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涧间将军完全同意大将军的方略”出乎傅戈意料的是,在最后表决的时候,王离手下的两员大将苏角和涧间选择了章邯的方案。
最终,此次在邯郸城召开的军事会议在章邯的周密计划下顺利结束了,王离率领的十万帝国北方军精锐将继续围困巨鹿,而章邯将率领二十万军队驻守棘原以为接应,这样,两支大军相互呼应,不论叛军有多少兵力杀来,他们都不得不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同时,为了保证北方军团的粮草供应,在棘原和巨鹿之间,将修建一条专门运输粮草的甬道,鉴于这条甬道的重要性,保卫它的任务交给了北方军团中最著名的猛将苏角。
这个计划看起来相当的美妙,大将军章邯也通过这一方案确立了帝国军队统帅的地位,对他最具威胁的王离在这次较量中完全失败,傅戈看到在离开议事军帐的时候,王离黝黑的脸上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
将帅不和,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本来,王离在北方的平叛行动进行得相当不错,虽然没有章邯击杀项梁那般的风光,但临济一战击败齐魏联军,书信劝降赵国大将李良,赵王武臣被杀,这些功劳都是记在了王离名下的,可是,等章邯这一北上,攻取邯郸的功绩成了章邯指挥的,兵围巨鹿全歼叛军的战略也是由章邯制定的,王离完全失去了独立指挥的权利,而更让他感到不快的是,他手下的两员大将苏角、涧间竟也投靠到了章邯那边。
细究原因,大将军章邯能够成功拉拢苏角、涧间,可能还是因为王离在蒙恬死后对朝廷的屈服态度,北方军团是由蒙恬一手创建起来的,象苏角、涧间这样的边防大将对被迫服毒自尽的大皇子扶苏和将军蒙恬都相当的敬重,当初,若扶苏和蒙恬不为假诏所迷惑,率领近三十万边防军精锐从直道猛赴咸阳,也就没有今天的二世皇帝了,扶苏为人仁厚,深为百姓们爱戴,就连陈胜、吴广在揭竿而起时,开始时也是借了扶苏的名义,如果真的是扶苏登上了皇位,可能帝国也不会落到今天这般摇摇欲坠的困境。
对于傅戈来说,王离和章邯之间的争斗他没有兴趣,也没有资格参与,到现在为止,傅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低级的校尉,他只率领了一万的二线部队,就算巨鹿一带若真的发生决定性的战役,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或影响战局的发展。
大功劳都是由苏角、涧间、章平、董翳这些高级别的将军们得的,傅戈甚至于连一只偏师的统领都不是,他只是杨熊的副将,他的任务是保卫雍丘和昌邑两地的粮草,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他的部队不会为饿肚子而苦恼,而且会从中获得一些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去担心军饷从哪里来了。
第六十节 铁臂合围
大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初二,傅戈率领着一千精兵运送粮草到了昌邑附近,最近一段时间,巨野泽一带盗贼出没,他们不断的袭扰帝国军的粮食补给线,让护卫押送粮秣的部队头痛不已,倍受折磨。
一旦护送的军队兵力不足,那些盗贼就会一哄而上将粮秣抢劫一空,这使得傅戈不得不出动更多的士兵,这样一来繁重的护送任务极大的消耗了士兵们的体力,军队的士气也很是低迷。
傅戈当然明白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可是面对熟悉水泽地形,又习惯采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策略的盗贼,寻常的大规模清剿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在事实面前,傅戈不得不承认盗贼的战术相当的实用,依仗对地理和环境的熟悉,就算帝国军能够咬住了他们的尾巴,这些盗贼也能够很轻易的摆脱追杀。
没有百姓的支持,没有精确的情报,没有高昂的斗志,围剿工作就象瞎了眼的苍蝇,四处乱窜却辩不清方向,还有傅戈现在手里的这些军队只熟悉平原上的两军对垒冲杀,对水泽地带如何作战却是一无所知,这又怎能打胜仗
春秋时的大兵法家孙子有句名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经过将近一个多月的艰苦细致的排查,傅戈终于探知了袭扰他的盗贼人数大约有三千人左右,他们的首领是一个叫彭仲的家伙,不过,更多的人喜欢把他叫做彭越,越者,简而言之就是杀人越货的意思。
一千押粮士兵,对于盗贼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诱惑。
一口吞下有些卡住喉咙,但若是放过这条大鱼,彭越必不会甘心,尤其在他屡屡得手之后,而最重要的是傅戈还准备了一个更大的诱饵:传言为了确保此次押送万无一失,作为帝国军左军校尉加昌邑主将的傅戈将亲自负责沿路的安全。
如果能有机会杀死傅戈的话,昌邑的守军将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困境中,这对于彭越来说将是攻取这座粮仓的最好机会,有了粮秣,彭越就可以扩大自己的队伍,摆脱盗贼头目的身份,成为真正的一方叛军首领。
以身亲诱,对于傅戈来说着实是一步冒险的招法,但若不如此,又如何能根除彭越这个隐患。
为了筹备这次围剿行动,傅戈已暗中动员了驻守在雍丘、陈留、昌邑的帝国军队,参与的总兵力将达到八千余人,这次围剿行动被命名为铁臂合围。铁臂一共有三条,其一是从雍丘过来增援的帝国军精兵二千人,其二是从陈留方向渡河北上的郦商部三千人,其三是昌邑驻军约二千一百人,再加上押送兵士一千余人,这样大规模的军事缔结对于总共才掌握了一万余军队的傅戈来说,已是可以出动兵力的极限了。
彭越若是不来,那是他的运气,彭越若是敢来,管叫他纵算有三头六臂万般能耐,也逃不脱这一张精心布下的天罗地网。
巨野泽西。
驿道。
天色渐渐昏暗了下来,从雍丘一路赶过来,竟然风平浪静一次也没有遭到盗贼的袭扰,只要再过一晚,明晨一早就能到达昌邑了,难得的完成一回轻松自在的任务,士兵们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下来,他们开始选择扎营地点并安置行军灶做饭。
扎营的地点就在巨野泽边上靠驿道的一处宽敞地方,这里汲水相当的方便,又有开阔的视野,如果有异常情况的话,巡哨的士兵能很早发现,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押送士兵来说,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及早做好战斗的准备,意味的就是在战场上少付出血的代价。
“禀将军,粮船已全部靠上泊岸,是否要加强夜间的守卫”一名什长急冲冲的从粮船上跳下来,跑到傅戈身边问道。
傅戈抬头看了看暮色中的水泊,一群秋雁不知怎的,扑愣愣的拍动翅膀惊叫着飞向天空,它们排成了一个人形的队列,在领头雁的带领下,朝着遥远的水泽深处而去。长天一色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一如他此时的心情,有一些紧张,更有一些的激动。
看着雁阵越来越远,傅戈的脸上慢慢露出一抹笑容,道:“当然,命令士兵在营地点起冓火,同时拔出两个小队在粮船周围巡逻”
火,是驱散黑暗的最好方法。
若连这个都想不到,反而会被彭越看出破绽,同样,若在粮船附近不安排巡逻士兵,彭越也会心有疑虑。
一个好的猎人,布置的陷阱应该是天衣无缝的,而傅戈,正在试着做一个好的猎人。
只不知,彭越会不会成为第一个猎物。
暮色日渐加重,白天虽然没有下雨,但却有云层遮在半空中,晚上的时候风越来越大,厚厚的云层紧紧密密的将整个天空都包围了起来,四周漆黑一片,只有风拂过芦苇的声音在兹兹作响。
傅戈和衣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听着外面可能的动静,这一晚,对于他来说,将是不平常的一夜,自从章邯将右军的五千精锐调拔给他之后,这还是他第一次指挥近万人作战,紧张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