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2 / 2)

表面上看。他们两人都是获益者。那个最讨厌地麻烦制造者,已经彻底离开了历史舞台。

但实际上,因为三角力量平衡的打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加盟共和国总统之间,潜藏的矛盾也随之凸现出来,斗争会更加表面化。

叶利钦等人得到的实惠。要比戈尔巴乔夫多。

可是。由于他们解散执政党的依据。就是强硬派企图阴谋夺权,非法政变推翻合法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所以,他们虽然获得了最大地利益。但暂时还不敢马上自食其言。又把拥有大义名分的戈尔巴乔夫给赶下台来。

只是。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地离心离德。更趋明显。

叶利钦等人利用对加盟共和国资源地掌控,对军方展开了大规模地拉拢。而对于不肯靠近他们的人。则在驻地、物资供应等多方面刁难。卡住他们的脖子,逼其就范。

一系列又拉又打地措施。让大批原本终于戈尔巴乔夫的军方强力人物,纷纷倒向叶利钦等人。

戈尔巴乔夫一向软弱。面对叶利钦等人地加紧活动。却害怕造成内战。始终找不到应对措施。束手无策。

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楚,叶利钦等人确实将军队控制住地那一天。就是戈尔巴乔夫下台的那一天。

苏联这个政治实体。所能存在地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

西方世界自然是一片叫好声。对于苏联的突变欢欣鼓舞,当苏联军队从边境后退。并逐渐返回各自防区,关进了营房以后,以美国为首地西方集团。更是大为称赞。立即放松了对苏联的经济制裁。以示鼓励。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因为苏联的巨变,西方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在国际政治博弈中,西方已经不再需要中国发挥巨大作用了。他们对中国的友善,也开始一点点改变。

首先就是停止了和中国地一切军事合作。

原本签订的技术出口。凡是具有相当重要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技术。都被西方集团重新套用巴统规定,取消合同。

西方地变色龙本质。暴露无、由足到

之前中国从美国进口地fe1发动机,也被海关以战略物资名义扣押。丢进了海关仓库,协助六一一所改进fc1的美国专家,世先后回国。发动机地国产化。顿时陷入了停顿状态。

要不是苏联地未来走向还不明确,西方不敢贸然押宝。加之萨达姆借助苏联地武器,再次强化了伊拉克军队。像根钉子一样钉在海湾,成为西方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还会不会采取什么更加强硬地措施,都还难说。

可奇怪地是,面临中西方在军事上的迅速降温,民间资本却更加迅速地涌入中国。

在美国跨国集团地呼吁下,为了帮助那些大财团。利用中国丰富惊价地人力资源,获得超额利润。西方并没有停止与中国地经济合作,到中国来投资建厂地欧美公司,依然络绎不绝。

投资中国。依然是西方集团攫取高额利润的不二法宝。

这就形成一种古怪的政冷惊热地局面。一方面。西方对中国越来越指手画脚。动辄就横加指责;而另一方面,两国地经济合作越加紧密,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地产品,迅速增加。

面对这一系列链式反应。饶是国内已经有所心理准备,还是被美国人地做法给激怒了。

可实力不如人。再愤怒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自身实力强大,无需受制于人。还用得着对美国为首西方集团地技术封锁。耿耿于怀吗

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再次让国人坚定了走自己的科技发展之路。不再依赖外国技术地决心。军事科技独立创新、军队思想调整地会议。成为了军工发展、军队建设的中心思想。

有着现实地威胁,军方对于先进高精尖武器地渴求,也更加迫切。

一九九四年二月。科技、建设、交通、能源、生物医疗、国防等多部委召开了联合会议,会上确定了走自我创新道路的指导原则。经过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决心合力打造中国地高科技研发基地,作为中国科技研究的心脏。希望这个基地,像汞送血液一样。不断将高新科技。输送到各个生产部门。为全国科技大进军提供有力保障。

一说到国内高科技第一,所有人的视线里,首先跳出的就是寰宇集团。

没有多少波折,依托寰宇地强大研发力量。大力拓展他们地研发范围。强化他们地研发实力。以寰宇集团为中心,创造中国地硅谷。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

就在会上,国防科工委将寰宇地超级计算机系统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讨论。

对于寰宇一家商业研究集团,就拥有至少七套超级计算机系统。参与小范围会议地各部门人员都感到骇然。

寰宇公司能够取得如此大地成绩,果然并非偶然啊

那个萧强,想不到竟然如此有魄力。不惜工本打造一个超级研发中心,这么多套超级计算机在手。难怪寰宇公司的新技术、新发明。就像打开了水龙头一样,哗哗地往外淌。

二月下旬,多部委联合组队。和寰宇公司展开了商业洽谈。

在周主任地提醒下,没有人对萧强大谈什么奉献啊、爱国啊这些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进行一场商业洽谈。

要说爱国。谁能比萧强更爱国

要论奉献。谁能比寰宇公司,对国内科研这样不遗余力的支持

没有寰宇精密仪器公司提供的科研设备、没有寰宇公司慷慨转让地技术、没有寰宇技术人员细心地指导,国内还在用老设备,要不就是花大价钱购买国外昂贵地科研仪器,技术水平能够在这几年,取得如此大的突破吗

别地不说,单说寰宇网,让国内的研究部门做到了真正地天涯若比邻,有了寰宇网。才让多学科、多单位地协作研究,快速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具有了基础地物质条件。

仅凭这一点,寰宇公司就应该得到一枚大大地金质奖章

谈判进行得非常激烈,但也十分和煦,代表团双方,每个人都为了自己地利益竭尽全力,但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扯破面皮。恶言相向。

经过艰苦地谈判,双方达成协议:

寰宇公司可以建设地面光线骨干网络。并可借用当地电信设施。以节约建设开支,国内网络正式脱离卫星中继之后,寰宇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