入敌人手中。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发现美军已经渗透了防空阵地,击溃了守军,叶振邦就得带部队过去增援。
如果无法及时增援的话,就得调动附近的炮兵,对防空阵地进行覆盖式炮击。
虽然叶振邦不想呼叫炮兵支援,但是他知道,只要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没有其他选择。
万幸的是,二十八日夜间的战斗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詹伯雄、石磊磊等特种兵的指挥下,守卫防空阵地的警卫部队成功击退了偷袭的美军特种部队,还在战斗中击毙了十多名美军特种兵。
只是,这些发生在后方的战斗,对前线的作战行动没有多大帮助。
虽然在防空系统的威胁下,美韩联军的战斗机很少飞到丹东上空执行精确轰炸任务,但是依靠各种射程在一百千米以上的远程弹药,美韩战斗机在朝鲜半岛与黄海上空就能完成轰炸任务。
不可否认,在gs瘫痪之后,这些远程弹药的价格非常昂贵。
只不过,与战斗机比起来,弹药就不算什么了。
进入二十九日凌晨,美军第二骑兵师已经突破了丹东的外围防线,开始扩大突破口,清理那些还在继续抵抗的小股部队。
也就在这个时候,韩军a集团军到达战场。
必须承认,帕特里奇非常狡猾。
打到现在,最惨烈的战斗几乎都在城市里面。可以说,台海战争与朝鲜战争中的城市战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城市战有很大的区别。
正规军依托城市,能够给进攻者造成最大的打击。
根据美军自己做的统计,在台海战争与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官兵的七成都与城市战有关。
对帕特里奇来说,美国能坚持多久,不是说美国的经济能撑多久,而是美国民众能够坚持多久。
决定美国民众坚持时间的,正是美军的伤亡数字。
阿富汗战争打了十多年,美国国内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活动,就于美军出色的控制住了伤亡有很大关系。
要想减少伤亡,就得避免与中国军队打城市战。
只是城市战本身不能避免。
如此一来,就只能让韩军披挂上阵了。
按照帕特里奇的安排,攻入城区之后,将由a集团军负责城区内的战斗,第二骑兵师则负责外围扫荡,并且对付前来增援的中国军队。
对此安排,就算黄真尹很不爽,也无法改变。
不管怎么说,帕特里奇才是最高指挥官,黄真尹只是听从于他的韩军指挥官。
再说了,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军与中国军队的交战结果无一胜迹。特别是在野战中,韩军就没有打过漂亮仗。
既然不能打野战,那就只能在城市战中发挥余热了。
其实,这个时候帕特里奇最需要考虑的不是让谁攻打丹东市区,而是如何迅速扩大进攻行动。
虽然在二十八日的战斗中,第二骑兵师完成了扫荡城市外围的作战行动,但是从前线部队反馈回来的情况,中国军队并没被击溃,只是没有在外围阵地与美军拼消耗,而是在遭到攻击之后退入了市区。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没有打算从丹东突围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必定会死守丹东,而且士气并不低。
在此情况下,别说让韩军去攻打丹东,就算第二骑兵师亲自上阵,也不见得能够迅速打下这座港口城市。
拖下去,那就大事不妙了。
离丹东最近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已经分散,正在向鸭绿江上游运动。
按照帕特里奇的判断,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付第二骑兵师,而是要在北面组建一条防线,挡住随时有可能扑过来的第七步兵师。
真正的主力还是驻扎在辽东半岛上的第六十五集团军。
要知道,在朝鲜战场上,第六十五集团军几乎凭一己之力就打残了第二机步师,帕特里奇肯定不会忘记那场战斗。
罗耀武真要向第二骑兵师下手的话,第六十五集团军绝对是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