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轻轻的推开殿门,踏入其中,而后又将其闭上。紧接着,王善当即跪倒在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朗声道,“弟子王善,拜见恩师伏请恩师万安”
崇恩真君受礼之后,却并未让王善起身,而是淡淡的道,“你深夜前来,应该不是专程来给为师行礼的吧想来应该是有更重要的事情来与为师说地吧”
崇恩真君之言清冷、淡漠,不杂含丝毫的情绪,王善随侍其多年,却依旧未能听出其心意若何是否暗含讥讽但是,此番前来说合,乃是于天宫之时,便已然决定好的,到得而今,百里已过九十九,自然再无退缩之理
王善定了定神,郑重其实的道,“弟子今夜前来,是代表清虚大帝,希望恩师能够真心归服,听从驱山铎的号令使得我天庭威严,重新布控三界”
崇恩真君看着自己这个弟子,一副坚凝的面庞,不由得想起了其由当初的王恶变为而今的王善,由当初的一方妖孽,变为而今的天庭神将地一幕幕,心潮不禁微微起伏。其慨然叹道,“王善,你可还记得,当初你追随为师,归化天庭,到底所为何来”
“弟子当然记得”王善朗声回道,“弟子希望能够扫除三界妖氛,清净寰宇,使得天下百姓得以平安生活,四方修士可以安心求道,不受侵扰”
“既如此,那你可清楚那清虚大帝之所为”崇恩真君轻声问道。
“知道”
“你觉得何如”崇恩真君继续问道,“你认为他会令天下修士安心求道吗”
“师傅,”王善稍待了一下,而后正色道,“弟子以为,清虚大帝所为并无不妥之处那灵空仙界,一味侵夺人间灵气,以供自身,本就是那五帝为了自身合道而弄出来的畸形产物。自盘古大圣分天地而有三界至今,虽已然衍生出十方天地,亿兆世界,但本源三界,从未有匮乏之举。
但自灵空仙界立下之后,人间明显萧条,大道不传,但有些见识之人,便可明白,人间泯灭之期不远矣天、地二界虽各有大神通者无数,自可护持,但三界之联系紧密无比,除了诸天圣人,任谁也难料后果。
帝君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实在是有大功德于天地,虽手段稍辣,但亦可理解”
“你之言,未免将其说的太好了”崇恩真君道,“清虚大帝之为,不过是为了得那大功德,给自己增添几分证道之机罢了说实话,为师对清虚大帝之为,也颇感钦佩,但其为一己之私,如斯杀戮,却属太过了
不过,此为小数,却可撇开不提为师之所以并不愿意就此臣服,却非为此,而是为了大道”
“大道”王善对此颇为不解
“大道之道,唯平衡二字而已”崇恩真君淡淡地道,“商末之时,三教封神,重立天庭,为天下修士厘定仙、神、人三品,根性深者,成其仙道,根性稍次,成其神道,根性再次,成其人道。
当是之初,一切正常然,随着时日越久,天庭积威便越重,威权也越盛,神道居然渐渐威凌仙道,实力稍弱的仙人,受天神欺压者不胜枚举。也正因为此,一部分散仙汇聚海外,一部分则入了天庭司职。
天庭为道门三教所立,道门自然把持了大部分的权柄,然西天佛门厚积薄发,实力也不小,通过种种手段,也囊去了一部分权柄,唯有我散流修士,实力最弱。所幸玉帝陛下,也不甘愿受人操控,几番较量,使得天庭成为了而今这幅样子,虽然威严日渐深入三界,但其实真正的控制力却每况愈下。
由清虚大帝短短年许时光,便聚敛如斯势力,很显然,其已然成为道门三教新的代言人,杀伐决断,手段之强硬,较之玉帝,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而玉帝也显然有了隐逸之意,为师恐怕,经过此番道门三教,与西天佛门关于天庭权柄的争夺,三界修士,将再无我等散流修士存身之地了”
“那恩师意欲何为”王善闻之后,心中颇受震动。他却是不清楚,原来散仙对天庭愈发离心离德,乃是出于自保。“清虚大帝大计早定,权柄是决然要收揽的,恩师是决然难以抵挡的,即便是恩师之部下,大部分神将、天兵,想必也是心向天庭地”
“所以,为师执礼恭谨,若是清虚大帝能放过为师,那自然是好,若是不能,为师也要以自己身死,使得清虚大帝,站不住道义”崇恩真君傲然回道。说着,崇恩真君面色之上突然现出了几许讥讽的笑意,“清虚大帝向来以大义压人,实力迫人,为师倒是想要知道,若是其失去了大义,光凭实力,还能不能如前般一往无前哼”
第六卷 人间万世
第四百六十七章平定西海,计将安出
王善这时,方才真正明白了自己恩师的心思。其居然是想以自己的“无妄”的死,来揭去山涛头顶之上,始终罩着的大义名分,从而使得陷入实力比拼的之中去。要知道,下一站,南海岳府的主人,却是西天佛门之中,位列三大士与八大菩萨之一的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本为道门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真人,说起来,也算得上山涛的师兄。一个身兼道、佛二门功法,修道年久,一个杀伐果断,累大功德加身;一个身为西天佛门在天庭的代表,根基雄厚,一个得天独厚,秉持三教教令,更是势力庞大。二者论起来,正是势均力敌,堪逢敌手
若是二者完全以实力相互拼斗,胜负谁属,还真个殊难预料不过有一点儿,王善却是很清楚,这对散流修士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若得争斗相持日久,能够维系眼下天庭格局,将更多的纷争,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