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李家大哥愿意跟着我们”高杰赶紧上前说道。
“李自成,你真的愿意舍去这身官衣”凌风紧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这位好汉您可能不知道,现在根本就不是我舍不舍得这份差事的问题;而是朝廷裁汰驿站,我已经是铁定要被裁去的人了”看到凌风这么问,李自成知道自己有了活命的希望。
“那好我现在可以收下你不过,如果让我发现你有什么不良企图的话,可不要怪我和兄弟们心狠手辣”凌风稍一考虑,说道。
“谢好汉不杀之恩李自成以后一定肝脑涂地,涌泉相报”捡回一条性命,李自成总算是舒了口气。这才感到浑身的酸疼,看来这么从疾驰的马上摔下来,还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以后都是自家兄弟,不用这么客气”凌风说着,亲自上前帮他解去了绳索。
李自成谢过之后努力着站了起来,感觉除了左腿稍微扭伤之外,并没有什么大碍。这不能不说是命大了
“就是,以后跟着我们一起叫老大就可以了我们头喜欢大家这么称呼”高杰也上前来说道。
“老大,以后李自成这条命就是你的了”李自成抱拳说道。
“好兄弟”凌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看来这个凌风在这群人中是有相当的威信的他一下了命令,虽然还有个别人脸上不太相信的样子,可再也没有人出声反对
只不过,李自成是新加入的成员,还需要经过一些考验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马匹和武器自然不可能有他的。
“刘良佐,这匹战马就归你了好好照顾好它”凌风开始分配战利品。
那个手执牛耳尖刀的汉子立马露出喜色:“老大您就放心吧,就算是我不吃东西,也不能让它饿着”
说着一溜烟的跑过去看自己的爱马去了。
“瘦猴,这把刀就归你了”凌风随手将腰刀扔了过去。
“嘿嘿,谢谢老大您可真是我的亲老大”瘦猴高高兴兴地接过腰刀,抽出来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周围其他人则是眼红地看着他们,满脸羡慕的神色。
“看到了吧好好跟着老大混,迟早咱们大家能够每人一把刀,每人一匹马”瘦猴炫耀的挥舞着腰刀说道。
“那是当然跟着老大走,绝对没错”众人都扯着嗓子喊道。
“好了,赶紧收拾收拾走吧这里毕竟是官道,不能多耽搁刘良佐,那匹马先让李自成兄弟先骑着,他受伤了,走不了路”凌风说道。
“好的”刘良佐痛快的答应道。
李自成面露感激的看了凌风一眼对于自己的东西被瓜分,他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今天能够捡回一条命来都已经很侥幸了,哪还敢奢求太多
高杰赶紧小跑着过去牵了马,把受伤的李自成扶上马背。
“走了”凌风说一句,率先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老大现在看似平静,其实内心早就炸开了锅
李自成
这可是李自成啊
妈的,老子竟然让李自成给自己当了小弟
陕西省米脂县也就是银川驿的驿卒没错,如果说名字可能重复的话,那这个身份是错不了的这绝对就是后世那个攻进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的闯王李自成
崇祯帝裁汰驿站,让李自成失去了铁饭碗,从而为其走上造反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跟历史上记述的完全一致
所以在李自成说将被裁汰,愿意跟着自己的时候,凌风丝毫没有怀疑对方的诚意,就是因为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大家猜的没错凌风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一个倒霉的穿越众
周郎羡:
粉嫩新书上传,请各位读者多多支持
本书已经签约,是起点二组作品大家可以放心收藏、阅读,绝对不会太监
另外说一下更新规律,本周每天三更,分别是6点、16点和22点,保证稳定更新,积累人品
正文 第二章 一梦四百年
凌风,一个小小的技术员,从国内某所着名科技大学的冶金专业毕业之后,就到了一家中型钢铁厂工作
一次生产事故,装有铁水的铁水包在调运的过程中突然倾覆,铁水外溢,直接冲向工作室
凌风最后的记忆就是感觉到一片红色扑面而来再然后,他就已经到了这个鬼地方
经过几天的时间,他才敢相信,自己可能已经穿越了,而这个鬼地方,则是崇祯元年的陕西省延安府的米脂附近
刚开始的时候,凌风心里也大骂过贼老天,想他心地纯洁善良的一介白面小书生,到底怎么得罪老天了,竟然被流放到这种地方
可是一切都没有用在这土生土长的老百姓都要被饿死的时代,他一个赤手空拳的穿越众很快就又累又饿晕倒路旁。
如果不是一波流民搭救的话,他现在早就是路边的一具尸骨了
说来也好笑,本来在这每天都有人饿死的乱世中,是不会有人随随便便搭救陌生人的;可凌风的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
那伙流民看到刘风一身奇怪的打扮,细皮嫩肉的,一看就不像是吃过苦的人;再加上一头短发,就把他当成了一个落难的行脚僧。
对于迷信的大明百姓来说,普通人可以不救,但和尚那是一定要救的否则的话,说不定会遭报应
这辈子已经受够了苦难,如果救一个僧人,积累够功德的话,说不定下辈子还能转世到好年景、好人家
当凌风醒来后,才知道竟然是闹出了这么个乌龙。虽然他编造了一个合理的身份,说自己并不是僧人,可既然已经救了,大家也就没有把他赶走
于是,凌风就开始跟着这伙流民流浪借此见惯了这个时代的残酷
同时,凌风也暗暗庆幸自己的好运幸亏自己遇上的这伙流民刚刚离开家园不久,手中虽然没了什么余粮,可还保持着人性
他甚至见过人吃人的丑行
凌风不敢想象,如果自己在晕倒后碰到的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家伙,那现在他想想就感到不寒而栗
这是一伙数量在数十人的流民,原本是同一个村里的,叫做赵家庄连年的干旱,又得不到朝廷的救济,大部分人家家里早就已经没有了余粮。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巧一个吃大户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