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扬 7220 字 2019-04-17

象段兴智这种做过有损大理地事情的国主,要侍卫甘心为他去死实是有点让人难以相信,不要说张珏起疑。谁都会起疑。要解开这个疑团。只有问眼前之人了。

高祥感到背上凉嗖嗖地,强作镇静道:“将军有所不知。这个侍卫是个孝子,臣把他地老母供养在府上,他感恩图报,甘愿代国主而死。”

“供养他人之父母,本无可厚非,但是你这是供养还是扣为人质”陈兴道盯着高祥问道:“你给自己找了一个替身,再给国主找个替身,难道这是巧合你究竟是何居心”

象高祥这种老奸巨猾的人要扣人为人质,他当然不会干得露骨,要是他发现这个侍卫有模仿才能,能够达成他地目的,他以供养其母为名,把侍卫的母亲接到府里来,行供养之名,实是扣为人质,陈兴道一语点破要害。

高祥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一颗心怦怦直跳,强自镇定,道:“将军此言差也。高祥生平最敬地就是孝子,哪会做出如此为人不耻的事。”

“你这是养其母而杀其子,侍卫蹈不测之渊,他的母亲难道就不思念儿子难道就不为儿子担心难道就不会伤心”黄汉紧接着质问。

在这种情况下,高祥只有死撑到底一途了,反正这些事也是无人可以对质,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道:“将军有所不知,侍卫之母也是一个懂得大义之人,她不仅不反对侍卫代国主而死,还很支持。”

此人老奸巨猾,看样子他要在这上面死硬到底,要是与他在此事上纠缠下去,必然是没有结果,张珏心想该换个话题,说不定有收获,摆摆手让亲兵退下,道:“来啊,给丞相上茶,上好茶。”

“谢将军。”高祥心相总算是把最难的一关过去了,放松了不少。他给吓得出了不少冷汗,正是口渴,端起茶杯大大地喝了一口。

张珏坐了下来,黄汉他们的心思也是敏捷,知道要想弄个明白,只有另想他法,也坐了下来。“丞相此来,不知有何要事”张珏叩问他的来意,道:“有事,丞相尽管开口,只要力所能及,自当尽力。”

高祥很是高兴地道:“高祥此来不是为私,而是为公。大理国本是大宋朝地藩属,先王蒙大宋朝皇帝赏识,赏赐有加,大理国臣民无不感念于心。高祥此来,是送一件仁德之功给将军,还请将军为之。”

“什么仁德之功”张珏问道。

高祥回答道:“高祥是想请将军上书给大宋朝皇上,请皇上下旨恢复大理国,大理国过去是大宋朝的藩属,现在依然是,将来也会是。如此一来,大理百姓无不感念将军之功,将军不用尺寸之力却有恢复之仁,将军之功德,千秋万岁之后为人颂扬,岂不美哉”

他这是想恢复大理国,他能说会道,却说成是给张珏送上仁德美名,典型的说客之道。

张珏哪会不明白他的意思,道:“你是想恢复大理国,那么你说,谁来当国主谁来当丞相”

高祥模棱两可地道:“大理国是大宋朝的藩属之国,自然是一切听从皇上的旨意。”这种事情,他应该是一口回答要段兴智来当国主才对,他如此回答是因为另有玄机。

黄汉站起来,道:“我看这国主让高丞相来当最是合适不过了。”

高祥大喜,道:“谢将军”

然而,他的高兴之情只存在瞬间,张珏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冰窖,张珏说的是:“高丞相,你知道张某在皇上面前是怎么说的吗张某对皇上说了,凡是妄想复国地人,张某保证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现在,就让我兑现这一诺言吧”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七章 战争措施上

李隽带着李庭芝,文天祥,廖胜功,杜大用,陆秀夫,黄永善他们大步而来。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好象他们人人拥有金山银山似的。当然啦,他们今天见到这么多好事,特别是李隽打算再建立几支突击力量,也就意味着南宋拥有更多的尖刀部队,哪会不高兴。

“臣沈毕参见皇上。”沈毕向跨进房里的李隽施礼。

李隽闻言之下很是高兴,一把拉住沈毕,道:“是沈毕啊,你来得真是及时,我有很多事要找你了解情况,你来了就好,省得派人去请你。”

沈毕和黄永善两人是南宋的科技支柱,他们不仅自己是大科学家,还是整个科技事业的掌门人,对于科技方面的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李隽回到临安自然是要找他了解情况,这话不是随便说说。

“臣听闻皇上回来了,特地赶来向皇上请罪。”沈毕很是自责。

李隽一下子奇了,道:“你遇到什么事了来来来,都坐下,都下来。”李隽热情地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来。

李庭芝他们知道李隽不喜俗礼,没有什么架子,道过谢坐了下来。

“臣没能造出更多的硝化甘油,致使钢炮没法使用,臣罪在不赦,还请皇上处罚。”沈毕一脸的惭愧,愧疚万分。

李隽笑道:“我以为是什么事,就这事。你们能够造出硝化甘油。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应该给你们记功,哪里有罪。这科学上地事情,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成,你就不要放在心里去了。这事不要急,只要你们努力,现在造不了更多。将来一定会造出我们用都用不完的硝化甘油。”

“谢皇上。”沈毕还是不能释怀,道:“可是。皇上,那些钢炮”

李隽打断他的话头,道:“你不用担心,钢炮会重新鸣响起来,北伐之时他们会派上大用场。”正要给沈毕解释原因,段干木进道:“皇上,皇后来了。”

“她来做什么要说心里话也要等我回去啊。”李隽在心里很是奇怪地想。念头刚起,只见全皇后带着几个太监走了进来,这些太监都提着食盒。

全皇后香风阵阵,款款而来,一步一态,美得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向李隽盈盈一福,道:“臣妾参见皇上。”

“皇后免礼。”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