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哥,你也会干这个”
“呵呵,别忘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在老家蒸馒头、摊煎饼、扯面条,什么都得干啊。”李悠然笑了笑说道。
面团揉好,然后放入铝盆中醒发,晓莹拿过一张湿纱布覆盖其上。
李悠然开始制作第二个面团,从面袋中舀出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酵母水、泡打粉、糖,拌合均匀,扒成火山坑状,动作有条不紊。孙晓莹往坑内加入温水,李悠然随即开始和面。
第二个面团制作好,依然放入铝盆中静置。等了一会儿,第一个面团也醒得差不多了。取出,搓成长条,用刀切成一个个的小剂子,擀皮,皮是标准的圆形,而且中间厚四周薄。
“悠然哥,你做得不比爷爷差呢。”
孙晓莹很是高兴,取过一旁调好的馅料,开始包包子。只见她纤纤玉手轻拈起一张包子皮儿,填上馅儿,手指灵活的上下翻飞,将皮儿对折封口,捏起褶花,就像变魔术似的,几秒钟,一个漂亮饱满的包子就出现在高粱杆蓖子上。
“真漂亮,晓莹妹子,你可真能干。”李悠然由衷赞叹道。
孙晓莹苍白的脸上泛起微微的红色,同时得意地皱了皱鼻子。
李悠然知道自己可做不出这么漂亮的包子,于是两人继续分工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白胖秀气的小家伙纷纷诞生。
李悠然看着这些成果,心中若有所思,良久,他咬了咬牙,做出一个决定。
“晓莹,明天起由我来出摊。”
“啊。”孙晓莹的眼睛瞪得溜圆。
“悠然哥,你说什么你可是大学生啊,怎么能上街卖包子”
“大学生”李苦笑地反问道,“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学生数量超过路边的野草。我已经决定了,自己创业,就从这个开始”
李悠然像要表达什么,狠狠在面团上砸了两拳。
孙晓莹看着被揍瘪的面团,没有再说话,心中涌起一股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复杂思绪。
第五章 首次出摊
五点半,天刚蒙蒙亮,李悠然从楼外车棚推出了老孙头儿留下的那辆三轮车,把轮胎打好气,装上煤气罐、气灶、铝锅、摆好包子的蒸笼、折叠凳以及一些杂件,上车,脚蹬住踏板,然后深吸了一口气,空气凉凉的,还带着露水的潮意。
“出发”李悠然蹬动踏板,车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向安华大街缓缓驶去。
孙晓莹把一条白色丝巾围在脖子上,双手套上套袖,默默跟在车后面,她紧抿双唇,不知道在想什么心事。
安华大街东面是个自发的小市场,这时已经有不少摊贩正在为一天的生计忙碌,马路两边热闹起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李悠然把三轮车驶到一棵老杨树旁,这里是个无人的位置。
李悠然前后看了看,觉得地方还可以。
“就这里吧。”
孙晓莹点点头,开始卸车上的东西。
“呦,这不是晓莹姑娘吗”旁边一个粗粗的女声传过来。
孙晓莹抬头一看,不远处一个胖胖的中年大妈正在向她打招呼,脚下是摆着油菜、黄瓜、西红柿的菜摊。
“齐婶,你好。”孙晓莹冲齐婶点了点头。
“老孙头儿的事情我听说了,哎,好人不长命啊。晓莹你可要想开点儿。”齐婶满脸的怜悯着色。
“晓莹,有什么难处要你齐婶帮忙的,尽管说啊。可怜的孩子。”齐婶叹了口气。
孙晓莹摇了摇头。
“谢谢齐婶,我现在挺好的。”
齐婶转眼看向了身穿旧夹克,正在卸车的李悠然,上下仔细打量了一阵。
“这位是。。。。。。。”
“这是我哥哥。”孙晓莹坦然地说到。
李悠然转过身,冲齐婶笑笑,算打了个招呼。
齐婶眼神有些古怪,但也没有问更多,又和晓莹拉了几句家常,然后收拾自己的摊位去了。
李悠然支好煤气灶,架上铝锅,倒入凉水,然后把蒸笼一层层码到铝锅上。点火,蓝色的火苗在微风中颤动。
没多久,街上的行人开始多起来。小贩们打起精神,扯着嗓子大声吆喝起来。
“煎饼果子,正宗的煎饼果子。”
“鸡蛋灌饼,不香不要钱啊。”
“来来来,看看咱的黄金火烧,宫廷秘方啊。”
“肉夹馍,肉夹馍,吃一口想两口啊,吃两口想一天啊。”
南腔北调,此起彼伏,大街上喧嚣一片。
李悠然估计包子也蒸的差不多了,揭开蒸笼,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显露出来。
包子卖相不错,给李悠然增加了一点信心。
等了一会,见没人关注这里。李悠然咬了咬牙,眼睛一闭。
“肉包子。。。肉包子,刚出锅的肉包子啊”声音有点沙哑,还带着生疏和古怪。
孙晓莹不由莞尔,眼睛弯成了小月牙。
李悠然不以为然地笑笑。清了清嗓子,又继续吆喝起来,这回自然了许多。
叫卖声产生了效果,很快一个打工仔摸样的年轻人来到包子摊前。
“包子啥子馅的”还是南方口音。
“猪肉白菜的,薄皮大馅,来几个”李悠然期盼地望着这第一个客户。
“好多钱一个”
“一块五,保证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