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忽然挂起来敌人的旗帜,白音战士都面露疑惑,沙王好整以暇,举头仰望大王旗片刻,又转目望向身后的战士,气息陡涨吐气开声,响亮问道:“谁能告诉我,同样一盏大旗,如今它代表了什么在几十年前它又象征着什么”
不等战士出声,沙王就扬声自答:“这盏旗帜,现在代表着沙主高高在上,代表着他是主人,所有沙民都是他的奴隶可真相并非如此,就在几十年前,同样是这盏旗帜,它象征了沙民各族如兄弟般团结、如亲人般和睦那时每个部族都是自由之族、每个沙民都是自由之人,我们有首领,有兄长、有手足、有朋友,唯独没有主人。”
“可惜现在,这盏旗帜下什么都没有了,就只剩下了一个主人。是谁让这杆曾经象征着团结与荣誉的大王旗蒙受羞耻”
“今天我挑起这面旗帜,是因为害怕沙主强大,所以低头服输么错让这杆大旗迎风飘扬,是因为我们知道它的本意白音要用这盏王旗告诉所有沙族,白音始终把他们当做兄弟,始终不曾背叛。即便曾经远离,但我们仍在这古老的旗帜之下。如果他们有难,白音当赴死相救;如果他们需要帮助,白音当舍命以偿。我们能为他们付出一切,唯独自由不能割舍”
“同族相残,不是体面之战。”说着,沙王提起刀,缓缓在自己脸上划出了一道口子,以示无颜之意,而接下来他的声音陡然又提起了一个高度,锵锵大吼:“但自由之战,白音无愧兄弟、无愧天地,白音,无愧这面大王旗”
轰的一声,白音战士尽数放声嘶嗥
“够能说的。”宋阳神情肃穆,语气郑重,落在不解汉语的白音战士眼中,仿佛他在激昂请战。
沙王神情激动,满目战意:“你能听得懂”
宋阳举起手中战刀,指向敌人将要来临的地方:“听不懂,但是大概能看明白大伙的反应。”
沙王也扬刀,与宋阳并指前方:“没办法的事情,好端端立起一面敌人的旗子,总得给大伙一个说法。”
轰地又是一声大响,白音数万战士,全部抽刀遥指敌人方向,厉声怒吼,群情激昂中白音战士都忽略了一重:阵前的沙主大王旗远高于其他白音旗帜,待会儿如果真要打雷下雨,最先挨劈的肯定是这杆旗子。
一盏王旗,两重含义,到时候就看沙王怎么说了。
若它挨了雷劈,不用问,那就是沙主不义,遭来神灵怒火;如果没打雷,那就是白音永远牢记手足之情,占住了道义再说自由不容亵渎。
第四卷 朔时月 第七十四章 冲锋
白音阵前刚刚竖起大王旗不久,视线尽头就扬起沙尘沙族大军来到。
又过了一阵,沙尘滚滚几乎弥漫整个地平线,但对方仍隐匿于沙中,即便宋阳也看不到他们的军容。
沙民以沙为名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喜欢在沙中前进、在沙中攻袭,除非双方接近到可以冲刺决战的距离,否则敌人都休想能够把他们看清楚。
白音沙王蛮话传令,简单有力:“起沙”
阵后早就有所准备,一支两千余人的白音队伍立刻忙碌起来,转眼营地中壮汉呼喝牲口名叫,尘土层层而起、渐渐弥漫,没多长功夫这边也变得沙尘滚滚遮天蔽日。
区区两千人,就能把容纳近十万人的、偌大一片营地尽数笼罩于尘沙之内,只有那杆高高竖起的大王旗,立于沙层之上,正迎风招展。
起沙又名赶沙,是沙民祖传的手艺,如果换成汉人或者犬戎来做,就是人数再翻十倍也休想能用扬起这么多的沙土;但是话说回来,若非最近干旱无雨、泥土干燥而松软,又或者让沙民换个地方、去水草丰茂的草原或汉境去赶沙,累死他们也休想能赶出这么大的声势。
就在白音起沙的同时,族中妇女也开始忙碌起来,把一坛坛劣酒送到阵前,不知有什么用处
两支大军都把自己藏在风沙中,大族徐徐靠近、白音凝立不动,双方谁也看不清楚谁。而白音沙王则迈步向前,走出了沙尘范围,在他身后只有二十名强壮武士跟随,白音大军仍留在原地不动。
毕竟是同族,开战之前还要先说上一阵子话,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待大族军马靠近到一定程度,沙主也会走出来,两方首脑谈判。
宋阳也跟着白音沙王一起走出来,沙王又看了他一眼,宋阳赶忙解释:“里面太呛,我还是跟你一块出来吧。”
沙王犹豫了下,不过还是点点头:“待会儿我和沙主说话,你莫开口,这是沙民的事情,你跟着搀和不好。”
宋阳自然满口答应,另外还不忘抱怨一句:“你们沙民打仗可真够脏的不对啊,我根本听不懂你们说啥,何谈插口,除非你们用汉话谈判。”
沙王咳了一声,伸手敲了敲额头,笑了明日此时,眼前的大片旷野和身后的初建家园中就会铺满尸体,现在看上去再怎么从容镇定之人,心中也暗生紧张,沙王也不例外,这才会失神说错话。
除了紧张之外,沙王心中还另藏了一份愧疚:
迁居到此的确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他以为,白音实力不俗,自己又顶了个神眷武士的名头,沙主应该不会轻易开战。按照他的估算,回来后双方使者往来,总要先扯皮一阵,而此时已近深秋,用不多久凛冬降临。
从大族居处边缘到白音营地,最快行军也许要三天两夜的功夫,敌军必须要在野外过夜,要知道荒原上的冬天可不是儿戏,只要第一场雪落下,地面就会冻得坚逾钢铁,到那时根本挖不动地面,沙民的帐篷又挡不住严寒,且他们生活艰苦,能够御寒的皮裘数量有限,做不到人手一件暖裘,两宿下来就算不冻死,也没什么战力可言了。
除非沙主发了失心疯就想吃败仗,否则不会在冬天动兵。
沙主不会知道白音按照军阵来布置营地,他不会在乎多等一个冬天,但于白音来说,等到漫漫长冬过后,他们的大营就能初见规模,即便不算白音女子,只以青壮战士而论,沙主再想攻陷这座有三万悍卒把守的堡垒似的营盘,沙主得把多少人投进来
沙主投不起这样的本钱。
而最让白音沙王想不通的是,就算沙主不肯多等,非得要抢在冬天来临前进攻白音,至少也得再过十来天才能杀到。
沙民是人人皆兵之族,但换一种说法,人人皆兵也是人人都不是兵,沙族条件艰苦,养不起专门的军队,平时青壮都要劳作,到战时扔掉耕具拿起军器就变成了战士。待沙主统一全族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不过日常维持的,能够随时调用出征的兵马也不超过三万,有危难时靠他们先顶上一阵还可以,可就凭着这些人,想要征服将近十万白音,那是做梦。
沙主敢来,就说明他有必胜把握;他自忖必胜,就非得有大军不可。集结军马、调运辎重,再加上三天的行军路程,最快最快也得十几天时间才能杀到白音面前。
可是到现在为止,白音不过才抵达此间四天。这样算起来,几乎是白音扎营同时,沙主就挥兵而进打过来了。对方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