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就像前面提到的,在正面作战中,日军顶替不了美军,二线部队也顶替不了主力部队。
对此,帕特里奇非常不满。
当然,他也只能不满。
美国当局没有继续向东北战场增兵,主要还是受政治因素影响。要知道,在东南战场上的美军主力部队就只有十个师,除掉南下的两个陆战师,就只剩下了八个主力师。再将四个主力师派往东北,也就只有四个主力师了。
显然,这是美军稳住东南战场的最少兵力。
别说再增派四个主力师,就算再增派一个都不可能。
事实上,当时美国当局还有更加宏远的想法,即在东北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趁机在东南战场上发起战略进攻。如果能在打下北京之后,迅速打下南京,美国就能取得这场战争的关键胜利,从而非常体面的宣布结束大规模作战行动。
从政治上看,这不但能够帮助台湾当局恢复正统地位,还能使美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广泛支持。虽然战争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结束,但是只要能将更多的盟国拖下水,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出兵,也能增强美国的国际声望,使得战争的胜利最大化。
从政治角度出发,美国要想围剿中国,并且使中国从此一蹶不振,迟早都得通过重大军事胜利让盟国出兵。
帕特里奇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他看来,如果兵力投入不够,无法在进军北京的战斗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面的一切都是浮云。
当然,现在增兵也来不及了。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只能在如何用兵的问题上做文章,即尽量通过有效战术来弥补兵力上的缺陷。
不可否认,帕特里奇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军事统帅。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帕特里奇犯了不少错误,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恐怕没有人能够比他做得更加出色。
要想证明自身的价值,帕特里奇必须打赢这一仗。
只有打下北京,帕特里奇才能让那些质疑他的人相信,在这场战争中,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且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就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主辅相承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主辅相承
兵力上的欠缺,迫使帕特里奇在选择进攻方向上慎之又慎。
进行作战规划的时候,帕特里奇就发现,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即在山海关方向上佯攻牵制中国军队,把主力放在北面,争取从赤峰取得突破,最终打下承德,绕到山海关防线后方,迫使中国军队主动从山海关退防,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即美日联军必须在承德北面的山区里挺进两百多公里。
因为山区本来就适合防御、而不是适合进攻,所以就算美日联军能够打到承德,也会因后勤保障不济,而无法继续进军。
事实上,因为承德也在山区里面,不管是向南攻打唐山,还是向西进军北京,都得继续在山区内作战,进攻难度丝毫不会降低。更要命的是,在这条进攻线路上,只有一条运力非常有限的单线铁路,以及三条省级公路。加上中国军队肯定会破坏铁路线与公路线,所以美日联军在承德方向上的后勤补给很难得到保证。
从战场空间来看,承德距离与山海关防线连成一体的平泉县不到一百公里,直线距离只有大约六十公里。如此一来,就算美日联军能够打下承德,并且从承德出发攻打北京,也得在这里留下足够多的防御兵力。
这些因素都足以证明,从北路进攻的难度太大了。
事实上,这也正好体现在了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上。
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罗耀武一直将重点放在山海关方向上,几乎把所有调动起来的民力都用来加强山海关防线,甚至没有在承德北面部署主力部队。不是罗耀武不重视承德北面的防御工作,而是相信美日联军难以在该方向上取得突破。或者说,罗耀武有信心利用承德北面纵深超过两百公里的山区,将美日联军挡在北京的大门之外。
问题是,帕特里奇并没就此罢休。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放弃以北线为主的进攻战术,集中兵力攻打山海关,不但进攻难度更大,而且在取得突破之前,美日联军必然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如果伤亡过大,就算打过了山海关,也难以立即攻打北京。
受此影响,就算不以北路为主攻方向,也应该有相当的收获。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并没完全放弃北线,也没有将北线当成简单的佯攻方向,而是打算利用北线做文章,为正面突破提供帮助。
如此一来,就得在承德取得突破,对中国军队的侧后方构成威胁。
拟定这一作战草案之后,帕特里奇就开始寻求合适的突破方式。
正如前面提到的,从赤峰出发攻打承德的主要问题是后勤保障,只要能够解决好后勤保障的问题,就能依靠第十山地师与第四步兵师,加上适时投入的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取得重大突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帕特里奇将第二骑兵师与第二机步师留在了北面。
虽然按照他的作战计划,第二骑兵师与第二机步师有更加重大的任务。比如在打下承德之后,这两个具有强大突击能力的重装师将担负起威胁与攻击中国军队侧翼的任务。如果中国军队提前从山海关撤退,这两个师则将向西进攻北京。但是在进军承德的时候,拥有大量主战装备,以及强大炮兵旅的两个重装师更适合守卫山区内的交通要道,至少能够为后勤保障部队提供掩护与支援。
别忘了,美军的重装师都有一支规模不小的独立航空旅。
第二骑兵师的独立航空旅拥有两百多架直升机,第二机步师独立航空旅的编制规模还要稍微大一点。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这几百架直升机,就能对盘踞在山区里的中国军队与游击队产生巨大威胁,从而确保交通线的安全。
问题是,拿两个主力师去守卫后勤保障线,也未免过于奢侈了一点。
要知道,帕特里奇手里的主力部队本来就不多,不然他也不会再三抱怨,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异常的小心谨慎。
被帕特里奇放在后勤保障线上的,正是前来协助作战的日军。
当时,在北方战线上,日军有四个主力师团与十六个二线师团,总兵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