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千万不要惹上什么事情。我知道,你一直在我为忙碌,出了很多力,只是这么做,对你没有好处,所以你也别忙了。”
叶振邦一愣,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罗耀武挥了挥手,没再多说什么。
叶振邦也没耽搁,起身告辞,离开了刘诚志的办公室。
他没有回前线,不是他怕死,而是他答应罗耀武,一定会留下来,等到这件事情了结。
罗耀武是死是活暂且不说。
三天后,也就是三月十五日,美日联军打响了进军沈阳的作战行动。
率先出动的是盘踞在丹东凤城的日军第二师与美军第二骑兵师,两支部队以美军为突击尖刀,日军为负责扩大突破口,对驻守在通远堡的第十五集团军四十三师发起进攻。
只是试探性的进攻,攻击强度并不大。
因为四十三师只是突前的防御部队,大部队部署在本溪市,所以四十三师在白天顶住了美日联军的进攻之后,连夜撤退到草河口,再次部署防线。
次日上午,美日联军攻到草河口。
经过白天的顽强抵抗之后,四十三师再次在夜间撤退,一口气退到连山关,并且再次构筑了防御阵地。
三月十七日,美日联军的先头部队打到连山关,这才意识到,四十三师不是被击溃,而是在诱敌深入。
虽然日军指挥官福田康夫很想大踏步前进,但是帕特里奇迅速叫停。
中国军队的战术让他非常熟悉,帕特里奇甚至怀疑罗耀武是不是秘密回到前线,在暗中指挥部队作战。
显然,罗耀武还在北京。
帕特里奇只能相信,指挥中国军队作战的肯定是罗耀武的某个手下,从罗耀武那里学到了不少的本事,不然不会如此有章法。
进攻已经开始,把部队撤下来显然不可能。
只能扩大进攻范围,把试探性进攻发展成全面进攻。
让先头部队在连山关停留了两天之后,帕特里奇也调整好了部署。
三月十九日,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压上,全面进攻正式开始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零九章 沈阳被围
第一百零九章 沈阳被围
黎卫东完全按照罗耀武的意思去打,把美日联军放进来,然后出动小股部队袭击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线。
问题是,美日联军太强大了,而且东北部队的官兵没有多少斗志。
在美日联军投入的二十六个师中,除了留在丹东与东港的四个师之外,只有五个王牌师在前面轮番进攻,另外十七个师不是充当预备队,就是拱卫后勤保障线,还有几个师负责清剿进攻路线附近的城镇。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六个主力集团军、十个新编集团军与三个民兵纵队根本挡不住。
三月二十二日,美日联军用炮火与炸弹摧毁了本溪市,随即占领了这座几乎没有办法守卫的城市。
打到这个时候,第十五集团军防守的地区几乎全部沦陷。
虽然黎卫东很想把部队撤下来,但是在后面构筑防线的第四十集团军还没做好准备,他不得不让第十五集团军剩下的三万多将士化整为零,深入敌战区打游击,专门袭击敌人的辎重车队。
这中零星抵抗给美日联军制造了不少麻烦,但是还没到阻止美日联军进攻的地步。
更严峻的是,深入敌后的作战部队只能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而且在美日联军加大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之后,这种支持也越来越少了。结果就是,很多在战斗中受伤的官兵得不到及时救治,非战斗牺牲越来越严重。
短期内,部队还坚持得住。
可是长久下去,随着还能战斗的官兵越来越少,不但对美日联军的威胁越来越小,小股活动的部队也会逐渐瓦解。
用正规军打游击战,本来就不是正规战术。
要打游击战,也应该武装占领区的民众,让那些扎根在民间的民兵去打,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
可惜的是,黎卫东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能力。
组织起来的民兵都由军区司令部统一指挥与调度,向民众分发枪支,让民众去与敌人作战,那得由中央决定。
说白了,就是敢不敢把枪发给平民百姓的问题。
显然,美日联军不会因为中国军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停止进攻。
占领本溪后,美日联军几乎没有休整,而是换上了两个充当预备队的王牌师,继续沿着三零四国道向沈阳挺进。
要知道,在这条进军线路上,本溪市是到达沈阳前的最后一个地级城市。
再前进,就是辽宁省会沈阳了。
三月二十七日,美日联军的先头部队攻占桃仙,距离沈阳市区仅一步之遥。
进军如此神速,既让帕特里奇略感惊讶,也让他相信,罗耀武确实完蛋了,不然中国军队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问题是,打到这个时候,这场战斗才算进入高潮。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仅市区人口就超过了四百万,还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不但城区范围巨大,而且道路错综复杂,高楼大厦林立。
攻打沈阳的难度不比攻占杭州小。
当然,前提条件是,守卫沈阳的部队有决一死战的斗志。
此时,守在沈阳城内的是第四十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在城外还有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没有被击溃的九个新编集团军则集中部署在城市西面,三个民兵纵队则在敌战区附近活动。
也就是说,利用第十五集团军在前线争取到的时间,除了仍然在吉林担任战略防御任务的第十六集团军之外,东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全都集中在沈阳附近。
这既巩固了沈阳的防御,也给美日联军创造了决战机会。
显然,做这一部署的不是黎卫东,而是姚万平。
要知道,如果让黎卫东来部署沈阳防御,肯定不会把兵力全都摆在一起,而会按照罗耀武的吩咐,利用沈阳阻击美日联军,把主力放在战线两侧,利用美日联军必须集中兵力攻打沈阳的机会,重点打击敌人的后勤保障线。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拖垮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