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2(2 / 2)

所以,尽管国内对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并不断加大投入程度。

但即便是国内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高新科技地研发,由于国外地技术封锁,我们还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无法直接跨越国外曾经走过的研究道路。依然要从头研究。于是。国内努力的赶超,只是让这个差距不再继续扩大。国内和国外最高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没有缩小。

我们有了fc1,但美国的f22都快要研制成功;我们有了90式坦克,西方已经在未来作战系统fcs和ia3之间进行评估;我们才开始研发阵列雷达。西方的有源阵列雷达,已经开始试机;我们正在开工制造新型护卫舰。美国的宙斯盾已经列入装备,开始批量生产;我们好容易突破了一微米技术大关。西方已经普及了三百六十纳米,二百四十八纳米技术。也在许多高新电子企业大规模使用,并开始向一百九十三纳米发起冲击

因此,虽然国内地科研环境正处于历史上最好地时候,国营、民营地研究单位,在寰宇公司低价供应的科学仪器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飞速成立。

但在实际地研究进度上,我们相距与西方,仍然有极大的差距。

就在国内的科技界感到时间紧迫,被一股沉重的压迫感所包围的时候,寰宇公司石破天惊地推出了数字化单兵装备

这是一款可以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装备。更重要的,它是由中国率先提出。并将之实用化

就连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并投入了巨资进行验证的美国,都没有能力达规模列装的数字化装备,一下跳上了国际舞台,并在实战中。展现出强劲的战斗力。

中国军方,对于这款装备,由最初的“哦寰宇也在搞”,到对抗演习后的惊喜,再到对改进型的满意,其对数字化装备的渴求,一再递进。

等到沙特方面,用一个连地数字化士兵,抗御并重创了一个营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军方对寰宇公司的期待,已经达到一个顶峰。

不但是军方欣喜若狂,就是政府方面,也惊喜地发现了“装备外交”带来的好处。

利用独家供应数字化装备,我们通过一系列公关运作,顺利地打破了美国挑头搞起来的封锁线。中东方面的成就自不必言,就是欧州方面,以前就想要脱离美国独立地德法两国,也开始暗中和中国眉来眼去。

之后,便有了这次三国合作的“暗渡陈仓”之计。用装备换先进的芯片生产线。

本来萧强最希望的,是偷偷从国外进口一套大型高精密加工机床,可是德法两国断然予以拒绝。二百四十八纳米的生产线虽然先进,但在西方已经普及。就是给中国得去了,也没有什么。再说,就是拿到了生产线。中国方面没有超高精密的机械生产能力,和光学方面的支持,也无法将其国产化。

但大型超高精密机床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了这套设备,中国方面就能以此为母机,生产出大量地高精密机床,直接威胁到西方地军事安全。

他们要是答应寰宇方面地要求。别说美国一定会发疯般地制裁,说不定还会出动军事机器予以制止。就是在他们国内,也绝对不会得到允许。

所以,这次偷运回来两套最高精度八英寸生产线,军方是高度重视。期待寰宇公司能够继续创造奇迹。

寰宇公司说要对这套设备进行改造。顿时,军方和政府方面,都给予了最高程度地支持。

寰宇公司说要保密,军方地突击队和国安部门,立刻就派出了最强阵容,来协助寰宇公司,对实验室进行最严密的保护。

向萧强致敬地安保队员。也配备了最先进的装备:数字化单兵装备

包括军方的警戒人员、国安地便衣在内。都听说过那个传说:据说,寰宇公司研发数字化单兵装备,仅仅是源自于萧建军表示。想要试验数字化士兵。而寰宇公司的老板为了讨老爸喜欢。就搞了这套装备,然后就一鸣惊人。

就这么简单。

这就像圣经中说的: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这位名叫萧强的年轻人,就如同一个神秘莫测的仙人,只要他想要地,就没有得不到地。那么,这次他大费周章。所进行的改造。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萧强进入实验室。脱去了全身衣服,淋浴除掉身上的尘埃。他在紫外线照射室照射了几分钟。才换上了连体无菌服,打开房门,进入了实验室内部。

近千平方米地实验室里。摆放着两台光刻机。寰宇的工程师们还没有急于马上动手。他们围在光刻机周围,正在根据技术手册,展开讨论。

试验室旁边,各种各样高精密的测量仪器、自动化机械臂。堆满了半个屋子。

只有这些高精密测量仪器,才能保证光刻机拆卸之后,还能够顺利复原。

萧强找到寰宇精密仪器公司地汪工,问道:“怎么样改造技术难度大不大”

“非常大”汪工直言不讳地承认,“这套设备制造非常静谧,我们在弄清其全部技术细节之前,还不敢动手。万一搞砸了,这套上亿美元地设备就完了”

“那什么时候可以改造完成”萧强有些紧张,他可是和德法两国签订了正式的合同,要是完成不了,他除了赖帐。就只有破产一条路了。

汪工看出了他的紧张,安慰道:“老板,你放心。我们之前就进行过多次验证,不会出问题地。现在主要是要搞清楚光刻机地内部结构细节,只要这个吃透了。改造本身非常简单。复原也不会带来困难,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必要的。”

这些科研工作者们习惯了一丝不芶的科研流程,要不是萧强是公司老板,他们也知道萧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能早就直言顶撞过去了。

萧强听完他的解释,虽然还是担心,但还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他知道,汪工说地没错。

改造设备,又是在没有原厂技术人员地指导下,再怎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

至于新技术改造。萧强想起他第一次听到这个技术的时候,那种惊愕地表情,都有些好笑。

他当时之所以惊愕,不是因为这个技术难度有多么大,而是太简单,简单到他以为自己听错了,采用如此简单地方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光刻机地加工精度

这个新技术,被精密仪器公司命名为“浸入式光刻技术”。

听起来,似乎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

但等到萧强明白其原理,当场就愣住了。

浸入式光刻技术,就是在光刻镜头,与待刻地硅晶片之间,充满液体

简单到萧强以为汪工等人,被他逼急了。所以拿出这个荒谬的说法来糊弄他。直到听汪工讲解了其中原理