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所在地。是心脏地带,忠和提出的迅速扑灭南宋的计划虽然受挫,但是这一计划的核心直捣临安依然适用。皇上,臣以为,江南才是决生死之地,我大元当集结重兵,以泰山压卵之势一举击溃江南宋军。则我大元就可以重新夺回在江南的主导权,破灭南朝。”
“朕也是这么想。”忽必烈很是满意博罗欢的分析,接着他的话分析下去,道:“就目前形势看,赵祺地主力已经给忠和拖在常州一线,江南几乎没有防守力量,处处可以为我军所用。”看着博罗欢道:“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博罗欢转念间就明白了忽必烈地意思,是要他率军赶去江南增援郭侃。热情立时高涨,很是兴奋道:“臣明白。臣愿意率军前去江南,解忠和之围。”
“你还是没有体会到朕的意思。”忽必烈摇头,道:“你听说过卞庄刺虎的故事吗两只老虎相斗,要等到他们斗得筋疲力尽之后再出手,可以事半功倍。出一点力气,有刺杀两虎的功劳。”
博罗欢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马上就明白了,赞道:“皇上圣明”
“朕的设想是,你率领前后左三卫军和怯薛兵团前去江南。你的任务不是去增援忠和,而是走水路,直去临安,在杭州湾找个地点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临安。”忽必烈信心满满地道:“只要拿下了临安,当年吴王夫差都城苏州被攻破后地那一幕就会重现。宋军的军心会立刻焕散。就是赵祺有通天彻地之能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到时,你再挥军北上。与忠和一道围歼赵祺之军。”重重一下敲在地图上道:“那将是犁庭扫穴之势,不可阻挡”
忽必烈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博得那么高的声誉,确实不是幸至,真的称得上雄材大略,居然敢下这么大的决心,冒这么大的风险,着实不容易。诚如他所言,李隽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动用的军队了,李隽把所有地军队都用来围困郭侃,也仅仅是困住而已,要想吃掉郭侃这头狮子一般凶猛、狐狸一样狡猾的敌人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间。
可以这样说,在李隽和郭侃的较量中,两人势均力敌,在短时间内谁也奈何不了谁,这就好比平衡的天平,只要一根头发丝就可以打破这一平衡。忽必烈手里还有众多的力量没有动用,而李隽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动用的力量了,因而能够在天平上投下头发丝地只能是忽必烈,而不是李隽。
五卫军是忽必烈的近卫军,驻守在大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忽必烈一次性投下三卫,还有蒙古总预备军之称的怯薛兵团,如此大的力量就不是一根头发丝,而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份量的砝码,只要这支军队一到,天平会急剧失去平衡。
怯薛兵团组建于成吉思汗时代,最初只有一万人,到了成吉思汗晚期就达到了十二万人。这支军队有蒙古总预备队之称,可以想象在蒙古军队中,这支军队有多重的份量。这支军队主要是蒙古功臣的后人,也有忠诚的色目人和汉人,装备精良,训练严格,轻易不会出动,一旦出动,那就意味着志在必得。
忽必烈不愧为优秀的战略家,分析了江南地形势,决定投下这支总预备队,给李隽以决定性一击。如此巨大地一支力量,不要说是按忽必烈奇袭临安的战略部署进行攻击,就是在常州一带上岸,和郭侃前后夹击李隽,没有机动兵力地李隽也是抵挡不住,几十万宋军会在短时间内崩溃。
忽必烈这招真的称得上够高明,也够狠。临安一给攻下,消息传来,必然是军心焕散,要找到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恐怕只有“天崩”二字了。和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的命运差不了多少,当苏州给攻陷时。夫差正在北方与晋国争霸。消息传开后,骁勇善战地吴国士兵大规模逃亡,短时间内就彻底崩溃了,吴差最终不得不自杀。
博罗欢还以为忽必烈要他率军在常州一带上岸,与郭侃前后夹击李隽,没想到忽必烈的计划竟然是这样大胆,先是吃了一惊。想明白其中的好处,马上就是大喜。道:“皇上圣明真要是这么打的话,不出两月,南朝就会破灭。”
“差不多就那时间。”忽必烈很是满意博罗欢的准确计算,道:“你也不要掉以轻心,你的行动一定要快,一定要赶在忠和还能支撑下去之前完成拿下临安的任务。忠和入伏很是仓促,补给不会太多。很难支撑得长久。以朕估计,现有地补给加上宰杀战马,也只能勉强支撑两个月,所以,我们的时间不多。三卫军和怯薛兵团已经集结完成,你赶快行动。”
“臣明白。”博罗欢领旨,道:“臣收拾一下盔甲之属,天黑之前启程。连夜行军,不出半月就会到安庆上船,十天内赶到杭州湾,不出一月就可以拿下临安。”
“嗯朕静候你地佳音。”忽必烈对这位爱将很有信心。
“头痛啊,头痛。”李隽不住地敲着脑袋,看着地图。一双眼睛死死看着地图上的长江水道,好象长江水道有什么奇特之处,好象一块磁石吸引着他的目光。
不仅李隽的眼光给地图上的长江吸引住了,廖胜功,高达,赵良淳,赵佥,黄汉他们哪一个不是紧紧盯着长江水道。虽然他们没有象李隽那样敲脑袋喊头疼,心里的焦虑一点不比李隽少。
现在的问题非常简单,长江水道已经成了生死线。长江水道控制在蒙古水军手里。蒙古水军在长江水道上横行无忌。忽必烈得到郭侃被围地战报后,肯定会派出援军来解郭侃之围。现在李隽由于总兵力不足,连郭侃都还解决不掉,哪里还有力量来对付援军。要想忽必烈的援军不到达江南,最好的办法就是阻止他们过江。可是,长江水道由蒙古人控制,忽必烈就是再派几十万元军,要过江也不会有一点困难。
想到局势的危急,李隽的头不由得大了许多,想不疼都不行。屋里除子李隽叫头疼的声音外,再也没有声音,廖胜功他们都在为这事发愁。蒙古军队本来就凶悍善战,再加上郭侃这个神人坐镇,要想在短时间吃掉他,在总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还真有点痴人说梦。想想当年的长平大战,以白起地善战,对上赵括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也用了四十多天才完成,还是把赵军饿得快倒地了才发起总攻,要是早点发起总攻,赵军作困兽之斗,死中求活,秦军的伤亡会大得多。
现在的情形与此差相仿佛,李隽要是强攻的话,就算他获胜也只能是个惨胜之局,伤亡会很大,大得李隽不能接受。要知道,就算李隽把郭侃干掉,加上伯颜损失的军队,就是一百万,对于忽必烈地实力来说,仅仅是才伤到筋骨。忽必烈完全可以下令征兵,迅速武装起一支更大的军队,还可以通过政治交易取得欧洲部分的支援,很快就会恢复过来。反观李隽,只有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都不能和忽必烈相比,他必须得合理使用每一个士卒,要每一个士卒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过早地消耗掉有生力量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更不用说,在包围圈中坐镇的是郭侃这个神人,而不是无能的赵括似的人物,阵势布得象铁桶,李隽只能依靠不断挖战壕把他的阵地一点点蚕食掉,不断挤压他的阵地,以此来加固包围圈。
高达重重一脚跺在地上,很是不奈地道:“皇上,你别叫了,连臣地头都给你叫疼了。”拍拍腰间宝刀道:“大不了,和鞑子拼了。鞑子要是在常州上岸,我们还有火炮,火铳,准叫鞑子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