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6(2 / 2)

他们展开公关,四方游说,大肆表示,如果再不加快数字化士兵的研究,一旦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阵亡地美国军人,将躺在收尸袋里,排着队被送回国

参众两院外面,天天都有公关公司的人游荡。那些议员们开完会,都会接到应接不暇的各种宴会。

这一段时间,美国人的耳中,天天听到的,都是关于数字化士兵的争论。

军火公司想要赚钱,大造舆论,但对美国政府来说,要将数字化部队建设作为重点,这个决心也很难下。

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和伊拉克陷入了僵局。双方百万大军对峙数年,现在又有战火重开地苗头。几年下来,美国的军费开支已经高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虽然有其他国家帮助分担。但由于第一次海湾战争,未尽全功,其他国家都有退缩之意。

到现在,加上中东国家的金钱支持,美国自己还是负担着一小部分军费开支。

就这一小部分,每年的数字就高达数百亿。如果开战,伊军强大更胜往昔,美军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取得胜利。美元每天像流水一样,向外流淌。

这真正是大炮一响,黄金万量。

美国为了开战经费,到处拉盟友。现在也顾不得说老欧洲、新欧洲了,英、法、德,他们都跑遍了,许了无数的诺,才得到了对方的有限支持。日本方面,连续提供了几年战争经费,也是怨气冲天,虽然在“老大哥”求援的时候,也答应出资,但出手比第一次要少多了,总共答应提供一百亿美元。

东拼西凑到现在,美军还差几百亿美元的战争费用,看样子是要自掏腰包。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欲壑难填地军火商们,又在吵吵什么数字化士兵。这又是数百亿美元,那些家伙难道就不能等打完了仗,再来闹吗

美国政府还没有下定决定,从中东传来的消息,让他们不得不做出决定了。

海湾合作组织的军方实力人物,先后秘密造访沙特,在沙特军方带他们参观了数字化部队以后,也先后宣布,将组建自己的数字化部队。

随后,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各自派了一个营,到中国接收装备。

这个消息一出,已经被数字化部队刺激到火爆的各国军方,都提出了组建数字化部队的计划。强如英、法、德、加拿大等国,他们或者自己高、或者联合,都没有问题。这几个老牌欧洲国家,也学着中国,先后组建了一支团级规模的数字化部队。

紧接着,日本、韩国也吼出了要组建自己的数字化部队的声音。

全世界有能力研究数字化部队地国家,就只剩下苏联,还在为最后的权利,战斗到紧张时刻,没有做出反应。

其他那些没有自发研制能力地国家,满世界跑了一圈以后,听过了其他国家的报价,最后不约而同地把军购目标,对准了中国。

中东、东南亚、南美洲的军事代表团,络绎不绝地奔赴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台,把中国方面忙得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东欧的那些国家,原来为了讨好北约,对中国极不友好,现在也降低了调门。

少的一个营,多的一个旅,尽管寰宇公司再三声明,产能有限。可他们还是慷慨地签订一张又一张订单,如果照萧强对外宣称的产能,寰宇公司光是数字化单兵装备的生产计划,就已经排到了二零一五年了

这么大的订单,国家光是向寰宇公司收取的税收,就足够再组建几个数字化军

于是,手里有钱的中国军方,也终于底气十足地宣布,将把数字化试验部队,扩充到一个师的规模。

中国军方的决定,成为压倒美国政府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紧跟着宣布,原本计划投入二十亿,在二零一零年组建三万四千人数字化部队的计划,将提前到四年内完成到时,美国将组建一支师级规模的数字化部队

做出这个决定的美国政府,实在是郁闷。

本来有充足技术储备,和资金支持,最早组建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的美国,为什么会落于人后,而且是被迫,这样匆忙地做出决定

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是想要逼我们开展军备竞赛

正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美国人的全面围剿

更新时间:200884 18:45:30 本章字数:7332

之后不久,一次中国政府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出一个尖锐的问题。

“中国政府最近在军事领域投入巨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fc1、歼十、武装直升机、新型坦克等,购买了苏联的苏27、苏30等战斗机。听说,贵国正在和苏联洽谈现代级驱逐舰、s300一揽子购买计划。前些日子,还准备组建大规模的数字化部队,请问,这是不是表示,中国将进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

苏联到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加盟共和国首脑之间的角力,到了最后时刻。

他们都无心关注国际问题,国内的经济,更是无暇理会。苏联已经是穷途末路,国民经济已经算是崩溃,卢布每天都在贬值。

支撑这个国家的,现在就剩下军事工业。

对于其他国家的购买要求,他们也一概抱着友好的态度,手里有什么,就卖什么。除了战略导弹、核潜艇不卖,基本上对方只要开口,他们都全部拿出来卖。

中国这些年,恰好和苏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改革开放在外国资本源源不断地投入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基础建设依然在以高速拓展,道路、机场、码头、电力、通讯等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而技术设施的完善,又加速了外资进入的速度,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在国内产业升级完成以后,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开始供应市场。

由于国内商品的价格低廉,在丰富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走向国际。以前的纺织、制鞋、服装等传统行业之外。一些电子产品,也慢慢打开了国际销路。

国家的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手里地钱也开始宽裕起来。

西方国家对中国重新关闭了军事合作的大门,我们就又把眼光对准了苏联。

说实话,对于苏联的军工,国内军方的态度,夹杂着既羡慕又不屑的多种情绪。苏联电子工业的落后,让它始终脱离不了傻大笨粗的本质,比起西方的高精尖设备。苏联的差距很大。

但毕竟我们手头,连这样地武器也没有。

为了暂时拥有一支可以用来保卫国防的现代化军队,军方趁着苏联现在无暇他顾,向对方下了一大批订单。

从战机及其配套导弹、防空武器,到军舰等一系列装备,都提出了购买计划。

苏联现在就愁没钱。

他们传统的武器销售市场,中东、东欧全部丢失。伊拉克倒是有钱,可它正在接受国际制裁,他们可没有强硬派的胆子。再和美国对着干。

剩下的,就只有印度和中国。

就像一个饿极了的人,哪里顾得上食物是否美味,能有得吃就不错了。

于是,比历史上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还要大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