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6(1 / 2)

活色生枭 豆子惹的祸 5449 字 2019-04-18

他即将归来时宣布他已死、公告他的功勋,待宋阳回来后就拉着他四处展览,所有这些都是左丞相一手炮制,归根究底,胡大人弄出这么多事情的目的不外四个字:振奋人心。

吐蕃入侵大祸天降,从朝到野、从官到兵再到民人人士气低落,举国颓丧这一仗还怎么打胡大人就是要把宋阳渲染得神奇再神奇,用他来振奋人心。刚刚归国的常春侯,说他是南理人的图腾有些太夸张,说是精神领袖更不恰当,倒是宋阳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位挺准确的:吉祥物。

从折桥关去凤凰城、再去燕子坪,也算得上是顺路,比着直接回家多不了几天,何况他小小地绕一圈,本身也是对镇西王、对这场战事的支持,吉祥物尽职尽责,胡大人怎么安排他就怎么配合,一路之上尽享荣光,终于抵达国都凤凰城。

南理第一繁华大城,对吉祥物的欢迎规模自是远胜别家,宋阳翻上车辕吐气开声,照着胡大人早就写好的稿子铿锵吼喝几句,跟着上朝去觐见皇帝,毕竟是个侯爷,来到了京师少不了这番礼节应酬,直到晚上他才腾出空子,被胡大人拉到了丞相府详谈。

让宋阳稍有些意外的是,小葡萄并不在府上,问过胡大人才知道葡萄现在仍在燕子坪。

当初把小娃送到封邑时大家说的明白,只寄养一年,如今期限已满,而且燕子坪虽非前线但总比不得后方京城来得更安全,胡大人居然不张罗着接回独苗,宋阳大感纳闷。

对此左丞相只是淡淡一笑:“公主郡主还不是都留在燕子坪了么,这个时候万万没有把葡萄接回来的道理。”

不得不说的,南理的几位重臣都当得忠君爱国这句评价了。

宋阳看了看胡大人,也不去做无谓劝解,只是点头道:“我这就回去封邑了,葡萄的安危你全不用担心。”

胡大人哈地一声笑:“我也这么想的番子真要突破前线、打到燕子坪,葡萄跟你一起逃进大山,反倒比回京师更妥当些。”说完,老头子一摆手转回正题:“回鹘那边,真的会出兵帮我们”

日出东方已经通过帛先生向宋阳转达了他的意思,但动兵毕竟是国事,就算回鹘打赢了狼卒,到时候还有没有力气再去施压吐蕃,这还是未可知的事情,对胡大人的询问宋阳不敢大包大揽,只是把自己所知的状况如数相告。

胡大人手指轻巧几案,听得很仔细,待宋阳说完后他点了点头,又问:“燕顶叛国的事情你知道了吧,怎么想”

在旁人看来,燕皇帝与燕佛主水火不容,一方斗倒另一方再正常不过,可宋阳、左丞相等人都知道这两个人根本就是一伙,要是也那么想真就傻死算了。

第四卷 朔时月 第九十八章 洪口

返回南理这一路上,宋阳早就把这件事想明白了。

他不是神仙,自然不会知道柴措答塔宫内发生过什么事,但是把最近中土上诸多大事串在一起去看,他找到了一个关键。

宋阳应了左丞相一句:“吐蕃入侵南理。”

没头没脑地回答,但胡大人眯起了眼睛,显然宋阳说中的是要害,左丞相冷笑着,接着宋阳的话向下说:“不错,吐蕃攻我南理,番子怎么敢”说到最后一个敢字,他加重了语气、加重了声音,同时再度瞪起了双眼,一向面团团般和气、不笑不说话的老头子目中凶光毕现

不得不说的是,吐蕃人攻袭南理选择的时机很好,北方的回鹘正和犬戎大打出手,暂时无暇顾及兄弟之盟,眼下日出东方做不了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吐蕃番子作恶。

可吐蕃并非回鹘这一个敌人,这些年里大活佛始终不敢吞并南理,固然是因为回鹘的牵制,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忌惮大燕,怕燕人会在他兴兵对付南理时趁虚而入。如今吐蕃怎么就敢来攻打南理而且番子摆出的借口绝非打一打就能收兵的,甚至以大局而论,这是中土百多年里最凶猛的一仗。

吐蕃怎么敢除非柴措答塔能确定在他攻击南理的时候,大燕不会横插一手。

这便是宋阳看到的关键了:吐蕃哪来的把握

看透了这一重,整件事也就不难猜了。

宋阳想清楚的,胡大人也照样能猜得到,老头子沉沉一叹:“吐蕃和大燕现在是一回事,这次当真麻烦了,以后更是难有宁日”

不等他说完宋阳就笑了:“不把初一的大火灭掉,还想什么十五的决堤一件一件来吧,先把番子挡住再说。”

胡大人点了点头:“只盼镇西王能撑住西线,只要他能撑上一段时间,即便等不到回鹘的救兵也无妨。”

这个说法宋阳从未想过,当即挺直腰板关心追问:“怎么说”

“吐蕃为何要硬诬我南理为凶手大活佛暴毙,不管柴措答塔看上去怎么稳当,内中总会有乱流激荡,这一重绝不会错的。内中矛盾重重,高原民心不稳,所以柴措答塔才要急着来打这一仗,把报仇这个幌子挑的高而又高”

班大人说到这里宋阳便明白了,说穿了就是用一场外战转移视线、转移矛盾。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也并非没有坏处,前提就是镇西王能守住苦水关,让番子战事不利,时间拖得越久,吐蕃内部的压力就会越大,迟早有爆发的那一刻,到时候吐蕃国内的矛盾不仅没能转移出去,反而会发作得更加猛烈。

便如宋阳所说,现在想得太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就盼望着老王爷能够守住雄关。

由此话题又转回到眼前的战事,南理西线地势特殊,苦水雄关两侧各有数里长城,把一座大山隘口封堵得严严实实,天然屏障外加人工修补构成了封拒吐蕃的防线,南理建国百多年中对雄关加固,到了最近三朝镇西王负责西线防务,对它也就更重视了,经营到现在苦水关当得固若金汤四字。

吐蕃人开战之初镇西王就赶去苦水关,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每天朝廷都能收到来自王爷的战报,吐蕃的攻势猛烈、前线打得很苦,雄关虽无恙但战士伤亡严重,南理西部的各州府、各兵马大营都已经动了起来,陆陆续续增援到前方。

不止西疆,不久前朝廷又从南理中部和牙门军中抽调了七万健卒,由大将谷应春率领,于二十余天前启程奔赴西线驰援。

“调兵七万已经是大伙一起咬牙的结果了,倒不是说咱们没兵了,而是眼前的情形,剩下的人不能动也不敢动了。”

宋阳点头,完全能明白胡大人的意思,大燕吐蕃现在成了一家,吐蕃从西边迟迟打不进来的话,说不定大燕就会自北方发难。北关折桥、红城眼线现在看上去太平,但胡大人也好、朝廷也罢、甚至镇西王自己都不敢对其掉以轻心,西面要打,北方的防务也不能稍有松懈。

能再抽调出七万人去驰援前线,已经是牺牲了一部分皇城的卫戍力量,当真是做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