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4(2 / 2)

穿入聊斋 南朝陈 8121 字 2019-04-18

陈剑臣呵呵一笑:“你有此心足矣也许,与士子比邻而居,对你可能还会有些好处呢。我观宁采臣,性慷慨,胸怀坦荡,乃是君子”

说到这里,心里一动,自己这是在撮合他们吗嘿嘿,话说回来,一个书生,一个女鬼,仿佛天作之合呢。

这自然多是打趣念头,有些东西只能顺其自然,不好横加干涉的。

叮嘱了一番好,小谢拿着画卷,朝着陈剑臣盈盈一摆,又和婴宁告别,旋即隐入黑夜之中,消失不见了。

一宿无话,第二天陈剑臣与宁采臣惜别,鼓励道:“宁兄,你用功良苦,他日必金榜题名。可以的话,我们京城再聚。”

宁采臣笑道:“多谢剑臣吉言,愚兄在此,祝剑臣此去京城,青云直上。”

陈剑臣哈哈一笑,这些客套话固然空泛,但不失礼仪,忽道:“宁兄隐居此地,桃花夜开,或有际遇,可要好生把握哦。”

说完,带着婴宁飘然而去了。

他最后一句话倒令宁采臣有些愣神,简直有些没头没脑的,什么“桃花夜开”,莫非有啥隐喻不成

不懂

宁采臣饱读诗书,可绝非迂腐之辈,思想开明,也知变通。在他看来,陈剑臣很有些不简单,可到底如何,又难以捉摸。

“罢了罢了,临渊羡鱼,何如退而结网我出来之时,已在母亲面前发下重誓,学不成,枉为人,自当勤奋攻读才是。”

念头萌生,宁采臣回到僧舍内,铺开书卷,伏案用功。

日起日落,云生云散,夜幕又开始降临。

吃过晚饭,宁采臣挑灯夜读,正沉浸在字里行间,隐约间忽而听到外面有读书声传来,其声茵茵,娇嫩悦耳,仿佛女子。

他一呆,心想难道寺内又来了外人侨居借宿而因为自己用功太投入了,以至于没有发现

如斯想着,一颗心思便有些飘忽了,竖着耳朵倾听,听到对方所念读字句为启蒙书本千字文,更觉得好奇。

又听了一阵子,终于按耐不住,起身开门出去,举目四顾,夜色苍茫,并无异样,那飘渺的读书声悄然消失。

“咦,难道自己出现了幻听,听错了”

观察了一会儿,宁采臣摇头一笑,折身举步要回自家僧舍,足下忽然踢着一物,却是一幅画轴。他捡拾起来,情不自禁打开,就见到是一副美图。图上有仕女形象,衣束华丽,趴坐在一叶扁舟上,含笑回眸,情义脉脉。

图边空白处,有小诗一首: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荫最深处,闲时过来吃槟榔。

月色撩人,宁采臣眼神定定地看着画中的女子,一时间竟有些痴了。

本卷终

第两百七十五章:入京

秋风西来,微微有了寒意,有些乔木望风而凋,树叶早早就变黄了,被稍大的风一吹,登时脱了枝头,飘零下来。

天时萧杀,人心亦然。

一路所见,所闻,所触,让陈剑臣的心情直接跌落到了谷底。国家大势,民生气运,败坏的程度远超预期,简直说千疮百孔不为过。

其中原因,除了皇帝一系列的苛政外,还有天灾在推波助澜。洪水、旱灾、地震、蝗虫,诸多自然灾害在王朝各地出现,真是雪上加霜。

作为过来人,陈剑臣很容易就想到在许多古书里面,关于王朝毁灭的前兆,林林总总,不外如是。

那么,天统王朝呢

婴宁习有望气之术,望气术,不过修为不精,只能在小范围内观望,分辨气息,对于国家大运却不能推算演化。否则还能施展出来,看一看,从而做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然而很多东西,就算不用道法探索,也是能看出来的。

正明帝新政一来严苛,而来执行得雷厉风行,不曾给半点民众喘息的空间,属于高压政策,这么一压下来不出事才怪。

再加上适逢其会的自然灾害,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许多人都憋着一肚子的怨气、恨气了。

人们百姓,最为朴素,但再朴素,如果活不下去了,哪怕面对天王老子,都敢揭竿而起。

其实各大州府都有了暴乱的苗头,贼寇丛生,只不过很多事件都被当地官府就地镇压了下去,没有上奏天听。

说起来,坐在金銮宝殿,高高在上的正明帝到底知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动荡不安,满城风雨

陈剑臣表示怀疑。

虽然皇帝贵为天子,统治天下,予取予求,不过其足不出紫禁城,就算有其他的消息渠道,但也不见到了解很多。

言路蔽塞,民不达上听,一向都是王朝特色。

只是奸臣当道之说,也没有太大根据,各部大人,其中不少奸佞,但他们的权势远未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从各方的消息资料综合来看,只有正明帝说了算,而不是被架空,被摆弄的傀儡皇帝。

这么说来,其中玄机就多了,烟幕重重。

唉,既然现在入京,有机会的话,要好生观察一下才好

陈剑臣很快有了分寸。

朝廷无道,局势动荡,乱世迹象已现,这一乱起来可真不得了的。当王法失去了约束,当道德斯文一败涂地,必然致使秩序崩溃,杀人、暴乱、抢掠,乃至于人吃人,什么境况都会发生。

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人在乱世,便如水中浮萍,根本无法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大势如潮,倾覆旦夕,陈剑臣可不认为自己目前的情况足够强大,能在乱世中让自己,以及家人们保持安康。

必须寻觅另一个楔子

这也是陈剑臣赴京进读国子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风,有些大了,席卷着许多黄尘,漫天飞舞中,一不小心就会被迷了眼睛。

婴宁背负血檀木书筪,站在陈剑臣旁边,那些风尘却侵袭不得,几尺开外便沉落下去,近不得身。

如此景观,颇为奇特,不过一般人却无从注意到,都纷纷低头赶路呢。

远远的,一座雄壮高大的城池拔地而起,绵延开来,犹如一道雄山峻岭般横在前方。隐约可见,上面有无数的旗帜飘扬。

京城,那就是王朝核心重地,京城了。

一座城,镇一国之气运,巍巍然,屹立千年,早已成为无数人顶礼膜拜,心心向往的圣地所在

古时交通蔽塞,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都要好几天路程,更不用说州府之间的距离,光靠马力,动辄都要走十天半个月的,非常遥远。而旅途劳累,又容易感染生病,更增加了难度。

如此,等闲平民百姓,一辈子估计都出不了几次远门;出行较多的俱为士大夫阶层,求学、游学、外放做官等,有诸多由头。固然如此,圣贤亦有教诲:“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说要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家,尽孝道,而不能随意地出去冒险。

远行,即为冒险。

于是,对于很多地方,人们只能想一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