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通体都是用散文体裁写成的,作者为“诸葛卧龙”,一个看起来似曾相识、并且非常有气派的名字。
书内用游记形式,写着许多则小故事,或乡野怪谈,或奇情轶事,文笔出众,叙事风趣,看得很有意思。
其实类似阅微堂游记这般的杂学闲书,在天统王朝内属于三等禁书,不得在市面上发售。不过上有法规,下有人为,只要有门路,禁书一样可以流传开来。据说其中有一本名曰兰竹梅的一等禁书最出名,也流传得最广,只因书中描写的全部都是风月之事,深得人爱也。
阅微堂游记这本书,是王复捣弄到手的,为手抄本,不过字都抄写得很工整,不影响阅读。恰好被陈剑臣看见,便借了过来阅读。
而王复对于阅微堂游记并无太大的兴趣,看过就算了。他心中最感兴趣的是兰竹梅,到处找门路想借一本过来,然后手抄一本,放于枕头之下,时刻可翻阅、学习。只是一直以来都苦无门路,不得神书一见,真是深以为憾。
陈剑臣在读一则关于狐妖和穷书生相恋的故事,正看得入神,忽而听到一阵“扑扑扑”的细微声响,一抬头,就见到一只橘黄色的小小纸鹤从窗户外飞了进来,在头顶上空盘旋绕飞着。两只翅膀一扇一振的,非常灵巧,活灵活现,犹如活物。
道法
陈剑臣立刻就明白了。
嗤
纸鹤徐徐降落,落在书桌上,蓦然一张小嘴,嘴里竟吐出一张被折叠得甚是纤细的字条来。
纸鹤传书
陈剑臣惊喜交集。
吐出纸条后,只有巴掌大小的纸鹤做出了一个摇头晃脑的拙稚动作,随即小小的头在桌子面上轻轻叩了一叩,仿佛在向陈剑臣行礼般。这才一振双翅,又“扑扑扑”地飞起来,从窗户飞出去,消失不见。
有趣
陈剑臣大感新奇,飞鹤传书这等道法他可是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的,现在倒好,亲身经历了一次。
他稍稍平复了兴奋的情绪,拿起那张纸条,打开来看。
第四十一章:喝酒
一看纸条,那只纸鹤果然是庆云道长发来的,其实就是用一张符箓折叠而成,灌注了法力,就能在一定范围内找到要找的人,把信息送到。
眼下,庆云在江州城内,和广寒师叔在一块,其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想叫陈剑臣过去一见,撞撞道缘,看陈剑臣能否进入广寒法眼
无疑,庆云是一个古道心肠的出家人,他欣赏陈剑臣的心性,有心把其引进道门里去。庆云自己修为不够,不能收徒,所以把主意打到了师叔身上。
换了以前,陈剑臣学道之心急切,自然没有二话。不过现在,自从辟邪笔开锋,得到了三立真章,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路,难再和道法发生交集了。
信念必须纯粹,必须干净,才能做到“心如赤子”。
如果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到头来很可能就互相冲突,前功尽弃。好比如说道士不会去跪拜佛祖,和尚也不会跪拜三清一样这是意识形态的原则性问题,一旦没了原则,那心境就会产生破裂,修为再无法得到寸进。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方压倒东方,两者肯定无法并存一体。
又比如说陈剑臣得了三立真章真传,不信不敬鬼神,所以就必须要做到心中无鬼神。假如做不到,心中还装着鬼神的话,驱之不去,那么,就会产生心魔,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更遑论能凝练出正气了。
正气,不是一视同仁,也不可能是一视同仁。
因为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不管在哪个世界,都会存在根本性的对立。
故而,立场很重要,立场的稳定更重要。
作为过来人,陈剑臣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握好自己的立场,经历丰富的他能洞悉很多事物的表面,透入到本质里去。而在前一世,他读书破万卷,所开辟的眼界阅历,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
然而既然庆云道长有心发纸鹤传书来,在礼仪上,陈剑臣觉得自己应该去一趟,这也算是一种人情规矩,不能失了分寸。
城隍庙,庆云所说的地址竟是那里
是巧合,或是别有原因
陈剑臣沉吟片刻后就把此事搁置一边去,继续看他的阅微堂游记。
第二天黄昏时分,陈剑臣再度向学院学监请假,那学监五旬年纪,国字脸,留三缕胡须,一看上去,样子都是长得非常规矩的。
他看了陈剑臣一眼,道:“留仙,虽然你少有才名,有天赋,但学海无涯,万万不能产生骄傲之心,有所松懈”
其言下之意,就是觉得陈剑臣老是请假,不够勤奋专心。
陈剑臣道:“多谢学监教诲,只是学生近日有事务缠身,不得不出去一趟。”
见他不听劝,学监便微微有些不悦,道:“好吧,你好之为之。”
拿了钱,批准了。
从学监的立场上看,其所说的当然都是至理之言:科举绝非简单之事,背四书只是基本功而已,还要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地读透,研究透彻才行,十分耗费精神时间。很多书生秀才穷其一生,都是在“子乎者也”里琢磨打滚,到头来依然无法中举,却是捉摸的功夫还不到家的缘故。
出了学院,陈剑臣寻人问好路径,很快就来到那江州城隍庙中。
城隍庙历来都受官封,城隍也会被授予官职,称为老爷。故而城隍庙的地位很是显赫,建筑辉煌,不是一般庙观所能相比。
时近傍晚,来庙里烧香跪拜的人已经渐渐稀疏减少了。
陈剑臣来到宽大方正的庙门外,抬头一看,就见到一副对联:善恶有报时候到;是非莫应论晚早;
横匾:我处无私。
字写得很庄重,一笔一划,工整严格,被铭刻在木头上,入木三寸,使人一看,顿生敬仰之心。
“这位可是陈剑臣陈公子”
一个庙祝来到陈剑臣身边,稽首道。
陈剑臣还礼回答:“正是。”
“公子请随我来,庆云道长已在厢房等候。”
陈剑臣便跟着他走,走过一段曲折清幽的走廊,进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