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主要写的是李斯剖析的五条罪状。
第一条罪状:自命大秦第一笔杆子的李斯这样说:自从我担任丞相帮助皇上治理百姓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大秦的时候国土还很狭小,那时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也不过几十万。是我用尽了自己的一点点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推行法令,并暗中派遣谋臣,资助给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六国去游说,同时积极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予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这样之后才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最后让天下的百姓都拥立皇帝为天子。
第二条罪状:大秦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但我却还建议皇上要在北方驱逐胡人,狄人、匈奴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蛮夷,以此显示大秦的强大。
第三条罪状:在任职丞相的这些年里,我尊重朝中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并以此来巩固他们同皇帝的亲密关系。
第四条罪状:我帮助建立社稷,修建宗庙,用它来显示主上的贤明。
第五条罪状:我建议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大秦的威名。
第六条罪状:我提议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
第七条罪状:我下令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
在奏书的最后,李斯这样反讽道,像我这样作臣子的,所犯的这些罪状都足以被处死,是先皇希望我能竭尽所能的治理国家,所以我才得以活到今天,这一点希望陛下能够明察。
可惜,这一篇文采风流俱佳的大作却无法挽回李斯的性命,因为胡亥根本不可能看到李斯的这一番拳拳剖析,狱吏将李斯的奏书呈给了赵高,结果赵高只轻飘飘的一句:囚犯怎么还能够上书就化解了李斯的万语千言。
很快的,李斯在赵高的严刑审讯下,不得不在已拟好的供词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李斯的下场也就再无法更改了。
李氏被诛三族,这是继蒙氏被诛之后大秦朝堂上最血腥的杀戮了,在此后的时间里,大权独揽的赵高再也找不到可以较量一下的对手了。
不过,赵高却还是不自信,时不时的他会想:那些大臣们真的会认可我这个丞相吗他们是不是还和从前一样认为我不过是一个在皇帝身边谄媚承欢的宦官他们的心里真的会信服我的权威吗”
在这半年里,赵高的不自信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赵高精通法律政令,为了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威信,赵高不断的运用各种方法试图让朝臣们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赵高就是法律,法律的效力是由他赵高来决定的,要想保全荣华富贵,就必须无条件的奉承、讨好自己。
然而,这一切似乎效果仍不明显,从司马欣这次险些得逞的事件中,赵高推断出朝中还是有部分官员对自己持反对的意见,只不过,他们一个个都将真实的想法隐藏了起来,他们这是在等他赵高倒霉的那一天,真到了那时,赵高完全能够肯定,这些人会一个个的跳出来,象一条条恶狗一样狠狠的朝他扑过来。
更让赵高决心尽快在朝中清除异己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来自于军事上的失败,这倒不是说章邯那边有什么问题,事实上,章邯若再一次被项羽击败,对于赵高来说倒是攻击政敌的好把柄,赵高担心的惨败在函谷关,是他的亲信杨熊。
傅戈这个不起眼的小校尉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对抗朝廷,而且还打出了什么诛奸臣、除暴君的旗号,笑话,谁是奸臣,我赵高吗这朝中的官员哪一个见面不奉迎我是皇上眼前的第一大忠臣。
不过,瞧不起归瞧不起,事实上傅戈的反抗行动却如星星之火,迅速的扩散蔓延开来,自陈胜举兵之后,关东六国的故土就不必说了,那些地方早已是叛军诸侯林立,而现在,原本属于大秦领土的地方,也开始纷纷不听话起来了。
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快一点解决掉傅戈这个祸害
忧心冲冲的赵高就是在这一种无法言语的复杂心态下开始了一天的朝议,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想出了一个堵住朝臣嘴巴的好办法。
对于这一次早朝,赵高确信二世皇帝的这一次难得和久违了的朝议,一些对赵高不满的大臣等待的耐心已到了极限,他们就象一条条饿极了的大鱼,会不顾一切的扑向有毒的鱼饵。当然,在参与朝议的大臣中间,象司马欣这样的外臣是没有资格被允许参加的。
注:大家这几节先耐心等一等,按惯例把赵高先捧高一点,然后。另外,本书的重心还是会放在战争描写上,喜欢征战的读者请放心下一阶段将是刘邦和傅戈令人期待的三番战、还有和项羽的再度对决。
第九十五节 指鹿为马
大秦二世三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咸阳,由丞相赵高一手持导、皇帝胡亥和一干朝臣为主要演员的名为指鹿为马的荒唐闹剧如火如涂的开演着。
望夷宫外。
司马欣犹在苦苦等待永不可及的召见。
就在司马欣忐忑不安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这声音来自于身后,因此很明显来人的身份就不可能是皇宫内侍,司马欣心头泛起阵阵失望。
“叔父,内史和宗正大人都被赵高抓起来了,我们快跑吧,晚了就来不及了”未等司马欣从失望中清醒,一个更震惊的消息突兀而来。
来向他报信的人是司马亮,这个和傅戈一道经历了荥阳血战的年轻都尉,现在的身体微微有些发福,脸色也相比当兵时要白皙了许多,可能是在咸阳官场上混迹的时间久了些吧。
司马欣能够在咸阳立足,有一半靠的是章邯这个大将军的后台,另外的一半就是自身的广泛交际能力,当然,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家伙,外放的军中长史,司马欣的魅力就算再强,也无法在咸阳这个遍地皇亲贵裔的大秦都城笼络起多少人脉的,于是年纪轻轻又风流俊朗多金的司马亮就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帮手。
人不风流枉少年,在咸阳这个地方,高官多,适龄待嫁的内眷也多,而要寻找一个如意的郎君难度可就大了,特别是在胡亥和赵高向皇族大肆举起屠刀之后,原本最吃香的皇系子弟一下子成了人见人弃的货色,毕竟,谁也不想糊里糊涂的就掉了脑袋。
于是,在众多的高官内眷眼中,最中意的郎君无疑是背靠着大秦最有实力的章邯和赵高两派的青年英豪,当然,除了这个最基本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